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言的大爱

2019-06-12钟红斌

含笑花 2019年3期
关键词:西畴读书英语

钟红斌

地处滇东南边陲北回归线上的西畴县,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99.9%的面积是山區,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达75.4%,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县,是全国石漠化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是外国地质专家眼里的人类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地方。用西畴人的话说是: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长在石窝窝;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面对如此“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困境,26万西畴人民不悲观、不埋怨、不懈怠、不抛弃、不放弃,用热血与汗水向自然抗争,用脊梁与激情向贫困宣战,谱写出了感天动地的“西畴精神”史诗。

2018年7月,我陪同一位作家到西畴采访,先后采访了岩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李华明、蚌谷乡木者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刘登荣、木者村委会木者村小组村民王林芳、西畴县一中年级组长兼英语教师李继凤。从他们身上我对“西畴精神”的深厚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从李继凤老师的身上我看到“西畴精神”是发自内心爱出来的。

李继凤出生在西畴县鸡街乡者迪村,这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在她20岁之前,只有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来了贵客才会吃一顿米饭,其它时候吃的都是玉米饭。刚上小学时,她看到同村在县城工作的一个伯伯,既有文化又有本事,于是就把他当做自己的榜样。一种“穷怕了”的思想坚定了她走出大山的决心,那时候,她读书的目的就是:走出大山,摆脱贫困。

李继凤在村子里读到4年级时由于班级人数只有8人,教育局就把村完小合并到牛厂坝村中心小学,之后8个孩子每天来回要走2个小时的路去上课。8个孩子每天早上出门前吃一点头天剩下的冷玉米饭就赶路上学,中午不回家,要一直饿到下午放学。放学后花40多分钟跑回到家,有什么吃什么,吃完晚饭还得去放牛。那时小学毕业上初中时,需要通过考分筛选,这8个毕业的学生,只有李继凤与另一个男生被初中录取。其他学生要么辍学要么复读,因此村子里的老人都很看好李继凤,经常给予她鼓励。

李继凤的初中是在鸡街乡读的,在这里她一如既往地认真读书,努力学习。进入初中她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学好英语。初一上学期一结束,全班谁的英语成绩都没有及格。英语老师说谁能背通最长的课文,就加试卷分10分。这些英语课文平时李继凤都背过,已经是很熟悉了,所以当时她加上这10分,英语就及格了,全班就她和两个班委共3个人在加分之后及格,让李继凤心里很受鼓舞,她更加爱学英语。而在上课时,英语老师会经常让李继凤起来回答问题,并给予表扬,得到老师表扬之后的她对学好英语更充满了信心。那段时间的学习生活中,鸡街乡中学老师们给予了她关爱和鼓励,尤其是英语老师的帮助让李继凤终身难忘,同时也为她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埋下了种子。

李继凤中考那年,西畴县英语单科成绩最高分为88分,她考了84分,与她们班当时的学习委员并列全县第二,英语成了她的亮点学科。李继凤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文山州师范学校。

到文山州师范学校读书李继凤开始有了生活补助,每月学校发33斤饭票。菜钱自己付,每顿饭菜5角钱就够了。她读的是普师(小学语数老师)专业,当时对普师的要求虽是面面俱到,但因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师范学校就没有开授英语课。而李继凤觉得就此放弃她最喜欢的英语很可惜,怎么办?她决定自学。当时她有个亲戚在县一中读高中,假期时李继凤就向她们借英语书看。在读师范学校期间,她自学完高中所有的英语课程,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写信给初中的英语老师请教。在学校图书馆里,她看的最多的是英语学习的工具书,平时积攒的零用钱都花在购买英语方面的书,她把英语基础知识学得扎扎实实。临近毕业时,她的简历中都会特别注明英语这个亮点。1991年7月15日,李继凤中专毕业后到西畴县教育局报到,因为她会英语,被分配在西畴县新马街中学。

