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

2019-06-11刘南彤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延边空巢养老

刘南彤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思想深刻地体现在孝文化中, 进入现代社会,在我国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等衍生问题,继而空巢老人现象开始出现。

空巢老人问题如果无法得到妥善的缓解和解决,将使我国的传统的孝文化受到猛烈的冲击,使老无所依,影响民族地区的和谐与安定。

延边地区位于祖国的边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延边地区的空巢老人问题研究具有独特性。跨境务工群体和跨省务工群体多为中青年,且很多随着工作环境的适应和社会群体的融入选择迁居移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而导致“空巢老人”的相关因素可以从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研究,意在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去缓解“空巢老人”问题。伴随老年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应该建立起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1 空巢老人现象发生的人口背景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国人口高龄化进程的加速,现代人们关于的养老模式和养老现状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现代观念中自我养老模式成为主流,进而替代传统的大家庭养老模式。少数民族地区的养老观念和不同的人文背景在这场思想变革中面临着不同的境地,延边地区是我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也是我国唯一一个朝鲜族自治州,地处边疆与邻国联系密切,良好的语言环境,中韩劳动价值的差异和相关政策的开放为跨境务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得延边地区空巢老人问题具有特殊性和前瞻性。

随着传统家庭模式的几代同堂向现代小型家庭模式的转变,现代家庭的发展趋势变成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简单化。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因素造成大量“空巢”老人。在延边地区的空巢老人部分是因为子女选择出国或去南方发展,老人自身适应能力较低,普遍有恋家情怀,没有选择与子女一同生活;部分由于子女孝道意识不强,没有赡养责任心,价值观的差异和子女的冷漠使一部分老人选择独守空巢;部分因为丧偶性格逐渐孤僻,价值观念与子女间差异彰显,为避免冲突和矛盾,选择独立生活或者养老院;还有极少数老人由于个人原因、身体原因或其它客观原因而没有选择结婚,选择空巢独自生活。

2 延边地区“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空巢现象”和老龄化趋势呈正相关愈发普遍。根据在2010年普遍全面展开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延边地区有223540位69岁以上老人,占延边地区全部人口高达9.84% ,和在2000年开展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百分点达3.52之多,延边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的0.97%②,人口结构已经基本进入老年型,部分老人为减轻子女负担独自生活,部分在敬老院搭伴生活,还有少数老人无儿女。传统意义上的几代同堂的家庭养老功能呈现日渐削弱的趋势,导致“空巢老人”现象日愈明显。

2.1 空巢老人出现原因

2.1.1 经济条件匮乏,精神慰藉缺乏

延边地区空巢老人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是收入较低和经济来源少。延边大部分老年人都有养老保险,但每月55元的医保费无法填补巨额的医药费。并且相关政策规定在外务工的子女父母不能在延边地区纳入低保范围。还有部分没有儿女,没有退休金的的空巢老人维持生活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社区的救助来解决;且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孤独感和内心的空虚,空巢老人普遍缺乏精神上的安慰和温暖。疾病和年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并且很少接触社会,被社会边缘化。

2.1.2 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的趋避式冲突

受传统的民族思想影响,延边地区的空巢老人往往会选择家庭养老,因为家庭式养老对老年人的照顾和个人生活经费都比较低,同时老人渴望子女的陪伴,这导致了老年人对助老社会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却制约了对于大多数空巢老年人的优质服务,出现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短缺、服务价格高、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很多空巢老人在突发疾病的情况下不能及时救助,生活健康往往受到威胁。

2.2 空巢老人现象分析

2.2.1 社会经济发展客观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导致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形成“低—低—低”模式,如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迫形成“空巢老人”, 在空巢老人问题上我们通常会忽视老年人的异质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过往工作经历都会对影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延边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导致人才外流现象普遍,年青一代选择去韩国务工、生活,进而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加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因为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或企业占地不断减少,传统朝鲜族村民出于对后代的考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选择移居城市,造成乡村空巢现象。

2.2.2 “坚守故土,思维陈旧”主观心理因素

对新环境的恐惧和对故土的依恋是很多空巢老年人拒绝搬迁的主要原因。基于心理分析理论,老年人更喜欢“坚守根据地”的陈旧思想很严重。将这种心理的出现分为处于三种境况的表现:第一种,老人对老居住地感情深厚即使子女迁新居,普遍不愿意离开久居的环境。第二种,计划生育的实行使得一些不幸的家庭面临“失孤”现象,还有些老人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因素没有结婚生育。第三种,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儿女存在差异,为避免矛盾的发生选择过独立生活。

3 关于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建议

3.1 在子女关怀情感慰藉方面

空巢老人的子女应该首先做到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社区可以通过舆论的监督酌情参与帮助,通过走访和调查了解老人的具体需求,帮助他们的孩子空巢老人接触,如对空巢老人定期与子女建立信息联系,提醒子女来看望慰问空巢老人。.在地域差距的情况下,子女通过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对老年人生活提供资金支持,给老人提供更好的健康和生活条件表达,提升子女家庭养老责任感;空巢老人渴望亲情,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在儿女和亲友不能陪伴其时,应有晚年的伴侣增强情感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应鼓励空巢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并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得以安度晚年。

3.2 在社区志愿服务方面。

1)了解民族地区空巢老人需求 ,提供相关服务和设施。延边地区朝鲜族老人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和歌舞唱跳,可组织民族特色活动以满足空巢老人自身需求特点, 以精神需求为重点,在提供服务时坚持以他们的需求为导向。很多调查报告表明 ,医疗服务、文化生活与精神慰藉、日常生活料理是空巢老年人最希望得到的社区服务, 因此加大投入和建设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服务,多组织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和娱乐活动,让老年人的晚年可以更加充实。

2)社区或敬老院应着手建立关于空巢老人的基本信息资源整理和统计。调查内容包括老人的基本信息,可通过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得到信息,如:姓名、年龄、籍贯、性别、社会状况、低保状况、身体状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过往病史等等。通过调查所得信息注重老年人的异质性,为不同的空巢老人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和精神慰藉。并及时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老人最近生活近况,为切实解决延边地区老年空巢人口的养老问题提供客观支持。

3.3 在政府服务方面

1)要制定相关的空巢老人解决问题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以多渠道、多形式活动内容展开政府有关部门要正面宣扬养老机构的形象,加强机构管理和正规化,改变大众对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的的偏见和不良的看法,鼓励条件适宜的空巢老人去养老院生活.在延边地区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不能仅仅局限在照料服务上,同时保证心理上的辅导,可以及时为老年人排解烦闷情绪并加强相关赡养法律知识的学习。

2)发展和完善基本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解决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要和医疗待遇有很大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使空巢老人可以负担得起的自身的医疗、医疗救助、救济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包括城市贫困空巢老人和乡村空巢老人,减少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经济负担。

(作者單位:延边大学)

猜你喜欢

延边空巢养老
养老生活
树上有一个空巢
空巢生日不孤独
延边州组织“V游延边 发现精彩”活动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延边啊,延边!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