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辙痕

2019-06-12祝萍

含笑花 2019年3期
关键词:周家张开中学

祝萍

天蓝蓝,云悠悠,又是一个好天气。

1975年9月的一天下午,一个喜人的消息在滇南金厂公社金厂小学及附设中学传开来,公社门前的操场上将要放映露天电影《决裂》,据校广播室通知,这是一部关于学校转轨定向的最新影片,希望全校师生前往观看。

其实,即使学校不通知,一年只能看上三四场露天电影的师生们也会去,只要能看电影,哪怕是播放过几遍的老片子也要看,何况这是一部新片子,就更是非去不可了。

家住金厂公社粮管所,正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周家强是班里的活跃分子,最喜欢看电影,别说是在家门口放,即使离家十多公里,只要说放露天电影,他都要约上几个伙伴一同前往。听到今晚有新露天电影要放映,他兴奋极了,一下课,便叫上住校的好友李兴贵和张开朝向位于街头的家中快步走去,他们相约在他家吃饭,之后一起去看电影。

回家的路上,西下的夕阳,把黄灿灿的光洒在瓦片和路面上,使人觉得温暖无比。

李兴贵是周家强的表兄,家住离公社十多公里的坡头村,多年来,两家关系一直很亲密。这次,周家强和李兴贵同时考起初中,又在同一班,更是成为一根扯不断的线,把两家的关系拉得更紧密,更密不可分。张开朝家住离公社也有十多公里的猴子湾村,他是周家強上初中才认识的新朋友,喜欢看课外书籍的爱好把他们连在了一起。周家强家里每每做点好吃的东西,周家强父母亲总会叫周家强约李兴贵和张开朝到家里来吃。因此,李兴贵和张开朝到周家强家吃饭,一点也不拘束,高高兴兴吃完可口的晚饭,每人提着一个小板凳,到公社门前的操场上看露天电影《决裂》去了。

三个人来到操场上,天还没黑,却已经有不少人来占位子了。八点左右,操场上黑压压站满了人,电影开演了,先放两个《新闻简报》才放正片。

电影《决裂》的主题是:与中国全日制教学决裂,开门办学,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半工半读。

村民们看过电影,议论几天后,心情便恢复了平静,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决裂》似乎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谁也想不到,《决裂》会在金厂小学附设中学掀起轩然大波。

看过电影《决裂》之后,第一个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的是金厂小学附设中学的校长张彪。一个星期以来,《决裂》里的镜头总是闪现在他的眼前,张彪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开门办学,如何半工半读?一个计划在他心中渐渐形成:把附中创建成一所半工半读的“七·三〇”中学,对,就这么办,就叫“七·三〇”中学!

在创建“七·三〇”中学之前,张彪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一场如何搬出公社所在地开门办学,如何半工半读的大讨论。李忠柏、钟开明两个老师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现在的学校本来就坐落在没公路、没电灯、没电话的闭塞农村,学生原本就是浑身沾满泥巴的农民娃娃,到深山里办学校,还不如干脆让他们回家犁田耙地算了。校领导听到这些意见相左的观点后暴跳如雷,硬是在教职工会上将两位教师臭骂一通,批判得一无是处。此后,两位老师只得忍气吞声地闭紧嘴巴,再不敢言语了。

在大讨论、大引导之下,校园里,师生们情绪高涨、心潮澎湃,广播宣传不绝于耳,表态发言滔滔不绝,大字报、决心书铺天盖地,整个校园成了一片疯狂的海洋。

周家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决心书》里写道:“让形而上学式的资产阶级教育见鬼去吧!让那些难教难读难懂的教科书见鬼去吧!让马尾巴的功能见鬼去吧!作为无产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后代,我们将以白卷英雄张铁生为榜样,扛着铁揪和犁耙走向农村,接近农民,了解农事,义无反顾的开门办学,在广阔的天地让脚地板磨出厚厚的老茧,让脸膛晒出一层黑黑的皮肤,让胸腔里炼就出一颗火热火热的红心……”后来我们才知道张铁生是何许人,张铁生,1950年生,辽宁兴城人。因在1973年高考的物理化学考试中几乎交了白卷并在试卷背面写信,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期著名人物,俗称“白卷英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出狱后成为企业家。

