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2019-06-12沈友进王丹万婷玉任庆华王艳竹李孟修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临床观察

沈友进 王丹 万婷玉 任庆华 王艳竹 李孟修

[摘要]目的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手法复位,观察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治疗7d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1、6个月的复发情况、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计时平衡实验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症状和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3-190-0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即头部迅速活动至某一特定方位出现眼震症和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是耳鼻喉科及神经科最常见的眩晕性疾病[1-2]。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法复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此方法复发率较高,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损失[3]。甲磺酸倍他司汀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能够有效扩张耳蜗辐射状动脉,增加耳蜗血流量[4]。为判断甲磺酸倍他司汀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对我院收治的患者58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及甲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良性阵發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38~56岁,平均(45.3±5.1)岁,病程2~17d,平均(9.8±2.1)d,上半规管患者8例,水平半规管患者9例,下半规管患者8例,混合型患者5例;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36~57岁,平均(45.6±4.7)岁,病程3~17d,平均(9.6±2.3)d,上半规管患者9例,水平半规管患者7例,下半规管患者7例,混合型患者6例。经眼震仪和视频眼震电图分析仪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法复位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复位过程全程需在医生保护下进行。(1)上半规管患者:采用深悬头位法进行治疗,令患者取坐位,后改为仰卧悬头位,头部后仰45°,迅速改为半卧位,头部与水平位呈30~45°,继而改为直立位,此操作可反复进行,患者眩晕消失后停止操作;(2)水平半规管患者:采用Barbecue方法进行治疗,令患者取坐位,迅速改为平卧位,头部健侧方向旋转90°,身体向健侧偏转,同样方法向患侧偏转后坐起,此操作可反复进行,患者眩晕消失后停止操作;(3)下半规管患者:采用Epley方法进行治疗,令患者取坐位,后改为仰卧悬头位,头部患侧旋转45°,缓慢摆正头位后,向健侧旋转45°,后将身体向健侧旋转呈侧卧位,头部与仰卧位呈135°,后迅速坐起,头部前倾20°,此操作可反复进行,患者眩晕消失后停止操作[5]。

1.2.2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辅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H20040130)进行治疗,12mg/次,3次/d,饭后服用,7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1、6个月的复发情况、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计时平衡实验结果[6]。

1.3.2 评定标准痊愈: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无体位性眩晕,不平衡感明显改善,头晕症状转轻;无效: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7]。

BBS评分总分为56分,评分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强[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BBS评分、VSI指数及计时平衡实验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BBS评分和计时平衡实验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S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常由前庭神经炎、偏头痛、突发性耳聋等耳科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诱发,粘附于壶腹嵴或半规管内的耳石引起的,当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时,耳石对内耳平衡器造成刺激,出现眼震或阵发性眩晕等症状[9-10]。研究表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耳石吸收、再生和代谢有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1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调整体位结合手法复位将耳石回归至稳定部位,避免耳石游走产生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14]。但是手法复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常需多次反复治疗,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甲磺酸倍他司汀是一种组胺类衍生物,具有扩张外周血管、促进腺体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可选择性增加大脑、小脑、脑干及内耳血液循环,进而调整内耳及其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眩晕症状[1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复发率和6月内复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甲磺酸倍他司汀具有扩血管作用,能够改善眩晕症状,VS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实这一结果。观察组患者BBS评分超过50分,计时平衡实验评分超过110分,提示经过治疗的患者具有较好的平衡能力。造成次结果的原因可能为联合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尤其是提高大脑、脑干的循环血量,对患者的头晕、眩晕及眼球震颤具有重要改善价值。同时可以加快内耳中淋巴液的分泌及吸收,有效减轻甚至消除内耳水肿,有助于改善患者眼球震颤的症状。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手法复位配合抗耳内眩晕药物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对大部分患者有效,较单独进行手法复位更具优势[16]。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提示,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为分析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需做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不仅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使用前景广阔,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璐瑜,许建梅.Epley手法復位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8):1089-1090.

[2]廖传明,刘艳萍,廖华英.强力定眩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2):213-214.

[3]李会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2):4113-4114.

[4]许旭琴.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8):900-902.

[5]武婷.自制眩晕贴穴位贴敷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眩晕38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4):517-518.

[6]许明.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医疗装备,2017,30(13):4-5.

[7]严杰,李艳玲,褚小燕,等.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5):664-665.

[8]邓蔚霖.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科学,2018,8(1):217-218.

[9]王凯,荣良群,朱本亮,等.Epley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治疗青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9):795-798.

[10]郭敏,江超武,李书聆,等.手法复位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6):126-129.

[11]杨钱红,姜玉龙,陈林,等.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及改变睡姿减少耳石症复发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5,26(24):3640-3642.

[12]李进让,张昊,郭鹏飞.快速手法复位治疗多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近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3):191-194.

[13]舒竞铖,尹时华,刘渊,等.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0(4):598-605.

[14]李建兴,周华磊,卢永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短期疗效不佳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7,7(6):135-137.

[15]潘晓峰,刘红梅.手法复位联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5,30(5):368-369.

[16]郭丽君.手法复位联合甘露醇、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2):41-42.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临床观察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