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青少年“手淫”行为认知调查与分析

2019-06-11宋雨颖丁焕香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

宋雨颖 丁焕香

在儿童青少年性侵事件多发的今天,了解留守青少年手淫行为的认知情况很有必要。研究得出:留守类型为双亲留守型的比例最大;在关于手淫认知方面,科学的认知和年龄的关系不大,提示青少年手淫现象早期干预效果更好;留守男生在任何年龄组手淫发生率都是最高的,女生的手淫发生率远远低于男生。结论:青少年性意识和性行为对手淫行为有影响;留守背景对青少年的手淫行为有影响;学校教育对留守青少年手淫现象有影响。

1 前言

“留守儿童”主要是指因父母外出工作而被留在农村的孩子。受到户籍制度、经济代偿能力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又产生了另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青少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阶段的关键敏感期,是儿童和成年期的桥梁,这个“桥梁”决定着一个人未来几十年的生活状态,所以这个时期的成长尤其需要家长的引导、监督、教育,一个留守儿童缺失了家长的陪伴,又缺失了青少年时期的监督和引导,就极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非常不利于留守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对生活学习乃至社會秩序的和谐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关注留守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地、有效地的矫正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本课题以留守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中的“手淫”行为认知进行调查与分析。

2 对象/资料来源于方法

2.1 对象/资料

对象:临沂市回族居民比较集中的某中学年龄在12—18岁的留守青少年120名,其中男生60名,女生60名。

2.2 方法

在调查问卷发放前通过班主任筛选出来符合研究的留守青少年120名,然后使用自编问卷,针对留守青少年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由专业人员进行分组会谈引导,有针对性地讲解性生理和性心理有关知识,同时为消除学生顾虑,问卷采用不记名答卷。

2.3 统计学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青少年留守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得出,青少年男、女生留守时间在5年以内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

留守类型为双亲留守型的比例最大;留守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并且在留守的开始时间上很多青少年表示没有很明确的开始时间,受父母的外出务工时间时断时续的影响。

在交谈中发现12岁以后开始留守的青少年,心智发育较为成熟,能够体谅父母外出打工的缘由,自我调控能力也逐渐增强,对于社会热议的留守青少年的“手机成瘾”问题也有比较理性的认识。而12岁以前留守的青少年,在谈及父母外出打工的问题时,往往目光躲闪,逃避回答问题的认知。为了和孩子交流,外出打工的父母往往会给孩子一个手机,以便于和孩子沟通,可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往往出现“手机成瘾”。

3.2 不同年龄留守学生对手淫认知情况

通过调查得出,在关于手淫是犯罪的认知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人数减少,在15岁左右基本上可以确定手淫和犯罪没有关系;在关于手淫是坏习惯的认知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人数增加,在17岁左右把手淫归因于习惯不好的人数远远多于其他;在手淫是病的认知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也是减少的,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的选择,很多学生呈现出犹豫不决;在手淫是正常生理现象方面的认知,和年龄的关系不大,少部分学生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手淫是人类正常的生理行为。由于留守的原因,青少年缺失了父母的关心尤其是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必然会产生性冲动和性要求,出现性意识、性幻想、性憧憬和性饥饿状态,在青春期是性能量最高的一段时期,学习的压力和性能量的需求强行压制着青少年,手淫作为最简单方便、最安全保密的宣泄方式成了许多青少年的自然选择。的确有不少青少年因手淫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如沉湎于手淫之中不能自拔,认为自己手淫过度而忧心忡忡,把性器官的任何异常都归咎于手淫而悔恨交加,从而认为手淫是不好的,强迫自己戒除这个"恶习"却屡屡失败,产生了自我怀疑、自信心降低。

3.3 留守男、女生各年龄组手淫发生率情况

通过调查得出,留守男生在任何年龄组手淫发生率都是最高的,女生的手淫发生率远远低于男生。这可能因为男女生性器官以及性激素的分泌有关系,也或许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关系。

实际上适当手淫无特殊危害,但是如果频繁手淫对身体是不利的,长此以往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也有研究证明手淫和近视发病率是有关系的。

4 讨论

4.1 青少年性意识和性行为对手淫行为的影响

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学说提出性欲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从婴幼儿时期就显现出对性的需求,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口唇期(0~12个月)、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5个阶段(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2岁开始进入生殖期)。

留守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身体和激素的发育和变化出现不平衡不稳定,性生理逐渐成熟同时伴有性意识的觉醒,部分留守青少年会出现过度手淫、性意识困惑、性别角色混乱以及其他不良的性行为。在这个特殊时期留守青少年时期对性知识和异性充满的好奇缺少了父母的引导,随着自我同一性逐渐建立,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尤其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留守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自我矛盾中,出现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

留守的时缺失父母的关心,他们更容易在同伴尤其是异性身上寻求关爱,甚至出现早恋。在我们传统观念中,早恋行为应该及时制止。一旦留守青少年有早恋行为,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就带有有色眼镜去针对性的阻止早恋行为。从而导致留守青少年情绪压抑较为严重,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4.2 留守背景对青少年的手淫行为影响

原生态家庭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获取情感和知识的核心组织,完整的家庭结构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人格塑造和社会化过渡的重要前提。家庭帮助青少年习得社会的价值观和各种行为模式,但是,留守青少年与父母的见面次数和时间极少,见面时间多在过年过节期间,他们与父母交流的内容主要就是学习成绩和经济需要,父母忽视他们兴趣爱好和情感问题等。父母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亲子分离的现象破坏了家庭教育和情感交流的桥梁的,导致留守青少年情感依恋缺失,而这些需要是青少年个性健康发展的土壤。有研究证明缺失的亲子关系使留守青少年的基本需得不到满足,对孩子造成无法估量心理阴影面积,从而影响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发展。

4.3 学校教育对留守青少年手淫现象的影响

在我国,“升学率就是一切”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青少年学生承担着各门功课知识的快速更新,在巨大的学习压力面前,快速发育的身心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出现视力减退、体能下降、精神恍惚、焦虑、抑郁等问题。当生理的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求被弱化,而成绩又被时时处处的强化时,有的留守青少年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逃学的行为。学校教育即使意识到了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专业的老师以及与其他学校比较的升学率等因素制约着关注留守青少年行动。学校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追随时代的步伐,响应以素质教育中心的口号,结合现状创新教育模式,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学校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为留守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并保密成长档案的方式,记录他们的家庭关系、生活状态、学习成绩、心理行为特征等。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心理活动室和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例如通过:绘画疗法、箱庭疗法、角色扮演等方法为留守青少年开启另一个温暖的港湾。

(作者单位:1临沂大学教育学院2临沂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猜你喜欢

青少年心理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