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思考

2019-06-11叶志明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审题题目习惯

叶志明

虽然小学数学比较简单,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仍旧不能忽视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有意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数学。因为到了初中、高中之后,数学知识会逐渐加深。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的话,就会感到学习数学愈加困难。导致最后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小学课堂上就引导学生养好良好的数学习惯。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具备未来发展的能力和品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正是符合了这一点。学生在数学上养成的良好习惯,也依旧可以适用在其他学科上,甚至适用在生活中,从而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外,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接触到的东西比较少,所以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也还比较小,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期,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养好良好的数学习惯。

1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倾听习惯

1)不善于倾听

在课堂上,小学生都比较爱表现,人也比较活跃。对于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他们往往都会积极回答,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这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属于好的现象。每个举手的学生都希望可以被教师喊起来回答问题,希望自己的答案可以得到认可。但是当教师喊了其他学生来回答问题,一些没有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心生失望。不愿意听从其他学生发言,情绪不佳,甚至影响到他们后期的听课效果。

2)不善于质疑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无法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但是他们在课堂上又不善于质疑,不敢说出内心的困惑。在课下也不敢去请教教师或者其他同学。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问题的积累。而数学知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一环扣一环。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之前的知识,自然也就无法掌握好下一个知识点。最终导致数学成绩无法提高,学习数学日渐吃力。

1.2 作业习惯

1)审题随意

在小学数学的计算题中,涉及到的计算量不算大。但是在很多时候有一部分学生都会频繁在计算上出错。这都和学生粗枝大叶、审题随意有关。因为学生在考试中,可能会遇到跟平时练习中相类似的题目,他们就会错以为这是原题,不认真审题就下笔进行列式计算了,从而导致出错。也有的学生在应用题审题过程中不够认真,看错问题,列错横式,导致出错。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审题随意、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得学生遇到明明会做的题目却依旧出错。

2)不爱检查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都没有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往往一完成作业,就会把作业放在一边。正是由于平时不爱检查作业,所以學生在考试时也不爱检查试卷,导致他们经常由于各种粗心问题而失分。如:题目中要求结果保留到两位小数,但是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没有将结果保留到两位小数,就会造成其失分现象。有些题目要求学生需要进行验算,但是有些粗心的学生没有注意到验算这一点要求,也会造成扣分现象。如果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回过头来仔细检查的话,就能避免很多失误。

2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1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的习惯

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的习惯。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需要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上节课学习过“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大家都知道求株数=全长/株距-1”。那“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株数又该如何求呢?”这时候,不管是知道答案的同学还是不知道答案的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看看该同学是如何思考的,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看看该同学的回答是否正确,其思考思路是否和自己一样。此外,当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对其回答得好的地方要给予表扬,不好的地方要进行适当地纠正和指导。倾听别人不只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交流艺术,是一种尊重人的表现,所以学生应该学会认真倾听。

2.2 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力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共创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可以放松地学,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可以立刻提出来。只有学生善于质疑,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教师才能明白学生的疑惑。对症下药,帮其解答,同时加强对该部分知识的讲解,增强其记忆力。例如,教师可以用激励法来鼓励学生多提问,敢于质疑。当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时,教师要对该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让班上的其他学生都可以向该学生看齐,敢于提出的自己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用追问法来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当学生有问题,但是又不能很好地陈述自己的问题时,用追问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其把问题陈述出来。当然,教师也可以用留有余地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故意将一些问题忽略掉。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善于质疑,提出问题,还能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地思考。

2.3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应用题“鸡兔同笼”时。首先就是要求全班学生都需要认真审清题目,弄清楚题目中的问题,是只求鸡的数量,还是只求兔的数量,还是鸡和兔的数量都要求出来。因为有时题目中会要求分别求出鸡和兔的数量,但是审题粗心的学生往往只求了鸡的数量或者兔的数量,就匆匆结束答题。弄清问题后,进行求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鸡的数量和兔的数量目前都是未知数。按照常理,是需要设置两个未知数的。但是按照小学生当时的学习水平来看,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解答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开动脑筋思考一下,是否有更加简便的方法来求解,能不能尝试在两个未知数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样就能用一个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横式并求解。通过长期这样的课堂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4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检查作业的习惯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学生布置几道题目,让几位学生上来写题。可以轮流让学生上台来写题,这样就能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有着上台写题的机会。当这几位学生完成答题后。教师可以再让另外几位学生充当“教师”来给他们进行评改,根据他们自己要求来评分。当学生评改完之后,再由教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评改。这样就能从中发现学生在平时写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可能是由于知识掌握得不好导致不会做题,也有一些是因为粗心问题导致出错等。这样就能让全班同学都意识到他们平时在写作业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由于不爱检查造成的失误现象居多,真正因知识性问题犯错的情况比较少。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慢慢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了。

3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的发展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还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他们日后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一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审题题目习惯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好习惯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