班主任赵开阳在班上开了个开门办学的动员会,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周家强的《决心书》,号召同学们向周家强学习,做敢想敢闯敢干的新时代的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好学生。

同学们跃跃欲试,觉得心里痒痒的,有好多话要说,有好多事要做。放学一回到家,周家强高高兴兴地把老师表扬他的消息告诉了父亲母亲,本以为会获得父母亲的好评,大加赞扬一番的,没想到只是得到父亲冷冷的一句话:“小强,你已经十三岁了,是个初中生了,遇事要冷静点。”

周家强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轻轻把书包放在凳子上,走到灶窝前去加柴火。

原来,周家强的父母亲早上还商量,金厂小学附设中学就要更名为“七·三〇”中学了,开门办学,半工半读,能学到多少知识?准备找老关系,把周家强转学到县第二中学读书。哪知道好强的周家强向学校递交了一份火辣辣的《决心书》,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现在去转学,小强不是成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了吗?小强刚上初中,对小强的成长太不利了,你让他以后怎么面对老师和同学?以后再说吧……

第二天,李兴贵、张开朝两家的父亲,不约而同来找周家强的父亲商量小娃读书的事,想转学,没门路,继续留下来,没多少意思,回家务农,小娃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风季雨季,唉,真难!商量来商量去,三个家长最后还是决定把小娃留在金厂小学附中读一段时间,看看再说……

时间已过去了一个星期。金厂小学校园里开门办学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大讨论、大引导、大宣传代替了正常的教学。

教师办公楼窗子上的那只不会累的大喇叭,从早到晚边唱《决裂》的主题歌《开门办学就是好》,边播送挑选出来的同学们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的《决心书》。

除此之外,校方还精心组织了两次全校师生宣传动员大会,校长张彪亲自作动员讲话,那讲话可谓慷慨激昂、感天动地。然后,由两名教师代表和两名学生代表发言,那发言可谓热情洋溢、声震寰宇。接着,由一名教师高声领喊:开门办学,半工半读,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全校师生一起高呼:开门办学,半工半读,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那场面,撼天动地、激动人心、鼓舞斗志。

李兴贵激动得夜不能寐,已经十二点多钟了,还毫无睡意,他从地板床上爬起来,悄悄地穿好衣服,走进教室里,趴在课桌上,借着微弱的煤油灯,按照开头戴个帽、中间抄段报、结尾喊口号的模式,苦思冥想了大半夜写出那篇老师满意并在班上让他宣读的《决心书》。张开朝年纪大一点,今年14岁,家在农村生产队,对开门办学,半工半读不怎么感兴趣,情绪没那么激动,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也就没有写什么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的《决心书》上交。

时间越长,宣传影响面越大,那些小学四、五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对即将奔赴深山半工半读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羡慕不已,三三两两地凑在一块议论说,再过一两年他们也要到“七·三〇”中学读书,当一回劳动大学的大学生。

家长们也觉得创办“七·三〇”中学很有必要,要真心支持。于是,便按学校通知精神,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为小娃购买被子、蚊帐,购买锅、碗、瓢、盆,家里再困难也要克服,也要支持开门办学,让小娃在开门办学、半工半读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让小娃的青春在广阔的农村开出绚丽的花朵,让小娃的青春在农村的山山岭岭留下闪光的辙痕。

金厂小学附设中学更名为“七·三〇”中学后,张彪唯恐别人抢去他那颗聪慧的脑袋想出来的“开门办学”的功劳,校址一经选定,就迫不及待地张罗着搬迁了。

周家强他们离校的那个上午,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据说,这是个黄道吉日,是校长张彪叫懂点风水学的教师赵开阳选定的。那天,狹窄拥挤的金厂公社街子上,人头攒动,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两百多号学生背着粮食和铺盖,像蚂蚁搬家一样,跟着舞动的红旗和发出铿锵有力之声的锣鼓,走出校门,穿过由社员群众和小学生们组成的夹道欢送队伍,爬上陡峭的崎岖山路,雄纠纠、气昂昂地向心中的“七·三〇”中学进发。

