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11王晓丽陈云霞刘艳秋
王晓丽 陈云霞 刘艳秋
前言:思维导图由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1960年创造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思维导图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指将抽象的大脑活动具体化,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存储、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该工具有利于学生将头脑中的隐形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梳理解题思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习题的题型提出了明确意见,其中提出“习题设计应具有针对性与层次性,习题设计应具有情境性,习题应具有开放性,应充分发挥习题,在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因此化学习题课的课堂效率十分重要。但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在高三化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沉浸于题海战术中,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同时课堂教学也沉闷无趣。因此,老师指导学生将思维导图灵活应用于习题解答中,必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其应用于高三化学复习中的优点
1.1 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的特点如下:①注意的焦点清晰的集中在中央图形上。②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③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可以用分支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④充分利用图形等形象化技巧。⑤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1.2 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三化学复习的优点
在高三化学复习时,学生们普遍认为化学知识繁琐,学习枯燥,思维导图形象、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建构成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复习效率。
2 思维导图在高三化学习题课复习中的实践
2.1 思维导图学习及实践阶段
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使学生们接受思维导图,并能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应用于知识总结和解题中。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老师再把自己制作的完整的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先完善自己的手绘图,找出自己知识体系的漏洞。
2.2 教学案例及分析
[案例1]思维导图在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题复习中的应用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浓硫酸的性质以及产物二氧化硫的性质检验。学生比较熟悉该实验,但在做题时知识点散乱不够系统化,笔者设计题目1。
[研究题目1]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
按下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案例分析]
该题目考察了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中的反应原理、实验操作,以及延伸出的对照实验和喷泉实验。在高三一轮复习“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复习课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从实验的反应装置出发,把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产物即铜、浓硫酸、硫酸铜、二氧化硫的性质做了系统完整的归纳,以便在实验题中迎刃而解。
[结论]教师可给学生布置有关“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以下为一个学生的作业经老师整理后的思维导图典例:
[案例2]思维导图在工艺流程题复习中的应用
工艺流程题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笔者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清晰地罗列出工艺流程的考点,使学生们对考点一目了然。下图为工艺流程的考點图:
为了更加好应用理论,给学生设置下面题目进行实战演练,讨论分析并画出流程的思维导图。
[研究题目2]
以硼镁矿(2MgO·B2O3·H2O、SiO2及少量Fe3O4、CaCO3、A12O3)为原料生产硼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案例分析]分析题干内容,梳理信息,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明确流程中每个步骤的意义,酸浸或碱浸的目的是溶解部分物质,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目的是使一些难分离的物质转化为易分离的物质,调节pH值用于沉淀一些离子便能很快得出答案。
[结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工艺流程的思维导图,并进行拓展分析,下图为学生绘制的工艺流程思维导图。
3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手绘思维导图,不仅能提高学生上习题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分享的成果,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价,也能看出学生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上课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查漏补缺,把不熟悉的知识作为以后重点复习的内容,这样的复习模式建立以后,学生就会在后期的实验复习中运用同样的复习方法,应用理论知识自行完成对综合题目的复习,以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全面的知识理解透彻以后,才能够把知识灵活的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题目中,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为后期的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焦作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