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田块类型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2019-06-11崔乃贵李维
崔乃贵 李维
摘 要 本文根据不同类型田块的基础情况简介,重点探讨与研究田块类型以及水稻的栽培技术对于农业园艺形状和其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水稻的栽培种植量,研究更为行之有效的种植方法,争取在區域种植领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田块类型;垄作种植;农艺性状;水稻产量
1 基于田块类型的栽培种植方法
1.1 不同田块类型区分
本次实验总共选取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农田,并且通过对这几种农田的大面积种植栽培的结果展开调查分析,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出种植农田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精准度[1]。本次实验选取的农田主要是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农田,分别是高产田、中产田以及最为常见的具有某些障碍的低产农田,由于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土壤养分的供给,所以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偏好性,实验表明,高产农田的养分含量最高,最能够满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养分补给需求,而中产农田相对来说土壤的养分含量不足,酸碱度也不符合水稻生长调节,所以并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过程所需,土壤养分含量最低的低产农田更是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土壤中含有腐蚀性的毒害物质,污染严重等问题,都成为了阻碍的水稻生长,也是此产量低的原因。
1.2 种植过程
除了农田的类型会影响水稻产量之外,种植方式同样会影响水稻产量,本次实验在保持土壤其他性质相同的情况下,利用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对比几种不同农田类型在分别选择垄作与平作的种植方式之后所发生的变化,在水稻的生长初期施以充分的底肥,并且及时的追加肥料,这样不仅能够让水稻吸收到由肥料带来的充分养料而且能够使不同类型农田在栽培速度上保持一致,最终通过这种实验能让调查结果准确度提高,还能及时的记录水稻生长过程中农艺的形状,清晰的分析在不同田块、不同种植方式下对于水稻生长最为关键的因素,确定最为高产的方式方法。
2 实验结果以及分析
2.1 垄作种植对于水稻农艺状况的影响
垄作种植本就与平作在种植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其种植结果也呈现出鲜明的不同性,特别是在农艺性状上表现出巨大差别。首先在水稻分蘖上有明显的影响,水稻分蘖直接关系到产量,如果位置较低,生长周期又比较长的话,就更容易成熟,提高产量。在试验中发现,高产垄作田比平作田更容易使水稻根部发育成熟,使分蘖部分随水稻成熟而提早生长发育。但是对于平作种植,分蘖出现的时间就没有那么早了,并且在农艺性状、产量方面都不令人乐观。低产农田的垄作种植情况也不理想,主要是因为障碍性的低产农田不符合水稻生长情况因而无法提供充分的养分,造成低产[2]。研究结果表明,垄作种植技术在高产农田上产量提高4.15%,中产农田提高6.47%,低产农田提高14.76%,高产田已能满足水稻种植条件,低产田通过垄作种植技术产量也明显提升。
2.2 不同田块垄作种植对产量影响
垄作种植对于不同的农田类型具有不同的影响,使高产农田和根系发育以及叶片生长达到最佳的状态,从而提升产量,在中产农田上使用垄作种植技术,有利于增加土地积温,让水稻根系加快生长,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而对于具有障碍的低产农田,可以通过垄作种植技术让土壤变得更加的松软,充分避免水稻种植过程中养分吸收难的问题,达到低产田的最佳生产状态,另外,低产农田中的毒害物质也可以通过垄作种植得到改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量。因此,垄作种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水稻抵御环境侵略的能力,还能够增强水稻的生存能力以及生产速度,提高产量。
2.3 垄作种植技术的经济价值
垄作种植技术的应用推广势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垄作种植技术不仅仅能够充分节约农田的种植成本,而且它还有利于种子种植量的精确计算,精准度十分高,并且能够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将水分十分精准的引流到根系周围,十分便于水稻吸收养分,同时使肥料充分使用,不会使肥料流失,垄作种植技术很好的解决了田块产量不一的问题,提升了产量,不仅如此,它还解决了不同类型农田的障碍性问题,从源头上解决了对于土地资源如何合理使用的问题,从而使得经济效益得到了突破式的提升,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让预期的管理模式有了新的改变,水稻生产状况更加趋于良好[3]。不同类型的农田选择以及垄作种植技术都会对水稻生产状况造成影响,但是在种植前还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所有因素进行综合全面考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考察是否存在对于种植不合理的种植因素,这样的考察就会对提高产量更加有利,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垄作种植技术虽然在很多方面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不是所有的土地类型都能够应用,还是得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以及水稻种植的情况整体进行分析判断,这样才会尽量避免出现一些技术浪费的情况,还需要找出具体存在的问题并且使用合理有效的技术方法进行解决。
3 总结
根据垄作种植栽培技术建立了垄作栽培种植的示范推广区,广大的农作居民用户充分的利用了垄沟较宽的沟面区域以及加深垄沟,让水流能够从垄沟经过,增加水体,实现水体引流,并在实行沟中养鱼、养蛙以及养鸭的方法,实现了稻鱼、稻蛙以及稻鸭多种共生的养殖的局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稻鱼可实现产值630-750kg/hm2,稻蛙可实现产值350-450kg/hm2,以及稻鸭可实现产值600-750kg/h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农民在此基础上可实现增收0.76万-1.35/ hm2万元,由此可见,垄作种植栽培技术不仅仅具有推广应用的巨大价值,并且对于稻田的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水稻增收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项亚威, 邓尧, 邱颖波,等.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 2017, 23(7):89-93.
[2]仰海洲, 叶仁宏, 王升,等.不同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对钵苗机插水稻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23(23):111-113.
[3]易亚科, 周志波, 陈光辉. 土壤酸碱度对水稻生长及稻米镉含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3):428-436.
作者简介:崔乃贵(1978.1—),男,汉,河南固始,助理农艺师,本科,河南省固始县汪棚镇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