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课堂和谐社会和谐发展

2019-06-11曲冬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公共关系课堂教师

曲冬

现在的中国人民正如火如荼地共同建设着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和谐”这个词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代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属于美学范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

我们作为社会人来说,作为培养社会栋梁的教师来说,作为公关学校的教师来说,就尤为感到“和谐”的深意。我们身处公关这个大家庭,就应该利用公共关系的优势做教学,搞教育。公共关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种塑造组织形象的管理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关系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公众的青睐。还可以提高学生沟通和协调关系的能力,正因为公共关系是创造的学问,我们如果能够积极地运用公共关系会让外界公众给你定位良好印象,恰当地运用公共关系是信息社会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使施者与受者都能在精神愉悦的过程中最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

联系到我们自身,我们在尽力用公关原理和公关原则建立和谐的课堂,培养出拥有和谐思维的人才,让这些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的时候就和谐地融入社会中,建立和谐的社会,形成良性发展,和谐发展。可见,建立和谐课堂是和谐的主阵地,是尤为关键的一环,尤为重要。

和谐的人维系着和谐的社会。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的教育,它离不开和谐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处于兴奋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师生在和谐的课堂中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更多的人得到健康发展。我认为在和谐的环节中,有这样几种关系很重要。

1 师与生的和谐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需要用心去聆听,仔细去观察,以宽厚的胸怀感化每一位学生。”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教师不要吝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语,一个亲近的动作。因为它常常可以让学生心中顿时漾起幸福,同时感受到一种被关爱、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用爱做基石,把爱心带进课堂,我们的课堂必将充满和沐的春光。用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做桥梁,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那些有爱心的、尊重学生的、“朋友式”的教师特别受学生喜欢。学生也喜欢上这些老师的课,课堂效率也很高。我想,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2 教与学的和谐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全过程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实现与提高,一改过去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融合。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宽松、充足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老师的引导作用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为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创造必要条件,使教学臻于佳境。

3 文与人的和谐

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那么课堂教学也是生活,酸甜苦辣咸五味皆俱,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人的全面发展还要特别注意文本的恰当处理。虽然现在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遵循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但我们对学生主体作用实施的策略理解模糊,有时会顾此失彼,“主导”过多,“主导”随意、自由,导致不能合理激起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需要投入、体验、感动,需要师生同时受到真正的熏陶与感染。

除了语文要体现文本的价值外,还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我们老师有时对课预设得太多,导致课堂中只关注教案,疏于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感悟,这时我们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超越课堂。多方面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多些自由少一些刻板,为学生营造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放飞学生的想像。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知识。学生的智慧正是像点燃的火把,永远燃烧不尽。好的“文本”还需要“人本”来充实和丰富。追求教学的诗意和创意,使课堂成为启发孩子想象的乐园。只有“人”“文”合一了,才能让和谐课堂迸发出生命之绿色。

4 生与生的和谐

我认为,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靠几个好学生在唱独角戏,更不是靠教师在讲台地的精彩表演。而是靠全体学生的共同积极的参与。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点拨者,而真正动脑筋、想办法的是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成绩好的同学比较主动积极,后进生时常表现得比较被动。这时教师应尊重和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进行不同的分工,让他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促进彼此间关系和谐发展。

比如我们所看到的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开始,前排的同学“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甚至因为分工不明确还没有进入正题。一两分钟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发言的学生说的是自己的主张、意见,而并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还未进入正题的学生就更加茫然了。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往往事与愿违。这时我们可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并进行恰当的分工。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工,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每一个成员都要学会表达和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也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进共同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学習中合作与共享,这将使学生都感到愉悦,由此,和谐的生生关系就与成功的合作共生共进。

和谐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氛围,更是一种教学效率。和谐能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一种能让人身心愉悦的平衡状态,和谐的教学可以培养和谐的学生,和谐的学生会作为和谐的社会人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优秀的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公关原理,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运用公共关系理论,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教授,更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做情感世界的富有者,希望我们教师的知识和情感的投入,可以象阳光和雨露一样,灌溉他们心灵的花园,让这片花园开满绚烂多彩、姹紫嫣红的奇葩。

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衷心地希望:和谐之声响彻校园上空,“和谐课堂”奏出现代社会的最强音。师生能在公共关系的理论指导下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和时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敢思、敢想、敢说、敢为,真情在这里流露,激情在这里飞扬,智慧在这里碰撞,生命在这里和谐地生长,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成为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和谐社会更好发展的生力军。

(作者单位: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

猜你喜欢

公共关系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