“七·三〇”中学选址在老刀大箐原始森林旁边的一个叫沙坝地村的村庄头,距金厂公社所在地有十多公里, “七·三〇”中学其实是一张白纸,周家强他们敲锣打鼓进去的时候,不要说上课的教室没有,就连栖身的茅草棚都没有一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白手起家,跟知识青年开进北大荒战天斗地没什么两样。开学后的第一课是盖学校,初、高中部四个班两百多名学生和十多名教师,分别住在沙坝生产队的队房和农民的家里。每天早上八点钟,准时扛着锄头、挑着挑箩、拿着粪箕,到工地上开挖和平整地基。地基挖好,砌好了石脚,学校将沙坝村无偿赠给的那四格旧房屋架立起来。周家强他们开始钉椽子、盖瓦片,到老刀大箐里砍伐竹子做成竹篾笆,铺在楼楞上当楼板用,用木板把楼上隔成宿舍,老师住中间,把男女生隔在两边。教室的课桌用木板做桌面,树杈当脚搭成。这就是“七·三〇”中学集教学、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大楼”。“综合大楼”旁边散落的几十间小茅草屋,是学生们自己砍伐树木建盖的厨房。周家强、李兴贵、张开朝三人相约,也建盖了一间茅草小厨房,合伙在一起煮饭吃。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建盖校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周家强到老刀大箐里砍伐树木建盖校舍的一天,一块锋利的石头划破周家强的鞋底,把他的左脚板划了一个三寸来长的口子。张开朝听到他“哎哟”的大叫声,拨开浓密的竹林,赶过来,脱掉他左脚上的鞋,撒了泡尿淋在伤口上,并要来了几支香烟撕碎,把烟丝敷在他的伤口处,用手帕包好他的脚,背着他回到沙坝村。第二天,班主任老师跟沙坝生产队长商量后,队长派了个社员用一匹马把他送到金厂公社医院住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等他出院,建校表彰会已开过,他得了个二等奖,领到一张用大红纸做成的奖状。

周家强伤愈返校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问长问短,都很关心他伤口的恢复情况。这时,他发现少了班长和其他4个同学,一问,才晓得他们有的已回家,有的已转学。卷起行李回家的那几个同学认为:来学校每天只上两节课,有一节还是农基课,下午全是劳动,家里就在农村,在学校劳动不如回家;转学的同学认为:这种书有哪样读法?早走为妙。此时,班主任赵开阳因开门办学有功,被提拔为教务处主任。

人各有志,走就走吧。留下来的毕竟是大多数,周家强这些“坚守阵地”者,继续过着每天只上两节课,下午劳动,自己种蔬菜,自己煮饭吃的半工半读的校园生活。

学校没有学生伙食团,学生们自己煮饭吃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周家强、李兴贵、张开朝三人一放学,背着书包就朝小厨房走去,一般来说,都是周家强烧火煮米,李兴贵、张开朝捡菜、洗菜,再由周家强炒菜,一般都是两菜一汤。虽然他们搭的那个炉条灶比较好烧,也比较省柴火,三个人的饭菜,还是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做好,两菜一汤一摆好,再用小碗盛点卤豆腐、豆豉之类的咸菜,三个人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个月顶多能吃上两次肉或鸡蛋,一个月里,最开心的事就是能吃肉和鸡蛋了。

一天傍晚,周家强他们三个人按部就班做好饭菜准备就餐时,班里的女生杨冬梅走进小厨房里来,抬来了一小碗香喷喷的腊肉。她笑吟吟地说:“我来呢正好,你们正准备吃饭,这是我上个星期回家带来的,拿点来给你们三个尝尝。”她边说话边把腊肉摆在了小桌子上。

“哦,是冬梅,你太客气了,来来来,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吃饭啦!”周家强笑着说。“客气哪样?同学嘛,就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不坐了,你们慢慢吃,下次我再来和你们一起吃。”杨冬梅边说边转身走出门去。“谢谢啦,慢走!”周家强他们三个人不约而同地说。

那晚,周家强他们三个人吃得很香,他们觉得那是近几个月来吃得最香的一餐饭。

杨冬梅的父亲和周家强的父亲是同事,在金厂公社粮管所工作,两家人平常时不时会有来往,关系还算过得去。两家老人平时在一起时,还开玩笑说:希望两个孩子能结成秦晋之好呢!周、杨两家后来虽然没能成亲家,关系也还不错,往来比较频繁,有大事小事都会凑在一起商量解决。

