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评分系统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清石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2019-06-12苑海春种铁薛玉泉焦杨吴君
苑海春 种铁 薛玉泉 焦杨 吴君
PCNL被广泛用来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较大或粘连型结石。其拥有损伤小、康复快、疗效确定等优势。常见手术并发症有感染、毗邻脏器受损、结石残留、出血等。如何评估PCNL手术风险、提前预测出手术效果一直是泌尿外科学者关注的核心。为此学者们设计了很多评分分级系统[1-3],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1],但仍有学者对该评分系统包含的子项内容提出异议,认为有些因素(如T评分、O评分)对预测没有价值。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PCNL的患者进行术前S.T.O.N.E肾结石评分,研究该评分系统以及各子项因素与PCNL术后结石清除状况以及手术并发症之间的关系,验证该评分系统反映实际测量值差别的效果,为术前评估方法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为肾结石,并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PCNL的住院患者,术前行S.T.O.N.E肾结石评分。纳入标准:①均为接受PCNL一期手术的患者;②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持外院CT检查结果,术前未于本院行双肾CT扫描;②结石已进入输尿管上段;③术前已留置肾造瘘管或患侧输尿管支架;④PCNL二期手术;⑤患侧肾脏曾做过传统开放或腔镜治疗。最终146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男105例(71.9%),女41例(28.1%),年龄21~80岁,平均(50.00±12.37)岁。左肾结石81例(55.5%),右肾结石65例(44.5%)。依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提出的ASA评分分级系统,对患者的体质状况和手术危险程度预先分级,Ⅰ级116例,Ⅱ23例,Ⅲ7例。所有手术都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后1~3个月随访资料完整。
1.2 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
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具体内容为:①最大横截面积S(size):为肾脏CT平扫中最大横截面积上长与宽的乘积,分为4档;②穿刺通道长度T(tract length):代表从结石中心点至皮肤的距离,为 CT 扫描中 0°、45°和 90°测量线的平均值,共2分;③梗阻程度O(obstruction):代表肾积水程度,共2分;④累积肾盏个数N(number of involved calices):分 3档;⑤结石密度 E(essence or stone density):用CT值表示,分2档。具体赋值见表1。
表1 S.T.O.N.E.评分系统赋值明细
1.3 手术方法
患者静吸复合麻醉成功,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膀胱镜直视下向术侧输尿管内置入F6号输尿管导管到肾盂,留置F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更换为俯卧体位,B超引导下向目标肾盏穿刺,使用筋膜扩张器逐步扩张,建立工作通道。置入肾镜观察,如发现肾积脓则留置造瘘管,择期手术。使用钬激光将结石击碎并钳夹较大结石,流水冲出较小结石,最后查找有无结石残留。术后通常留置F6J型输尿管导管,肾盂内插入肾造瘘管,接袋引流。术后3~4 d行泌尿系腹平片或泌尿系彩超检查,如有较大残留结石(>8 mm)则于术后1周于原通道行Ⅱ期手术;如残留结石较小(4~8 mm)或无残留结石,尿色转清后拔除造瘘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ESWL或药物治疗。
1.4 术后分析指标
1.4.1 结石清除状况判断标准 根据术后3~4 d的KUB检查结果,判断治疗侧肾内没有高密度斑,或高密度斑点直径<4 mm为无结石残留;治疗侧肾内有高密度斑点且直径≥4 mm为有结石残留。术前KUB阴性或CT<950 HU者,复查CT或泌尿系彩超,其判断标准与KUB相同。
1.4.2 术后并发症分级标准 根据欧洲泌尿外科推荐的术后并发症的分类标准-Clavien分级系统,对本研究病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并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运算。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比较。使用χ2或Fisher's检验对分类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研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T.O.N.E评分与结石清除率
146例患者中133例(91.10%)手术顺利;11例(7.53%)术中出血,2例(1.37%)心律失常,手术被迫终止;结石清除率为73.97%。S.T.O.N.E评分系统各子项的实际测量结果为,最大截面积30~1 320 mm2,平均(407±278)mm2;皮肾通道长 度 56.57~419.73 mm,平 均(95.30± 32.18)mm;22例无积水,73例轻度积水,22例中度积水,29例重度积水;受累肾盏数1~7个,平均(2.89±1.5)个;CT值383.00~1 901.67 HU,平均(1 175.49±301.93)HU。根据术后复查结果分为无结石残留组(108例,73.97%)和有结石残留组(38例,26.0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情况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各子项因素不同分值间清除率进行比较发现,S评分(χ²=28.688,P<0.001)、N 评 分(χ²=23.875,P<0.001)不同分值间结石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证明T评分、O评分、E评分不同分值间结石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S.T.O.N.E肾结石评分各项分值间结石清除率比较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项对比S.T.O.N.E评分和各子项实际测量值与结石清除状态的相关性。结果发现S评分、N评分是显著相关因素。各子项测量值中最大横截面积、通道长度、梗阻程度、受累肾盏数均是显著相关因素,详见表4。分析中梗阻程度按无序分类变量对待,结果无积水相对于重度积水,结石清除率差别不显著;轻度和中度积水相对于重度积水,结石清除率高。S.T.O.N.E总评分是显著相关因子,预测准确性76.7%。
2.2 S.T.O.N.E评分与术后并发症
