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

2019-06-11李悦

知识文库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育者教学资源思政

李悦

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特质,通过促进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出优秀文化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体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其中包括树立地位,打造文化自信培养根基、优化教育,营造文化自信培养环境以及筛选资源,促进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等等,以期能够为各位教育界同仁带来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 前言

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来说有着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来自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形式汇聚在一起,多元文化正在对现代人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以及生活状态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学生群体作为促进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价值观念尚未成熟,因此更加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袭,高校应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有资格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目标的接班人。

2 文化自信概述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彰显出了不同时代背景中民族发展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而且还是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滚动中,文化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它不会随着时间所消逝,只会越来越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文化自信所指的是,国家、民族、政党以及个人对文化价值的认可与肯定,在文化环境中自愿约束行为,并不断调整思想观念和精神信仰。中国文化有五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其中不仅有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而且还有着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其中不仅有着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而且有着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这些宝贵的文化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促进力量,同时也让大国风范的亮点变得更加夺目。因此,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让他们更加尊重民族文化的同时对外来文化抱有接纳的态度,从而对国家建设持有坚定信心。

3 文化自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新课程改革要求高校须从“德、智、体、美”这四个方面来组织教学活动,而其中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即为德育。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让他们用更加清醒的头脑来面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想法和不良行为,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形成良好修养。

其次,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更像是一种升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作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关怀和学校的重视,让他们对校园生活产生更多的期待。以人为本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高校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与文化需求,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建议

4.1 树立地位,打造文化自信培养根基

高校是传播知识、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主阵地,教育者的教学任务绝不仅仅是完成对课本知识的教授,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开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校应主动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为了能够尽快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高校需主动出击,为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奠定夯实基础。首先,思政教育者应当在落实思政工作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文化根源,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向他们展示经典文化的闪光之处,在思政课堂中假如有关于中国历史、学校历史等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接触真实历史事件来全方面解读时代精神,以此来达到创新文化、传承文化的教学目的。其次,高校在践行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要求,在现有思政教育大纲的基础之上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国家最新的发展方向、精神指示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高校还要积极接纳其他国家的外来文化,面向学校内的外国留学生专门开设中国文化课程,促进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之间展开文化交流,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的自卑感或优越感。

4.2 优化教育,营造文化自信培养环境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体系的约束性力量来营造良好的文化自信培养环境,从而促进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快速融合。各个地方上的教育管理部门也要参与其中,多管齐下,加强对网络文化环境的监管力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其中参杂着大量的健康主流文化与消极文化,由于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培养他们的文化辨别能力。高校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平台,加强对传统文化、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播力度,例如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短视频播客等,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所喜欢的文化与信息,采用大学生所喜爱的传播方式来向他们宣传我国的主流意识文化,同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多头共进,争取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加入优秀文化的宣传队伍中。

其次,社会各界都应当参与到塑造良好文化环境的队伍中来,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积极宣传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念。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例如在社区宣传栏中加入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内容、在旅游景点中设置文化传播站、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来举办民众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宣传方式一方面能够增强公众对优秀文化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净化社会风气,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优秀文化所散发出的正能量,赋予他们抵御糟粕文化的力量。

4.3 筛选资源,促进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

高校应当慎重甄别并筛选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资源,不仅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同时还要彰显出文化资源的经典性。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搜集经典的教学资源,例如历史故事、艺术文化、榜样人物等等,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大纲要求来设计教学活动,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资源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应在于精,教育者要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有针对性的选择带有时代特色的优秀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来了解到历代华夏儿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精神,在日后自发地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教育者可以在思政课堂中向学生播放《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等电影片段,还可以向学生推荐诸如《中国的品格》、《我们的文字》等书籍,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辩论赛等等。经过以往的教学实践可知,只要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的培养成效。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支持,高校作为培养优质人才的主阵地,一定要主动肩负起自身的教育责任,在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接受并重视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匮乏的教学现状,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出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相信通过高校、教育者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将会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会全面的挖掘出来。

(作者单位:河北中医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者教学资源思政
品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