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前测之力构建魅力课堂

2019-06-11尤琦宏子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三角形分类教材

尤琦宏子

前测,即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以及心理特征和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它能让我们轻松掌握学生的认知状况,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在此基础上,归纳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从而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本文从自身的课堂教学出发,深刻体会了前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仔细解读教材、分析目标,进一步精心设计前测内容并实施前测分析,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智慧,更加完美。

1 前测——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倡导“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重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人都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目标。

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一课中,上课伊始,我结合教材情境,让孩子们把问题串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花了5分钟实践利用教材的附页材料分了分。在汇报交流中,我紧扣教材的几种分类进行分析与介绍,从而让孩子们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看似一堂教材思路的常规课堂,可是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好累,筆者也觉得都是自己在牵着学生走。感觉这些三角形分类的知识是教师塞给学生的,虽然有自主探索分类学习的过程,可都偏向于走与形式。正因如此,让我陷入沉思: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探索三角形分类的方法,这是我迫在眉头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三月,笔者荣幸地参加了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员裴云姣老师组织的“基于前测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观摩了几节基于前测的课堂教学,更是欢喜地聆听了北师大版主编张丹教授的《学生研究——教师的基本功》讲座,在讲座中张教授就向我们传授了她自己一直在探究的有关“前测”设计的基本流程与建议。正是这次学习,深深的触动着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关于《三角形分类》一课的欠缺,不正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前测来弥补的吗?为此,我开始进行了前测的学习与尝试。

2 前测——小扣柴扉门始开

前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编制成测试题目,在备课之前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会较为准确地告诉我们学生“现在已走到了哪里”。它能促使教师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促使教师在课堂上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笔者认为,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前测,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前测。当要学的新知是已学知识的延伸、拓展时要进行前测;当要学的新知和学生生活实际很贴近时要进行前测。

3 解读教材,分析前测

前测学习并非仅仅给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准备性的知识,或只是让学生阅读教材熟悉一下新知识以便课堂显得更有表演性,更不是让他先完成本该课后完成的系列习题以追求“高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教材、仔细研读教学目标、剖析编者意图,从而理清知识结构体系,为设计前测内容做好准备。

为此,笔者重新研读了《三角形分类》的教材、教学用书和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知角的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为后续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等知识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分类的探索过程,避免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的特征,需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讨论,在观察、比较、操作的过程中,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上课堂中学生有一定的差价,导致课堂中的动手操作及汇报交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选择前测来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选择内容,设计前测

学生的认知起点是指学生掌握新知识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如果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的认知起点存在很大差距,势必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效果。有经验的教师,对于知识间关联较大的相关学习内容,新授前一般会准备三至五分钟时间用以复习旧知识,从而减少认知起点的差距。但这种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了解学生”,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于旧知识掌握并不理想的学困生来说,这短短的几分钟显然是不够的。为此,我们通过学习前测,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发现认知起点差距较大的学困生,找到其困难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扫清认知路上的“障碍”,让每个学生都能站在认知活动的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前测学习就需要整合教材,内容要操作简单,不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要吸引学生全身心参与。

《三角形分类》是在上节课的图形分类中,学生获得了一些图形分类的初步经验。在这几课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自己尝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给学生创造一个继续积累、发展活动的机会。为此,我在前测中设计了以下内容,这样的前测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分类学习中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同时,有了前测的设计,能使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方面了解。

可见,前测的精心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也只要充分了认识了前测,设计好前侧,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分析前测工作。

5 具体分析,实施前测

感性让数学课堂更具人性化、更精彩生动,理性让数学课堂多了一些数学化。 在追求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本身的东西,应让课堂多一些理性,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有效、更科学化。前测就是能让数学课堂科学化的第一步。 我们在设计教案时,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不到位。而做了前测,那分析统计所得的情况就是我们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的正确依据,它能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有效。

笔者设计了《三角形分类》的前测练习后,便对前测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分类的方法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能使学生有条理地去认识这些图形,我精心设计了8个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分类,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在前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与思考,在自主分类中也感受了三角形的特征。而作为教师,就能在学生前测结束后,对学生的额前测进行全面分析与统计。不仅了解班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前测,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生成性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教学。上课伊始,笔者便让学生将自己的分类结果和想法在小组里交流。汇报交流时,孩子们的想法可多了,有的按角分,分成了两类;直角的和非直角的。有的按图形是否对轴称图形分;分成了轴对称图形和不是对轴称图形;还有的同学分成三类的,即直角的,锐角的和钝角的……。正是因为抓住了学生在前测中的生成,恰如其分的运用学生的生成探索出了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与方法。这样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智慧课堂。

这样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测设计,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问题在哪里。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学习,既掌握了本课的知识,更让学生通过探索过程,学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在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基于“前测”结果的分析,确定的学习目标才是准确的,学习内容才是鲜活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开生命的活力。由此可见,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适当应用前测,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对于笔者本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能够通过前测达到良好效果的教学内容,定会继续研究学习前测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优化教学预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做好前测,数学课堂才会更加真实有效。让我们巧借前测这一东风,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走得更高,飞得更远。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门小学)

猜你喜欢

三角形分类教材
教材精读
三角形,不扭腰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画一画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