50例(34.2%)出现术后并发症。依照Clavien术后并发症评级系统进行评级,42例为Ⅰ级(其中24例疼痛评分为2~3分,不必药物处理,3例疼痛评分为4分,应用止痛药治疗,10例术中出血,应用止血药治疗,4例肾周血肿,1例贫血和电解质紊乱),7例为Ⅱ级(4例术后感染发热,使用抗生素,2例出现心律失常,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例术中出血合并术后感染,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治疗),1例为Ⅲa级(术中液体外渗,左上肢及胸壁严重水肿,转重症监护室治疗)。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S.T.O.N.E评分分别为(8.09±1.41)vs.(8.12±1.51)分,未发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04、P=0.917)。Logistic回归分析S.T.O.N.E评分与并发症的关系,未发现相关性(OR=1.013,95%CI:0.798~1.285,P=0.917),详见表 5。
表4 S.T.O.N.E评分及各子项实测值与结石清除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表5 S.T.O.N.E.评分及各子项评分与PCNL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
3 讨论
2013年,Okhunov等[1]设计了以 CT 扫描图像为依据的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用以量化肾脏结石的复杂水平。CT不受结石性质、肾脏功能及呼吸活动的干扰[4],相比于KUB和超声诊断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5-6]。S.T.O.N.E.系统各项资料易于获得、各项指标能反映结石的具体特征、评分值可以预测出术后结果,具有评分系统的三个必要条件[7]。本研究证实S.T.O.N.E评分系统与结石清除状态显著相关,预测准确性76.7%,但T、O评分未能充分反映实际测量值存在的差异。
Okhunov 等[1]、钟缔等[8]研究认为无结石残留组和有结石残留组S.T.O.N.E肾结石总评分、S评分、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S.T.O.N.E肾结石总评分(t=-4.949,P<0.001)、S评分(t=-6.080,P<0.001)和 N评分(t=-4.21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其一致。诸多研究报道中,S评分、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本达成共识,而T评分、O评分、E评分分歧较大。T代表结石中心到体表的距离,黄金杯等[9]回顾性分析了87例PCNL术后患者认为BMI升高会增加皮肾通道长度,降低结石清除率。但周立权等[10]回顾分析了1 7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S.T.O.N.E评分在PCNL中的使用价值,发现清除组T=(88±14)mm,残留组T=(89±1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3,P=0.207)。林剑峰等[11],陈星等[12]的研究结果与之相同。彭国辉等[3]对 429例行 PCNL者进行SHA.LIN评分研究结果显示结石清除组皮石通道为(82.6±14.9)mm,结石残留组皮石通道为(76.4±1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7,P<0.001),结石残留组的通道更短一些。本研究中无残留组和有残留组穿刺通道(T)分别为(94.95±17.56)mm 和(88.06±16.51)mm,实际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P=0.037)。但 T 评分(t=1.666,P=0.100)未见显著差别。因此T评分未能充分反映两组间的差异。分析原因作者认为:①可能由偏倚引起;②T评分的分界值100 mm可能不适合中国人;③可能由于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成熟,皮肾通道长度对术者的影响已越来越小[13]。O代表肾积水程度,反映肾功能受损情况以及肾组织结构破坏情况。Mousavi等[14]发现积水程度与PCNL术后成功率相关,随着积水增多,成功率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钟东亮等[15]研究 683例Ⅰ期PCNL术后结石残留状况,共93例出现残留,其中19例(20.4%)是由术中出血,造成视野模糊导致。本研究中不同梗阻程度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无积水59.09%、轻度积水82.19%、中度积水86.36%、重度积水55.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170,P=0.007)。无积水组和重度积水组清除率接近,轻度积水组和中度积水组清除率接近。分析原因:①无积水穿刺难度大,术中易出血,导致视野模糊甚至手术终止,造成结石残留。②重度积水往往提示病史长、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③轻度积水、中度积水者肾盂肾盏扩张,操作空间较大,肾脏结构接近正常,有利于操作,因此成功率较高。但O评分(t=-1.075,P=0.284)未能充分反映组间差异。E评分主要反映结石的硬度,用CT值来衡量。本研究中没有发现两组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亦未发现E评分与结石清除率相关。这与潘俊等[16]的研 究 结 果 不 一 致 ,与 Okhunov 等[1]、陈 星 等[12]、Akhavein 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黎川等[18]对 50例尿结石患者行双能CT检查预测结石成分,将结果与红外光谱仪分析结石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两种方法检查的检测结果,发现双能CT可区分尿酸类、胱氨酸类和含钙类结石,但区分不同成分含钙类结石尚存在困难。史振峰等[19]对205例尿结石患者行非增强螺旋CT检查,亦得出相似的结论,认为CT值对混合成分的结石确定意义不大。韦高猛等[20]对296例PCNL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CT值是结石清除率的影响因子,最佳诊断点为688.4 HU,结石CT值低于此阈值时,结石清除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CT值并不能充分反映结石的硬度,对混合成分结石的预测尚存在不确定性,也不能很好的反映结石粉碎的难度。加之现在碎石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结石硬度对碎石效果的影响已越来越小。
陈星等[12]、黎灿强等[21]、Akhavein 等[17]众多研究认为S.T.O.N.E评分尚不能预测出术后并发症,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本研究比较了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各项指标实际测量值和评分的组间差异,并探讨其与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认为该评分系统能很好的预测结石清除效果。T评分和O评分掩盖了实际测量值的差异,还需进一步改进。该评分系统尚不能用来预测术后并发症,由于本文病例数有限,还需多中心、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