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2019-06-11于润艳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特色

于润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上,需要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问题,以增强高校学生的“四个自信”责任担当,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共识、汇聚力量,大力培养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新、因势而进”,就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和行动纲领,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1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思想内涵

1.1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新时代”的科学概括,可以从几个维度上揭示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第一,从历史脉络来看,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从历史使命来看,这是“决胜全明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代;第三,从新时代的人民性来看,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从新时代的民族性来看,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从新时代的世界性来看,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1.2 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习近平总书记从两个方面阐述其意义:第一,从民族发展复兴的角度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第二,从社会主义发展角度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 明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和使命

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既要从总体上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性变化和要求,也要从学科特殊性上明确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实现“立德树人”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2.1 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维度来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使命

新时代是历史上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我们党最有信息和能力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理想的时代。当下,中华民族不仅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历史性成就,也正在向“强起来”的目标奋进。历史是时代的镜子,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社会中凝聚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在社会中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信仰就显得更为重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实现“学生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2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原因就是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体系。

2.3 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维度,决定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有效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责任担当

马克思主义思想致力于全人类的发展和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把为人类做出贡献为使命。放眼世界,在国际共产主义发展进入低潮的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向世界充分证明了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也打破了西方世界现代化垄断发展模式,向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这一世界发展要求,必须大力增强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引導大学生自觉反对和抵制西方意识形态、虚无历史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侵蚀和渗透,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和民族统一;同时,要引导大学生以更广阔的胸襟来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力。

项目来源:河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HZYSZ2018-22。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特色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