来到新马街中学,李继凤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负责初一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当时学生的教材和她读书时还是一套,因为比较熟悉,所以有点得心应手,虽然如此,但她还是不敢大意,认真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收集整理重难点、批改和讲解试卷一步一步来。有问题不能解决的,就向学校里两位从湖南省特招的英语教师请教,把她们当作自己的老师。李继凤第一次站在英语讲台上的那天是9月1日,而她9月27日才满18岁。学生中有比她年龄大的,她和学生的相处就像是朋友一般,学生下课会围着她问学习、问新鲜事物,课余时间她还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到山上走走,一起背英语,气氛很融洽。不服输的李继凤给自己定了个目标:第一届学生,学年末统测这一仗一定要打得漂亮。而实际情况也如她所愿,在乡镇同级别排名中,她所教班级名列前三名,她确实打了个漂亮仗。

但这个成绩没有让她满足,她意识到要取得更好的成绩,首先得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知识。1993年至1999年期间,李继凤报名参加了云南省教育学院的英语专科、本科函授班学习,她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函授6年的时间,她没有缺席过任何一节课,只要是学校开设的课,哪怕是讲座,她都去认真听,从没拖欠过一次作业。一位与她同住的同学说她:“读个函授怎么那么积极,能考得文凭就行了”,李继凤可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一个学期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学费,必须要学回来,而且从不同的授课老师身上,她也能学到不同的教学风格。整个函授过程的学习,也是不断提升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任教的学校里,如果会议上校领导说要安排人去哪里学习培训,第一个举手的都是她,好学给她带来了很多机会。如教师培训、教材培训和各种研讨会,基本都有她的名额。通过学习,她的理论基础知识更加扎实,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教育教学成绩越来越好。1996年,她担任班主任,当时新马街中学考取中专的只有1—2人。到1999年,她所带的那个毕业班就考起了8个中专生,所教的英语平均分比全县平均分高出22分。优异的成绩没有让她停步观望,而是更加激励着她大步向前。

2000年的时候,李继凤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现在学历知识提高了,如果只教初中,时间长了知识就荒废了,要学以致用,只有到高中教书。这对没有读过高中的她来说,绝对是对教学能力的一种挑战。说干就干,她把申请一交,当年8月底就调到老街二中了。去到那,学校先让她同时上着一个高一班和两个初二班级(一个快班、一个慢班)的英语,住的就是30平方米左右的宿舍,她和3岁孩子的吃住就全在里面。白天,她请了个老人家帮助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一天给1元钱。傍晚吃过饭,她让孩子在院子玩,自己就认真熟悉高中教材,一边识记一边看孩子。经过一年的努力,校领导看到她的确能够胜任高中英语课程,就把初中的课程安排给另外一个老师教,她又接手两个高中班级。事实证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3年,她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考得比较理想,从那以后李继凤就成了专职高中英语教师。

过了几年,她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因为夫妻两地分居,她一边要上课,一边要带孩子,生活压力很大,日子过得比较苦。2005年,恰逢文山州教育综合改革,老师只要能通过笔试、面试就可以直接竞聘到文山州一中或者西畴县一中工作。李继凤也想去试试,当年7月份的一天,她准备把简历交到州一中时,那天气温很高,但她的心却很冷静,站在空旷的操场上,她默默的在问自己:“州一中校园这么大,我上来教书,孩子怎么办?老胡(丈夫)还在董马乡政府工作,离文山更远,那我是忙带孩子,还是忙教学,李继凤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又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还有什么一定要奢望的。”左右权衡之后,她毅然选择了西畴县一中。在那个假期,李继凤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的成绩,被西畴县一中录用。为了静下心来教书,在孩子第一天读书时,李继凤领着孩子走路上学,并交代孩子上学、回家的路线和注意事项,后来就没有接送过孩子,孩子也挺懂事,不管天晴下雨从来没有要求过李继凤接送,现在孩子在临沧科技学院读大三。李继凤对于孩子她总觉得亏欠太多。

