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2019-06-11李娴

知识文库 2019年1期
关键词:愚公课文思维

李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自主学习意识。然而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如此目的呢?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提问非常关键。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一节富有艺术的提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考的课堂教学,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的问到学生们的心扉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使课堂熠熠生辉。事实上和实践中,在课堂上问题抛出后,学生毫无反应一问三不知,或答非所问,也有的课堂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林林总总的现象使课堂提问存在不尽人意甚或尴尬的情形。

那么,怎样使课堂提问更具价值和魅力?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1 “问”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师要以客观的心态对待教学。

课堂上应该问多少问题,什么时候问,该如何问,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决定。有一些教师因害怕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出现“冷场”的尴尬场面,而不敢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好想尽方法,步步为营,“诱使学生就范”,如果学生不肯“就范”,那教师就只好尴尬地将自己的或教参的标准答案和盘托出,以完成教学流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要认为提的问题多,深就是好的,更不要因为还害怕被“冷场”,而不敢发问。故此,教师如何看待教学中的提问很重要。我曾经在上《师爱,温暖一生》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因为所提的问题而面面相觑,无人回答。当时我非常想把问题的答案“公诸于众”。可是这样有用吗?课后,我调查了很多学生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提的问题学生不知该从何“入手”回答,换而言之,就是课堂上我对学生引导不够,学生不知如何思考,才致使“冷场”。从那次以后,对待教学中的提问,我坚持以客观的心态对待教学。

2 教师以开放的提问方式提问更有利于学生思考。

教师本身提一些本身带有暗示性的“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是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这种只图课堂表面热闹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在一节公开课中,有一位教师在讲授《哲学与人生》中的《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是这样提问的:

1)你喜欢这个世界吗?

2)这个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孤立存在的呢?

3)为什么这么说?

显然这样的提问,是学生不需要任何思考,只要一张嘴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毫无作用的。故此,笔者认为课堂的提问要以开放式提问为主,只有经过学生的思考,才能真正问到“心窍”上。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讲授《愚公移山》时,有两处开放式的提问,可称得上是典范。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教师的处理是,“愚公九十几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教师的问题是:“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

3 教师的提问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逐步提问。

教师主观的,过高的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或笼统的,模棱两可的问题,又或者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使学生只是为了答而答,而非是为了学而答,这样很容易使思考的兴趣随之消失。如《变色龙》一文,教坛新手总喜欢这样问:

你们喜欢奥楚蔑洛夫斯吗?为什么?

然而对于那些优秀的教师,他们则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提问:

1)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

2)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学生纷纷回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

3)他虽然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时什么?

经过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以及步步引导,一个有血有肉的“奥楚蔑洛夫斯”就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4 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要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教师设计好问题后,要试着充当学生的角色来思考问题,这一点非常必要。筆者在《师爱,温暖一生》授课中,这样设计问题:你喜欢的老师,他们在工作上,和你们相处上,为人上是怎样的?问题提出来以后,我尝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回答,看得出来的答案是否和课题的教学目标方向一致。这样经过几次的尝试和回答,我发现使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问题,能使课堂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5 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要准而精。

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思维,所以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过多的问题会使教学整体出现分散化倾向,冲淡了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淹没了教学重难点。简单的说,课堂提问要准而精。所谓“准”就是紧扣教学目的,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设疑提问不能为设疑而设疑,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所谓“精”,主要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而又能让同学们进入到全篇课文中去的“大问题,有利于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让学生的眼光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脉络、人物、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例如,有经验的老师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就善于抓住课文风雪描写提问:“紧”字可以换成“快”字吗?通过课文局部提问,带动学生对课文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的理解。

综上所述,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愚公课文思维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