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9-06-11刘亚月
刘亚月
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加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这必然导致高校学生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校学生管理不仅仅需要注入绿色管理的理念,更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管理的始终,才能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1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个性差异变大,原有的学生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随着各地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答复增加,但是学生质量却有所下降,这也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很难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因此,要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应当建立起学生管理新体制,实行绿色管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管理始终。
2 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生源类型多元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自学院升格以来,学院采取多种招生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通过传统高考招生;第二种途径是提前招生,面向在校高中生,学校自主命题、自主考试、自主阅卷;第三种是实行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学制的培养。多种途径的招生,导致学院出现三年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并存的现象,不同学制的学生他们存在年龄差距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面对这种新情况新问题,显然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学院迅速发展的步伐,学院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2.2 学生管理模式僵化,不能适应不同学制的学生需求
在统招学生和通过提前招生考试进入学院的学生看来,学院的管理模式沿用了高中的管理模式即传统的管制型管理模式,没有真正施行“学生为本”的理念,缺乏自由、古板落后,跟内心预期的“自由的大学”相差甚远,不能满足他们个性张扬的特性。而对通过参加中考进入学院的五年制学生看来,尤其是进入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己经在学院经过三年较为制度化的管理,对学校管理模式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解,他们对这种以管代教的管理模式深恶痛疾,耍求变革的想法极其强烈。
其次对学生而言,平时对其进行日常教育的主要人群为辅导员或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大多在专业课选修课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很少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性教育。学校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带班人数较多,且事务性工作较忙,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任务多、责任重,不能满足他们对老师的更多期望,他们希望寻求更好的管理模式和渠道來发展学生个性、挖掘自身潜力,寻求最佳指导和关爱,这也导致了学生对目前学校的管理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抵触。
2.3 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工作作风与学生的要求不匹配
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学生素质的高低不同。学生管理工作要求辅导员必须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但实际情况是,学院辅导员队伍距离专业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學生管理工作应变管为导,逐步向服务性转变,所有的管理措施都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不能转变作风,不能深入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总是居高临下,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就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拥护。必然导致学生管理效率低下,效果不达标。
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绿色管理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
高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要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必须要调整学生管理的理念,实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对学院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在管理中体现着人文关怀,这种人性化的管理,让学院各层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更是让学院能够高效运转。
首先从招生途径和结构上来说,在学院招生环节就应该加大对学生素质的考核比重,合理的计划各地区的招生数 ,最优分配从生源结构和生源素质上减少学生管理的难度。
其次从管理理念上来说,在学院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视的是对学生实施规范管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多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要求学院的学生管理必须做出调整,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绿色管理理念。如果还是一味的以强制性的要求来管理学生,势必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态,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学校的层面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实施绿色管理,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利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去解决学生所关也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
然后从学生管理的内容和对象上来说,目前学院在学生管理上对学生以日常行为规范和常规管理为重点的量化考核标准,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明显不相适应。学生希望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涉及到学生切实需要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学院也在积极做出调整,坚持以德育为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以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学习能力、艺术修养、职业素质为基本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内容的评价标准。特别要重视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观念教育,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在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究课题。所以现代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模式下,高校课堂应该成为一个为学生梳理知识巩固重点,给学生解决课下学习难题和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的地方,教师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面对如今世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现象,毕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能力,在知识获取便利的环境下才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3.2 信息技术环境下个人分散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
信息化境下信息技术不仅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还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网络课程能够加强课堂下的合作学习,打破了分散学习的传统学习模式。信息化的环境下,高校的课堂教育有能力将教学任务进行分组学习,通过移动终端的交流能够建立起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学生通过交流软件及时汇报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介监督学生的任务完成状况,并且可以开视频会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视频指导。学生之间不用在相同的地点和事件就可以分配课堂任务,提高了学习任务和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强了学生内部的交流合作。在这种模式下,传统高校课堂教育的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强和学习程度差异巨大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4 教与学的反思
新时代教育模式、理念等的转变重点在于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要根据国家的情况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和创新型人才。其次,在行动上实现“三通两平台”,实现学习空间的人人共同,建设高校的教育服务公共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服务。
4.1 教师应该适应现代化教育模式,开放观念,适当减少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式”输出,转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获取能力。老师的定位应该有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一个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知道者,是学生在自主创新、自主学习道路上的引领着。通过引入“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模式更新教育。
4.2 学生应该明确目的,以开放自身视野和培养自己在信息化社会知识获取能力为重点,在学习上更加明确自身目标,通过网络教育增强自身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之间合作水平,养成良好的开放式学习习惯,打破传统的单纯依靠老师教授内容获取知识的理念。学生应该将被动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的知识获取,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平台,参与各大论坛开拓思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习效率,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5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上的应用不仅仅是课程的共享,还是一种新技术与新理念同教育的深度融合。借助于网络空间与信息化平台,教学工作的课程设计、资源共享、师生交流以及课程选择和考试测验等学习过程都相互融合并提高了质量与效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改的背景下,在信息化的冲击下,高校课堂的转变不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单方面改变,而是两者共同的改变。
(作者单位:郑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