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位一体”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19-06-11朱利莎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思政教学法

朱利莎

“六位一体”教学法,是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新的尝试。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运用,我们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整理出了此教学法在“第一部分:唯物论”的“柱”与“梁”。

1 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是在内容上进行整合,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整合在一起,简称“六位一体”教学法,更贴近高职院校实际;

二是降低难度。高职思政教育难度介于中职和本科之间,简言之就是要么在中职思政教育(相当于高中政治)的框架上补全理论体系,要么就是在本科思政教育的框架上添加职业教育。通过实践,我们觉得选择前者更切合我校实际,这也算针对学生“零基础”而开展思政教育。

2 “六位一体”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2.1教学目的改革

人生发展需要哲学智慧的指导,人生内容充实着哲学。本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结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把大学阶段的五门思想政治课程进行了整合,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把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走好人生路作为落脚点。

2.2教学内容改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不会随着时间流逝和时代背景而改变的,支撑着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楼的“基柱”。每一个“柱”均构成了一个教学模块,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作为“柱”的首选:

引课——人生需要哲学智慧

基柱一: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基柱二:辩证法——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基柱三:认识论——知行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基柱四:社会历史观——把握历史规律,树立人生理想

基柱五: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创造人生价值

其中,“基柱一:唯物论”部分的具体内容包含:

2.2.1“柱1”——实事求是

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不能只靠主观意识,得一切从实际出发。

梁1——“大跃进”的启示

梁2——新中国的建立过程

梁3——“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梁4——畅想二十年后的自己

梁5——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实际:年龄、专业、个性

梁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

梁7——汽车产业政策发展历程

2.2.2“柱2”——事物的多样性

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人生的道路和国家的道路不止只有一种。

梁1——中国革命道路的多样性

梁2——共产党的革命道路探索

梁3——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梁4——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就业去向(汽车专业为例)

2.2.3“柱3”——发展

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白,要尊重客观规律,积极行动,促进发展。

梁1——重庆直辖至今的发展和变化

梁2——人的认识的变化

梁3——个人的变化

梁4——汽车发展历史

梁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

梁6——人生的发展离不开行动

以上3个“柱”均为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属于“唯物论”;而架在“柱”上面的“梁”包含“国情梁”、“个人梁”和“行业梁”,而这个“唯物论框架”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坚持唯物观,能明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更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也能从实际出发来选择人生道路。

3 课程改革的效果

转换思路,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野。从小到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均未跳出以时间轴为梳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当前教师所重视的课程引导和专题设置,也均未摆脱这个章节顺序。我们认为,学生认同了“唯物辩证法”,便可以用正确的方法论来辨别是非,坚定信念,比灌输一万个“社会主义好”管用。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方法论的掌握上,而不是理论体系的记忆上。我们讲授的每一部分的内容均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理论作为方法论支撑,穿插讲解基本国情、国策和人生道理、专业及职业选择,层次丰富、内容全面、贴近实际。

重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高职院校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这将造成构建和谐社会的致命伤,这些“职业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得到足够重视。

理论创新。用逆向思维的模式,提出了“六位一体”教学法并实践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質、如何坚定他们对制度和道路的自信提供了实践参考。

五门本科思想政治必修课内容的整合,穿插职业教育内容,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尽量的做到了贴合职业教育实际,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大幅度提升,能做到不打瞌睡、不玩手机、不交头接耳,对于课堂活动能积极参与,课后布置的思考题也能积极上网检索。最终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唯物观”的方法论。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六位一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17SKS05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思政教学法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