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实践分析

2019-06-12邱俊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小学培养

邱俊生

摘 要 在当代中国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与国家的重视。在学生们参与到小学体育课程中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在小时候就得到较好的纠正培养,使学生们在运动中建立起心理素质的堤坝。本文以分析研究对象与方法和结果分析,对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展开分析,以期,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

关键词 小学 体育 教育 心理素质 培养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小学体育是一种带有竞赛性质和活动性质的开放课程,在促进学生们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不仅要为社会国家培养知识性人才,更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人才。小学体育教育将学生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从小抓起,在体育活动中提升心理素质,让学生们的消极情绪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消除。

1研究目的

小学时期是学生生长发育十分旺盛的时候,在这个阶段里,小学生不仅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更需要健全一个好的心理素质。体育学科是结合学生们各个方面全向发展的有机整体培养机会,小学生们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体育课程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气氛轻松愉悦的环境更加能促进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达到锻炼身体和意志,培养心理素质的目的。

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来说是关乎未来自身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素质好的人才能够经过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之后客观的看待世界,并具有主观能动性地改变世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理品质,教会学生利用适当的发泄途径调节和升华自己的情绪,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小学同年级的学生按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的原则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法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八十的样本,通过分层编组、按组定标的分层教学法和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教学法为手段对体育教育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实践研究。

2.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选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实践对象进行研究,它的多样化能确保所得结果误差更小,更为可信。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和资料文献法。行动研究法顾名思义是学者型教师在课程中边教学边研究把理论与实践有效转换,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而资料文献法是以查阅资料文献为手段去研究证明所研究的对象。

在此次研究对象中,选取现有的体育教学方式结合上述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实践。针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三大心理问题症状:遇难退、无韧劲的意志问题;不自信、易波动的情绪问题;少谦让、自私冷漠的人际适应问题作出研究。在研究范围内按照组内学生体育素质制定目标、缩小目标、设置困难、并借助内外部推动学生培养意志。以样本得出的结论反映广大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致力于将实践研究做的更科学可信。

3结果与分析

研究实践历经12个月之后,再来对之前随机抽取的小学生们的心理素质进行结果分析。在校学生们的表现均有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有一定成效,结果如下:

3.1自信心教育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心教育主旨在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自我理解、自我尊重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素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长和短处,体育锻炼能力参差不齐,比如有的学生爆发力不高,有的学生耐力不好,有的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差。教师以此为基础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体育能力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创造尽可能相对平等的条件下调动学生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发挥自身潜能去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课程。例如在小学毽球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目标让学生们完成,反应较迟钝的学生也能在踢毽球中完成目标,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2求知欲的培养

求知欲是一种人内在的认知的精神需要,儿童的年龄在增长的过程中,通过适宜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与培养在生活、学习中,求知欲发展最旺盛是步入学校接受系统学习知识的时候。因此在学校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坚持,引导学生走上终生锻炼的道路。

小学体育教育为学生们打下了体育运动的身体素质基础,在教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之后,通过趣味体育运动让学生们组织在一起集思广益在活动中去思考怎么样才能在比赛中集中大家的力量相互配合赢得胜利?例如在小学生体育运动中一种常见的运动——丢沙包,学生们通过讨论思考、相互合作在比赛中运用自己学到的体育技能想办法击中目标,在此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在体育教育下的学习效率,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运动兴趣。

3.3意志力的培养

在体育运动中最容易展现出学生们耐力、持久力、意志力的强弱,学生们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要从小培养。在体育教育中教师通过一系列课程推动学生们的意志力发展。在课程中可采用分组方式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并让教师参与其中,在几个小组有竞争关系争夺第一并为此坚持努力的过程中,大幅提高了学生们坚持拼搏的意志力,在潜意识中下定决心克服困难一往直前。

而最能展现和培养耐力和心性的体育运动就是长跑,在学生坚持往前跑的时候鼓励学生积極领跑,坚持跑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意志力顽强、不畏困苦艰辛、勇往直前的后代。

3.4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学的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更要学习如何自主学习、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将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知其所以然”。

在体育教育中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老师不仅要教学生跳高,还要通过示范讲解教会学生掌握跳高的姿势特点、技巧和发力方式,在学生们掌握了重点之后自己勤加练习,注重技能技巧的学习,更加容易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获取新的知识技能。

3.5耐挫能力的培养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挫折不仅仅存在学习上,也会存在于生活当中。耐挫能力是一个人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一项培养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质。由于小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没有经受过太大的困难挫折的考验,往往由于耐挫能力不强而容易被挫折打击。体育教育注重通过体育锻炼来磨砺学生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通过心理素质培养和体育运动的有机结合来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

在体育课程中要适当鼓励学生并教会学生相互之间多多鼓励对方继续进步,不要着眼于现下的落后,可以“再跑快一点!”,也可以“加油你是最棒的。”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能动性,使他们减小对挫折的退缩感,为以后他们的发展道路上跨越障碍和挫折奠定下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综合发展,小学生年纪尚小,对外界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并善于学习外界事物,因此体育学科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应从小学生就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需要自尊、自强、自信的后一代继续走下去。

体育教育关注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心理素质培养,再通过体育教育研究分析对小学生素质培养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教书育人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4.2建议

体育教育旨在促使小学生们强建体魄,了解并学习各种体育运动类型和体育运动技能,并且借助体育运动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体育教育要避免照本宣科地填鸭式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潜移默化地积极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通过融入游戏和竞赛来吸引学生相互接触交流,让他们在竞赛活动中跟随老师的步伐体会到人间百味并对此抱有正确的态度和作出正确的反应。

5结语

在如今教育越来越靠近心理学化的今天,体育教育也应当加大培養心理素质的力度,教师们应当了解并学习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并继续发展,让学生们在学习书本知识、锻炼身体之余提高自己适应困境、临危不惧、团结有爱的人格魅力,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杜云波.论体育课城中的拓展训练[J].华章,2016(08):85-89.

[2] 谭艳妹.浅议小学体育心理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7(15):261-268.

[3] 顾明.浅述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6(04):31-39.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小学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