2005年9月开始,李继凤就安心的在西畴县一中工作了。刚过了两年,因教育综合改革,大批优秀教师外调,大批优秀生源也跟着转到外县(主要是文山)读书。期间虽然从校长到每位教师都尽力了,但从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西畴县一中高考成绩出现了高考一本为“零”的历史最差成绩,那几年大家感觉一中的天空都是灰色的,带着校徽出去都不好意思。天降大任于斯人,当年8月份,学校压了一个重担给李继凤,由她担任高一年级的年级组长。当时她的压力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社会舆论不好,群众开始不信任西畴县一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是初中好的生源都被文山州一中挖走,只要是分数达到的一个没留下。一些有关系的学生家长也都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其他县市去读书。在这种情况下,李继凤领着年级组的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把“不等不靠不要,苦干实干加油干”的西畴精神全搬出来用上。一方面稳住学生情绪、激励学生志向;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基础差、留守生多的情况, 24位科任教师抱作一团,利用周末和假期,免费给学生补课,这也是西畴县一中历史上第一届从高一一直补到高三的年级,从此高一开始补课成为一中惯例。在进入高三后,县委县政府给他们定的目标是:考起1个一本,突破“零”的禁锢。

为稳定学生情绪,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考得好,李继凤更是把“爱”发挥到极致。2009年高三第一学期的时候,有两兄弟转学来西畴县一中读书,一个叫程国灿,一个叫程国杨,这哥俩的学习经历有点传奇。从他们转学来读书到毕业,李继凤只见过他们的姑爹,从没见过他们的父母。后来得知,两兄弟以前在山东读书,后来因父母离异,母亲改嫁,母亲就把哥俩托付给远在西畴的姑妈、姑爹看护。程国灿学习好点,程国杨要欠佳点,哥俩都讨人喜欢。没过几天,他们的姑爹来说:“家里出了点事,更加没钱了,现在读书都有问题,即使以后考取大学也供不起”。李继凤听了后表态:“这两个孩子读书的费用,你能出多少是多少,剩下的不要你操心,他们学习、生活的费用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李继凤当时立马给校长打电话汇报情况,10多分钟后,校长就给了答复:“学习费用可以减免,生活费可以给助学金补助。”孩子留了下来,后来李继凤又重点了解山东高中教材与云南教材的不同,发现有两个科目的部分章节不一样,在上学期结束放寒假时,她就把这哥俩留在家里住了三天,把相关教师请到家里来给两个孩子有针对性地辅导。辅导结束后,她发现程国灿的书包裂开了,就领着他们去买新的。这哥俩很懂事,很节俭,无论李继凤怎么说,他们就是不要,还说书包是从初一开始背的,已经有感情了。李继凤只有领着他们缝补好书包,给了一些车费钱,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姑爹家过年了。高考时,程国灿考得603分,被南京东南大学录取,现在在安徽工作,程国杨分数考得低点,被南京职业学院录取,现在在江苏工作。

2010年6月24日可以查阅高考分数那天晚上,各位班主任把成绩汇总到李继凤手里,全年级一共有9个学生考取了一本,其中一个学生还考了603分。同时,这一届的成绩也创造了西畴县一中历史记录:246名学生,专科上线率为100﹪。后来,有个别一本专业下降录取分数线,最终,那届录取一本的学生有14个。紧接着从2011年开始,西畴县一中的一本就没有出现过“零”,专科上线率都保持在95﹪以上,“黑色路途”终于结束,学校办学质量越来越好。而李继凤的年级组长一干就是10多年,成为西畴县一中在职年级组长中时间最长的。

到现在,李继凤的高中教学生涯已有13年。13年中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可能的通过教师的努力,让孩子考取大学。因为,她的命运就是老师改变的,她也要成为改变学生命运的好老师。为此,每一届高一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她都会向家长讲述“教育改变三代人”的话题。也就是孩子通过读书考取大学,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当孩子工作了,有了好的条件,又可以改变老人的生活质量;等有了自己的孩子,又可以让其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提供舒适的生活。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留守孩子,父母大都常年在外打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姨妈等亲人居住,家庭教育是一个短板。她要求年级开家长会所有学生必须有大人来,即使是亲戚都可以,但70岁以上的老人不准来。因为,70岁以上的老人,老师说什么,他们根本记不住,更理解不了,又怎能转告父母或教育好孩子。而在班会课上,李继凤会讲述自身的学习成长之路,她的学习成长经历本来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通过这些途径,激励学生自立、自信、自强。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李继凤发现一个现象,女生进入初中、高中后因病影响学习的情况很多。比如现在已经是一名医生的李明翠。1996年她读初中时,父亲过世了,家里只有母亲和哥哥,读书全靠哥哥外出打工供给,她又经常胃疼,三天两头进医院,使本來很困难的家庭就更不易了。李明翠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多次想收拾被褥回家。李继凤了解到情况后,先骑着自行车到李明翠家里去做她母亲的思想工作,用自己读书改变人生命运的故事做通了李明翠母亲的思想工作。母亲又和李继凤一起做李明翠的思想工作。但她还是不想读书,为稳住孩子的情绪,李继凤在与校长说明情况,向其他同学解释清楚之后,买了一个煤油炉和小锑锅放在宿舍,让李明翠胃疼的时候熬一点稀饭吃。生病了,李继凤及时把她送去医院治疗,且垫付医疗费,从此李明翠不再提退学的事了。但在临近中考时,她想着家里的情况,考取了也读不起,又打退堂鼓了。李继凤又骑着老式的永久牌自行车到她家里做思想工作。最后她母亲说:“孩子,你看你读书,人家李老师这么关心你,你不能说回来就回来,你就当读书是帮李老师读,考试是帮李老师考,但要好好的考”。后来她参加考试,被文山州卫校录取,学校也给予一定帮扶,李明翠顺利毕业后就分在新马街卫生院工作,她本人工作很努力,前几年调到了县医院。