按照教学安排,“七·三〇”中学白天上课干劳动,不管怎样,还是要上晚自习。

晚自习是七点半开始,九点半结束。按照惯例,自习前,总是由班主任起头,全班学生一起背诵一段:“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之类的《毛主席语录》,或合唱一首:“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之类的《毛主席语录》歌,之后,才开始正式上自习。八点左右,天便黑下来了,周家强他们纷纷点起了自制的煤油灯,刹那间,三十多朵火蝴蝶在教室里飘舞起来,一股股黑烟也随之升腾弥漫开来。他们被煤油烟熏得难以忍受,若打开窗子,煤油灯又会被吹熄,为了能透气,他们只好用硬纸壳做个灯罩置放在课桌上挡风,这才止住了调皮捣蛋的风,他们又伏案如饥似渴地啃起书本来。快下自习时,又由老师起头,全班同学一起大声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或唱一首《毛主席语录》歌之后才下晚自习。随后,同学们相互约伴准备回宿舍时,你看我,我看你,不由得互相指着鼻子笑出声来。原来,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煤油烟的喷熏,大家的鼻孔上都敷上了一层黑漆漆的烟灰。有的同学耐不住痒,用手左右搓揉鼻孔时,又把烟灰涂在了脸上,一个个像刚从煤井里挖煤出来的煤矿工人。在回宿舍的路上,大家使劲吐口痰、抠鼻子,想把烟灰吐尽、抠出。随后,又是一串笑声,那爽朗的笑声在夜空中回荡。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消息从广播里传来,开始时,“七·三〇”中学的师生以为听错了,不敢相信,再仔细一听,是真的,“四人帮”被粉碎了,长达十年的“文革”结束了。“七·三〇”中学的师生敲锣打鼓,欢庆胜利。

没几天,按上级的通知精神,撤销了“七·三〇”中学,将其迁回金厂公社所在地粑粑厂,回归原来的全日制教学。校长张彪也被撤换,赵开阳的教务处主任被免去。

拆迁那天,周家强的父亲找了六匹马,驮回一驮周家强种的大青菜、白菜,驮回了5驮他砍的柴禾,也驮回了一段青春的辙痕……

1979年9月,周家强、李兴贵、张开朝三人都考起了关山县第一中学。

那时,他们非常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在煤油灯下啃完了《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烈火金刚》《红岩》《铁道游击队》等古典、现代文学名著。有一天放早饭学时,周家强跟一个家有好多藏书的家庭出身比较高的同学借到了一本很陈旧的《林海雪原》。一翻看这本书,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中,鲜活的英雄人物少剑波、杨子荣、刘勋苍、白茹,深深吸引了周家强,周家强巴不得一口气啃完这本厚厚的小说书。于是,周家强下晚自习回到家,洗好脸脚,把煤油灯扭到最大亮度,打开《林海雪原》继续啃下去,啃着、啃着,周家強完全沉浸到书中描写的上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军某部小分队在东北剿匪的紧张氛围中,忘了时空、忘了自我。突然,一串火苗从周家强左侧边一下子蹿到蚊帐顶,瞬间,一股煳臭味扑鼻而来。危险,火灾!周家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像被电触着似的一下子从床上弹射起来,双手用力一下子把火苗打熄,又赶紧弯腰把煤油灯扭到最小。谢天谢地,火苗仅把蚊帐烧出了一条缝,没有酿成火灾。周家强从惊惧中回过神来,看着闹钟,已是深夜两点多钟,他便赶紧熄灯睡觉。

后来,每逢星期天,酷爱文学的周家强都要泡在学校图书室“啃书”,从各种复刊和新创刊的杂志上,他看到了有别于《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等样板文学的《伤痕》《班主任》《流泪的红蜡烛》等“伤痕小说”,涉猎了课堂以外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获取了课堂上获取不到的各种文艺信息。从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内容中,从课外获取的信息里,周家强懵懵懂懂地感到:一个全面解除文艺禁锢的新时代即将来临、一个文艺的春天即将来临!

猜你喜欢

周家张开中学
杵坨
周家生
开花
周家生
踏莎行·留守妇
就是那个梦想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葡萄牙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