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扶贫审计实施路径探讨
2019-06-12张海王奕萱
张海 王奕萱
摘要:攻坚脱贫是我国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第一个百年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各行各业都在为之奋斗,审计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对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大数据+审计+精准扶贫相结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审计下,实现对精准扶贫的精准审计,达到精准到点、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的审计效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数据;审计
一、我国当前精准扶贫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逐渐转向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山区。而从整体来看,我国扶贫开发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其主要表现在我国贫困人口众多且文化水平低、贫困区域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脱贫时间紧迫且贫困再发生率高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实现小康的道路上,绝不丢下一个贫困家庭一个贫困群众,截至2017年末,我国还有贫困人口3046万,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广西等西部省份,在2017年中央专项扶贫资金预算中,这些省份的专项资金占据了中央专项扶贫资金的60%以上。在这些省份里面,贫困人口也是呈现集中趋势,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一些地形和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山区,气候恶劣、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教育水平低下是这一些片区的显著特征。在我国当前扶贫机制下,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扶贫项目立项前缺乏审核机制
项目的立项是扶贫工作的开始,适应地区条件的扶贫项目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不适应地区条件的扶贫项目不仅不能够起到扶贫的效果还严重地浪费了宝贵的扶贫资金,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政府面临着贫困人口基数大,扶贫资金十分有限的严峻局面。就拿2018年的扶贫专项资金来说,虽然体量很大,有1060.95亿元,但是单量却只有约3483元,这就要求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要高效高质,但是有些地区没有对扶贫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扶贫工程屡见不鲜。甘肃涂料隧道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
2.扶贫过程中监督机制执行不力
扶贫过程监督是扶贫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当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信息传递不畅的山区。贫困群众的生活习惯守旧、教育知识有限,因此在贫困户的甄别过程中村委领导在不经过民主的形式下就直接指定谁是贫困户,也不按要求予以公示,就造成了不是贫困户的却成为在册精准扶贫户,而真正贫困的却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脱贫政策。在村民民主监督失控的条件下,而上级监督在对于贫困户的识别上也由于条件的限制(人口流动等因素)不能及时阻止,这就造成了扶贫资金被违规使用,不能有效利用。也有在重大扶贫项目中,由于监督方监督不全面、不及时,过于相信台账等书面资料,给一些不法商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在大量扶贫资金的投入下,工程质量却是岌岌可危。
3.缺乏健全的后续评估机制
后续评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扶贫项目的评估,评估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对扶贫人员的评估,是否真正地做到了“脱真贫、真脱贫”,全心全意在做扶贫工作。就以最简单的精准扶贫技能培训项目来说,开展一个什么类型的技能培训班,开展多长的培训时间,培训结束后能够使学员达到怎样的效果,这都需要在一套健全的评估机制下,不仅对扶贫项目评估还要对扶贫人员的绩效开展评估。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公告,2017年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涉及16个省的18个市,其中涉及闲置一年以上的资金8985.25万元;未达到预期效果,涉及资金4046.8万元;违规使用资金1390.01万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后续评估机制,大量资金被闲置和违规使用,统筹不到位,造成了国家扶贫资源的浪费。
二、将大数据引入精准扶贫审计领域的意义
对传统的政府审计分析可以知道,审计人员通常是事后审计,并且只能对部分数据和信息进行审计,从局部的审计来看整体,从而来评价被审计单位各个项目开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然而,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不断融入各个行业,促进了持续审计的历史性发展,把大数据云计算引入精准扶贫审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脱贫攻坚战助力:
1.促进精准扶贫审计从传统审计迈向全过程审计
相对于传统的精准扶贫审计,将大数据引进精准扶贫审计领域,使其从事后审计转向全过程审计,利用大数据的重要信息资源,从精准扶贫项目的论证到项目的实施以及项目完结后扶贫效果等一系列程序开展实时审计,这不仅有利于评价扶贫效果还有利于评估资金是否合理使用,减少国家扶贫资金的浪费。
2.促进精准扶贫的数据共享
精准扶贫的第一要义就是“精”,审计机构在对精准扶贫项目进行审计的时候主要是建立在已有的项目和人员上的,由于现有审计条件的限制,对于精准扶贫是否达到“精”显然是难以辨析的,将大数据和云计算引入扶贫审计,通过建立贫困人口信息库、扶贫项目信息库等,使得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现共享,让审计人员在审计时精准定位,审计机构内交叉互审时也能够较快了解精准扶贫信息,有利于整合审计力量,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减少舞弊的风险。
3.促进精准扶贫审计实现全覆盖审计
将大数据引入精准扶贫领域,在审计实现全过程审计和实现数据共享的条件下,势必会使精准扶贫审计实现全覆盖,相比于传统的侧重扶贫资金的审计,基于大数据下的精准扶贫审计将会在严审扶贫资金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在精准扶贫管理机制、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精准扶贫运行质量和精准扶贫绩效考核等方面监督和审计。有利于全面评价扶贫质量和扶贫效果。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精准扶贫审计
1.利用大数据建立事前审核评估机制
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和手段,对贫困户进行全面扫描,按照既定的评价指标建立相应的贫困户贫困指数。再从这些数据中甄别出最贫困的市、县、乡、村、户,实现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量化。建立事前审核评估机制,使扶贫项目在立项前期,要对项目的适应性进行充分的调研,是否因地制宜,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使扶贫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区。建立事前审核评估机制,可以有效防止扶贫项目不真实不完整,同一项目被多次申请,擅自篡改扶贫专项资金用途等侵占挪用扶贫资金的行为。也可以防止扶贫信息孤岛,重复帮扶等问题。
2.利用大数据建立事中过程监督机制
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和手段,对精准扶贫建立实时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开发进展情况等进行实时监管与跟踪审计,在扶贫项目进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各级扶贫主管部门有效地利用扶贫资金,加快扶贫项目进程,达到扶贫预期目标。定期公布各级主管部门精准扶贫进展情况,实现扶贫全程透明化,建立健全民主监督。
3.利用大数据建立事后评价机制
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和手段,建立扶贫信息“云”平台,与财政、人社、公安、农业等部门进行基础数据对接,审计人员可利用“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持续评估扶贫效果,对返贫人员的返贫程度进行实时监控,评价与预期目标差距,为扶贫人员的绩效提供必要的支持。通过建立扶贫信息“云”平台,还可以实现对扶贫干部扶贫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建立奖优惩劣的绩效考核制度,促使扶贫干部高效、合理地配置扶贫资金,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结语
精准审计、动态审计、总体审计、透明审计是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扶贫审计的重要特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推进我国精准扶贫审计领域高效运行,建立扶贫信息“云”平台,实现对扶贫工作的全流程审计、全过程审计,提供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促使各扶贫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履行扶贫职责,最终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多位一体扶贫格局,保障“脱真贫、真脱贫”。
參考文献:
[1]徐薇.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5(04):6-10.
[2]莫光辉,张玉雪.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模式创新路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十[J].理论与改革,2017(01):119-124.
[3]杜永红,史慧敏,石买红.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审计监督全覆盖研究[J].会计之友,2-17(20):106-109.
[4]杜永红.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研究[J].求实,2018(02):8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