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概况综述
2019-06-11陈陈相因林琳
陈陈相因 林琳
摘要:十八年来,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根据长春市最新的人均GDP显示,长春已步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时间关口,但同时长春市的文化产业作为后发产业,具有起步晚、体量小、发展时间短等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产业研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1999年至2017年的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展现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的基本概况,意在为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文化产业研究 长春市 概况
文化是社会实现发展的支撑和动力,也是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之一。文化是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等优点,其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正日益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2017年4月,指导文化产业今后发展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阶段,呼唤对文化产业的全新认识。
长春市的文化产业作为后发产业,具有起步晚、体量小、发展时间短等特点,与其相对应的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常作为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的重点内容,其特点是多集中在整体概况研究,政策研究和具体行业状况研究;受政策启发但与政策协调不足;研究人员构成多元化,研究阵地多为地方报刊,选用资料内容较广。十八年来,长春市的文化产业研究重点逐渐从早期的文化体制改革过渡到适应新业态需求。本文通过对1999年至2017年的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展现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的基本概况,旨在为长春市文化产业的后续研究提供相应的基础和依据。
一、起步早,数量少,与文化产业发展关联紧密
文化产业研究的发展以文化产业发展为基础。经济发展状况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长春经济体量小,较为落后,因此起步阶段的文化产业规模较小。长春的文化产业是后发产业,其发展时间很短,这自然导致了长春的文化产业研究文献数量相比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偏低。
虽然长春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但文化产业研究起步较早。早在1999年,丁丽君就发表了《关于发展长春市文化产业的思考》,根据长春市所具有的文化底蕴、经济与文化的结合程度、文化市场前景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等方面优势,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建议。
二、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是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一直是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内容明显较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2012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张宝宗发表的《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写道:“专家学者对吉林省文化产业进行的专门探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对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另一大類是对吉林省文化产业的一些主要行业甚至是一些典型的企业进行专门研究。这一点上和长春市这一区域的研究状况基本相似。”①而从2013年至2018年的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的三大趋向,一是延续研究传统对发展现状的影响,但角度不断拓宽,部分研究从“长吉图”整体出发,融合了“文化+旅游”、创新战略、“一带一路”、国外文化体制改革经验等新思维。二是政策类研究仍占主要部分,基本是整理政策提出问题的模式。三是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逐渐深入、细化,重点聚焦在文化产业的投资、融资、财税、品牌建设问题,产业链、文化产业集群等环节,小微企业、民营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等组成部分,地方民俗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等领域,以及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新思路。
吉林省的文化产业研究为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提供指导性的新思路,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基础背景。
三、文化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研究和具体行业研究上,但也不缺少整体概况研究
政策研究方面,文化产业研究意识比较强,能够与时俱进,探讨国家级相关政策条款和省级相关政策条款,甚至市级区域政策。政策研究的主要阵地是以《长春市委党校学报》为代表的党政机关类报纸。一批对政策敏感的研究者发表了有理论高度的研究文章。以长春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赵小娜为代表的研究者,发表了《关于“十一五”期间长春市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关于加快长春市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培育长春市文化产业知名品牌》《长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发展思路》等文章,其内容侧重于政策的研究,即理论与实践并非二元平衡,虽对政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市场调研较少,在指导市场运行上常沦为一纸空谈。
行业研究方面,微观的重点企业和品牌研究胜于行业整体研究。其中研究的重点企业为长影集团、伪满皇宫博物院,重点品牌为民博会,研究内容较多的行业为文化艺术服务业。部分文化研究发展与市场相关,能够在市场发展中找到新思路。
起步阶段(1999年—2010年)②的文化产业研究并非良好的有机体,大部分研究者都关注新崛起的长春文化发展品牌和原有的优势的文化产业,如吉林省长春市文联主席张守智先生发表的《民博会——长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品牌》,郭淑梅在黑水文化论集中探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大电影”文化产业的战略崛起——从长春电影制片厂到长影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杜雪、刘松茯在2010年撰写的《文化产业视角下的长春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这之后的几年间,研究传统仍在延续,以伪满皇宫研究为主的文章层出不穷。
整体概况研究方面,2011年3月,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张东辉发表《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12年6月,张宝宗的博士学位论文《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发表,作为可贵的研究成果,都对长春文化产业整体状况做了归纳。
四、始终有人才意识,但专题研究缺位
在长春市的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大部分政策研究只为人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却没有对人才培养、预留、吸引、引进做出更详细、具体的专题研究。
文化产业整体方面,1999年丁丽君在《关于发展长春市文化产业的思考》中,首次提出有关人才问题方面的思考。2006年至2010年,赵小娜先后在《关于“十一五”期间长春市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和《关于加快长春市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中提出建立人才体系。另外,中共长春市委党校的课题组撰写的《关于长春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说明了“加快人才培养工作”及实施内容,首次提出“规划”和“奖励办法方案”。
2011年3月发表的《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系统地研究了文化产业各要素、当时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和机遇,总结出涵盖人才问题在内的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对策。赵小娜在《培育长春市文化产业知名品牌》③部分成果中写道:“长春市要培育文化产业知名品牌,需要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这其中就用一个版面说明了“培育文化产业知名品牌需要提供人才支撑”,多方面探讨了人才政策的重要性。同年6月,张宝宗在其文《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中的“吉林省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部分提到了“人才资源短缺”。他在文末更是提出,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其重中之重是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兴业战略。④同年8月,赵小娜发表的《长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发展思路》对“建立完善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详细阐释。
文化产业具体行业方面,2016年《从长春钢琴文化现状看长春文化产业之发展》《当下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态势与理性思考——中国?长春首届“影视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都从具体行业的角度说明了存在的人才问题。
这些文献都显示了长春无论是舆论环境、行业自身,还是在政策要求方面都在呼唤人才,因此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面临着有人才意识却无人才的具体研究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深入高校,了解高校人才培养情况,对人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相关建议对策。
