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帝内经》成书考

2019-06-11杨韫菲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黄帝内经素问

摘  要:《黄帝内经》是现存古籍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医学巨著,其内容博大精深,在中医学史上影响巨大,它是中国两千年来培育医学大家的基础理论典籍。现在一般认为《黄帝内经》包含《素问》和《灵枢经》两部分,但由于其书成书较早,历代对其内容均有质疑、猜测和探讨。本文将从文献学入手,梳理和探讨《黄帝内经》与《素问》《灵枢经》的关系。

关键词:黄帝内经;成书内容;素问;灵枢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简介:杨韫菲(1990-),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2-2139(2019)-02-0-02

一、前人研究概述

研究《黄帝内经》成书及其与《素问》《灵枢经》关系自古便有,一种认为《汉志》所载《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经》,如皇甫谧、王冰、林亿、马莳等医家;另一些认为《素问》与《灵枢经》不是《汉志》中记载的《黄帝内经》,如晁公武、李濂、吕复、胡应麟、姚际恒等。

笔者搜集到的专著和论文对此问题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认同皇甫谧的观点,如马伯英,日本丹波元胤等;一是通过文字、器物、避讳、思想等方面具体考证《黄帝内经》成书年代,但并未对两者关系有明确定论;一是认为《黄帝内经》不应包含《素问》与《灵枢经》,如胡应麟、姚际恒认为真正的《黄帝内经》散佚,现存两部书为后人所作而附会于《黄帝内经》,余自汉通过两部作品的篇章字数进行推论等。至今医学界仍有争论,但主流思想是认为《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经》。

二、《黄帝内经》与《素问》

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黄帝素问》在子部十三,医家类。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唐王冰注。《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无《素问》之名。后汉张机《伤寒论》引之,始称《素问》。晋皇甫谧《甲乙经序》,称《针经》九卷,《素问》九卷,皆为《内经》,与《汉志》十八篇之数合,则《素问》之名起於汉、晋间矣”。[1]此段大略叙述了《内经》的成书及源流,《内经》之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素问》最早起于张仲景《伤寒论》,而《素问》九卷与《针经》九卷合为《内经》,共有十八卷之数。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提到:“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2]此处所提到的《素问》之名并不能直接证实属于《内经》的一部分,而这一点在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得到确证:“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3]皇甫谧生活时代为三国至西晋时代,他极有可能见过《七略》原貌。《汉志》中清楚记载刘向和班固校书的宗旨,刘向时每校一书,都要编写叙录,“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刘氏父子所写叙录中包括书目、篇名、大致思想及评判等。皇甫谧见到《七略》《汉志》后,完全有可能比对《素问》之篇目内容后两相印证进而推测出结论,可见《内经》中包括《素问》九卷是可信的,只是在皇甫谧时已有篇章亡佚。

三、《黄帝内经》与《灵枢经》

《素问》之名自记载于张仲景后,就历见于目录书中,其注本也颇多,注家也多赞同《素问》是《内经》九篇,或如余自汉先生直接认为《素问》就是《内经》的全部内容。而《灵枢经》之名直至王冰才被提到,宋高宗时期才始见《灵枢经》。若《素问》就是《内经》十八篇中的九篇,那《针经》会是后来的《灵枢经》吗?对此问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有非常详细全面的介绍。

“《灵枢经》十二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案晁公武《读书志》曰:王冰谓《灵枢》即《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之九,或谓好事者於皇甫谧所集《内经仓公论》中钞出之,名为古书,未知孰是。又李濂《医史》载元吕复《群经古方论》曰:《内经》,《灵枢》,汉、隋、唐志皆不录,隋有《针经》九卷,唐有灵宝注《黄帝九灵经》十二卷而已。或谓王冰以《九灵》更名为《灵枢》,又谓《九灵》尤详於针,故皇甫谧名之为《针经》。苟一经而二名,不应《唐志》别出《针经》十二卷,是《灵枢》不及《素问》之古,宋、元人已言之矣。近时杭世骏《道古堂集》亦有《灵枢经跋》,曰《七略》、《汉·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篇,皇甫谧以《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合十八篇当之。《隋书·经籍志》、《针经》九卷,《黄帝九灵》十二卷。是《九灵》自《九灵》,《针经》自《针经》,不可合而为一也。王冰以《九灵》名《灵枢》,不知其何所本。余观其文义浅短,与《素问》之言不类,又似窃取《素问》而铺张之。其为王冰所伪托可知。后人莫有传其书者。”

修编者在此篇旨要中梳理了《灵枢经》的来历:其一,晁公武认为《灵枢经》是好事者于《内经仓公论》中钞出,托名古书,但实际并无实证;其二,汉、隋、唐志中没有《灵枢经》之名,只有《针经》或《皇帝九灵》,《九灵》是皇甫谧所说的《针经》,后经王冰更名为《灵枢经》,这样一来,刚好与《汉志》所载《内经》十八篇内容相合,但吕复批驳了这种观点,认为《灵枢经》文义短浅,是窃取《素问》铺张而成,是伪书,但仍具一定价值。

但笔者认为,《灵枢经》最早应当是《内经》九篇的一部分,经历朝历代不断编纂补充而成。原因有三:

第一,王冰序与林亿序均承认《灵枢经》与《针经》、《九卷》的关系,且《九卷》出现时代较早,与《素问》互为印证。

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说:“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4]林亿《新校正》序中说:“《素问》外九卷,虽张仲景及西晋王叔和《脉经》只谓之《九卷》。皇甫士安名为《针经》,亦专名《九经》。”[5]即《素问》外九卷为《针经》或《九经》,王冰和林亿都认同《内经》分为两部分,且对《素问》之名没有异议,只是另九卷书名不同,而吕复认为王冰作伪,观点有些武断。而皇甫谧作《针灸甲乙经》时多混用《九卷》和《针经》二书之名,也可能是后世对《九卷》与《针经》书名辨析不清的缘故之一。

《针经》之名最早见于《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素问》也引用《针经》之内容,至少可以证明《针经》中一些篇目的成书时间不晚于《素问》。

此外,王冰注本和林亿注本是《素问》得名之后时代距其最近的两家注本,虽然林亿可能是认同并直接继承了王冰的观点,但其观点在西晋至宋代并无反对之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写质疑之词皆出自宋朝之后,如南宋的晁公武,元末明初的吕复,相比之下,张仲景、皇甫谧之言可信度更高。

第二,除王冰与林亿肯定《内经》与《灵枢经》的关系外,许多医家经过细读和仔细判断后,也肯定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林亿《新校正》序中说:“《素问》外九卷,虽张仲景及西晋王叔和《脉经》只谓之《九卷》。”王叔和与张仲景为同时代大医家,王叔和从未反对过张仲景的结论。此外,宋王应麟《玉海》载“书目《黄帝灵枢经》九卷,黄帝、岐伯、雷公、少俞、伯高答问之语。隋代杨上善序:凡八十一篇,《针经》、《九卷》大抵同,亦八十一篇,《针经》以‘九针十二原为首,《灵枢》以‘精气为首,又间有详略。王冰以《针经》为《灵枢》,故席延赏云:《灵枢》之名,时最后出”。[6]其书中载隋杨上善序言为证,说明王应麟应是对此种说法赞同,才会编入《玉海》之中。而明代马莳也在《素问注证发微》注云:“此亦历解《针经》之辞也。《针经》者,即《灵枢经》也。”[7]诸如此类医家佐证,例证颇多。

第三,从古至今反对《灵枢经》是《内经》的大多是这三种观点,一是认为《灵枢经》内容浅薄,和《素问》不会同出一源,此观点如吕复,但也是一家之言,没有实证。认为《灵枢》与《素问》同属《内经》的医家也不在少数。二是认为《灵枢经》其名出现时间太晚,于王冰处首见,极有可能是王冰伪作,但这种观点于南宋兴起,此时质疑者并未同时提到看过《汉志》,种种观点仅是推测,实无凭证,不足以令人信服。三是一些学者认为《灵枢》与《内经》两部各有81篇,共计14万多字,以《汉志》时代的条件,《内经》与散亡的《外经》合计则会有50多万字巨著,况且《汉志》医家一类还有《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如此家家均有巨著,且全部亡佚无所存留,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汉志》所著十八卷,实际应该只有18篇,在除去王冰补充的七篇大论近4万字后,与《黄帝素问》可能会有的字数更为接近。但笔者认为,不可仅凭字数和篇卷问题就直接认定《内经》不可能包含《靈枢》与《素问》。《汉志》体例问题自古以来便论争不断,如开篇对《易》家之著录,无论是家、篇、卷数均与附于后的统计不相符。《汉志》每一略类均有自己的著录方式,积篇成卷也有先例。对于医家一类,通篇皆以卷数为计量单位,积篇成卷也不无可能。况且《内经》外篇内容虽无从考证,但后世目录没有著录就断定37卷全部亡佚也不现实,在其流传过程中,被其他书目传抄或撮取也并非不可能。刘向校书之时,许多书籍是单篇流传而后才被收集上来进行编订的,因而《内经》极有可能在被刘向编订之后,民间仍旧以单篇或以《素问》和《针经》等单本方式流传,而不是编订后的全本《黄帝内经》。且《素问》经过历朝历代屡次增补编订,《灵枢经》流传过程更加复杂,是经过宋代亡佚和辑佚,与高丽国献出《黄帝针经》校对之后才增补完全。《灵枢经》成书过程极有可能和《素问》一样经过历代增补,不可因其中几篇的时限推断成书先后,更不可武断的以现在流传定本字数与当时刘向校订《内经》篇目字数死板对照而推测结论。

四、结语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载对于《素问》和《灵枢经》的成书和评价于考证有极大价值,但对于《灵枢经》的评判则不能完全认同。《素问》与《灵枢经》成书年代久远,其与《黄帝内经》的关系笔者经过分析更倾向于相信皇甫谧和王冰的观点。两本书几经辑佚增补,与《汉志》中所记载《黄帝内经》内容必不完全相同,但《黄帝内经》应该包括《素问》与《灵枢经》两部分。

注释:

[1]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

[3]皇甫谧.黄帝针灸甲乙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4]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唐)王冰注、(宋)林亿补注.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6]王应麟.玉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7]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

[1]余自汉.《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初探[J].河南中医,1990:4.

[2]张雯.《黄帝内经》著录版本源流考[J].中医学报,2012:175.

[3]高文铸.《黄帝内经素问》书名卷数版本源流小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

[4]赵博.汉唐时期《黄帝内经》古籍传本及著录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素问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data mini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