因为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非常吃力,因为英语成绩差而影响升入好一点的大学。所以李继凤都会交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像2016年毕业的王永正学生,家境不是很好,父亲就近打零工,母亲在家种地,经济收入单一而微薄,他还有一个姐姐在读专科。他中考时,其它学科成绩都很优秀,但英语才考得50多分。李继凤一边激励、引导他,一边帮助他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英语学习方法,通过王永正的勤奋努力,他高考时英语考得了90多分的成绩。现在免费就读于昆明医科大临床医学专业,且签定了合同,毕业之后安排在西畴县兴街中医院。像这样的学生还有诺友桂、王世美等等。

在家庭中,为父母分忧,管教弟弟妹妹李继凤也是责无旁贷。李继凤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3个妹妹和1个弟弟。自参加工作以来,李继凤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把四个弟妹全部带出来读书,并且三个都有工作,弟弟在搞运输行业养家糊口。李继凤被分配到西畴县新马街中学任教时,她就分别把二妹、三妹带过去在她带的班级读书,这样便于她管教妹妹们,而且妹妹们的吃穿都是她负责,两个妹妹也很争气,都考取了中专,中专毕业后当了老师。四妹和弟弟也是她带到任教的学校读书,在学校她要求他们平时不准喊她姐,必须喊她老师,她在学习和劳动等方面对他们的要求比其他学生更严。现在她的四妹参加工作了,小弟也有事做,李继凤是满满的成就感。李继凤的爱人在家里也是排行老大,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妹妹,只是他家条件比李继凤家好一点。但同样他们都是一个带一个,互相帮助,今年还有个小侄从乡上转学到县城读书,就住在李继凤的家里。

从事教师工作20多年来,李继凤对待工作都是一丝不苟,从不敢松懈,多年来她先后被评为省级、州级的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在采访的过程中,她经常说的就是:“因为我也是遇到好老师,而改变了我的命运。现在我当老师了,我也要做这样的好老师,只要我多关心一点,鼓励一下他们,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两个学生的命运,改变的是他们家庭三代人的命运,同时,他们也能在村里成为青少年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曾问过她,你想过改行吗?她没有直接回答我,她这样对我说,我经常对年级组里的教师说:“老师其实是生活在一种精神之中,这种精神是纯粹的、大爱的、无私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政策更好了,教师待遇上去了,教师这个职业更是变得炙手可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份职业?”

采访结束,我一直在思索,为什么李老师能够27年坚守着这份职业,安心于这块貧瘠的土地,默默地用思想点亮课堂,用爱心温暖人心?那是因为她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一种担当的品质和改变现状的责任促使她自强不息、默默耕耘、播洒爱心,这种担当和责任又让她通过“不等不靠不要,苦干实干加油干”成就了一名名学子的梦想,这就是无言的大爱,就是26万西畴人民不悲观、不埋怨、不懈怠、不抛弃、不放弃,用热血与汗水向自然抗争,用脊梁与激情向困难宣战的“西畴精神”。

猜你喜欢

西畴读书英语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不朽的丰碑
西畴之秋(外一首)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英语
读书为了什么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