五、文化产业研究受政策启发,但与政策协调不足
文化产业的研究常由国家和地方政策牵引,在2009年、2011年等新政调整年中出现爆发现象,与此同时,反观新政调整年前后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对政策发展反作用不强这一问题明显,文化产业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很多未在政策里得到针对性解决。
“十一五”时期是长春市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充分认识文化的战略地位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2006年为“十一五”开年,此时有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的文化产业研究,赵小娜撰写了《关于“十一五”期间长春市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长春工程学院人文社科部李珍撰写了《长春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
2010年是“十一五”结项,“十二五”规划年,中共长春市委党校的课题组发表了《关于长春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赵小娜撰写了《关于加快长春市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1年,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升其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指引下,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后首次制订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推进计划。同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对文化改革做出战略化部署,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年是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内容爆炸的一年,《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培育长春市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都将长春市文化产业作为研究的重要部分。
2017年4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的重大成绩,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崭新论断为新时代作了基本判断。我国文化产业处在一个历史发展新时期的入口。
目前长春响应“十三五”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文化产业研究严重缺位。
六、研究人员构成多元化,研究阵地多为地方报刊,选用资料内容较广
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人员结构复杂。大致分为这样四类:党政教育机关研究者、地方报社记者、高校硕博生、文化产业不同行业专业人士。
其中党政教育机关研究者侧重于文化产业的政策研究,主要阵地在《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其中在该报上发表的《关于发展长春市文化产业的思考》《关于“十一五”期间长春市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等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前瞻性。
而地方报社记者大部分的综述流于文化产业发展概况、会议及领导讲话总结、具体的文化事件报道,主要阵地在《长春日报》和《吉林日报》,其中《长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报春花”今年缘何这样红?》等文章都对文化产业政策及发展概况做了详细、条理清晰的总结,虽有舆论造势之嫌,但仍为长春市文化产业的数据统计整理做出了微薄的贡献。
高校硕博生对文化产业的学术性研究興起较晚,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政策,《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和《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对以往的文化产业研究做了系统性总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结晶。其中《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由面到点,横纵比较,对各种理论规律进行融合说明,并为后来的文化产业研究打下基础,提供思路。
文化产业不同行业专业人士针对电影、工艺品销售、博物馆经营等方面做了具体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的是伪满皇宫博物院的一系列研究,2011年长春伪满皇宫副院长张微发表《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宋绍红撰写《伪满皇宫博物院文化产业综述》,2016年《博物馆研究》发表《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元化造成其资料来源复杂、学术严谨程度不够的问题,其结构大致为以政策、政府规划和政府提供的行业发展数据为主,以文化产业相关的各类会议、活动纪要为辅,对东北经济发展和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宏观把控不足,常是泛泛而谈,未具体到主要问题。
七、文化产业研究重点从早期的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过渡到适应新业态需求
2009年,长春市出台《中共长春市委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和《长春市关于促进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时间文化产业风起云涌。此时的长春文化产业研究探讨重点在体制改革。
2011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对文化改革做出战略化部署,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该年长春市报道均侧重于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抓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打造文化产业重点园区,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和打造知名文化品牌五个重点,以及“民办公助”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文化兴市”战略发展思路。
2014年,长春市文化产业在前一年总体平稳发展的基础上,上升势头明显,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2014年,记者吕红星发表的《长春文化产业列车驶进“春天里”》分析了长春市文化产业呈现的产业方向,正从文化产业自我发展向其他行业领域拓展和延伸,发展区域正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转移,主要业态已从传统转向新兴等主要特点。
2015年8月,《吉林日报》发表《点燃创意引擎,长春加速驶向东北亚文化名城》,第一次开始在媒体上强调“互联网+”。2016年2月,记者毕馨月在《长春日报》上发表《战略“转型”助推长春文化产业发展》,强调了区域、业态、融合三方面,其中“融合”筑巢引凤是关键。如今,进入“十三五”发展新时期,长春文化产业在“互联网+”大趋势中涌现许多新现象,企业积极探索,谋求转型,为产业发展聚集新动能。
长春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研究在短短十八年里成果丰硕,实力不容小觑,而新时代呼唤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给出相应的、更全面的跟进指导。完善长春市文化产业研究迫在眉睫。
注释:
①张宝宗:《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吉林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第14页。
②我们根据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将文化产业研究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999年—2010年起步至“十一五”的第一阶段,2011年—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第二阶段,2016年—2010年“十三五”规划的第三阶段。
③赵小娜:《培育长春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的对策建议》,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第76页、第80页。
④张宝宗:《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吉林大学
2012年博士论文,第134页。
参考文献:
[1]丁丽君.关于发展长春市文化产业的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03).
[2]赵小娜.关于“十一五”期间长春市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05).
[3]赵小娜.关于加快长春市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04).
[4]张吉氚,高军,张俊庭,王维学,明胜.关于长春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01).
[5]赵小娜.培育长春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的对策建议[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04).
[6]赵小娜.长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发展思路[N].长春日报,2012-08-16(008).
[7]张宝宗.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8]张东辉.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學,2012.
[9]吕红星.长春文化产业列车驶进“春天里”[N].中国经济时报,2014-12-25(018).
[10]长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国家省市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材料摘录[Z].2016.
[11]文化部.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Z].2017.
(作者简介:陈陈相因,女,吉林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研究;林琳,女,吉林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研究)(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