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通信专业创新创业教改面临的障碍与探究

2019-06-11王楠高玉潼朱杨洋

知识文库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大学生

王楠 高玉潼 朱杨洋

纵观历史,创新能力无论是在国家还是个人的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同时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稳步持续健康增长。然而,在目前我国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仍然存在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较为有效地解决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如今,通信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在实施高等教育的目标过程中需将通信技术将创新创业密切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辟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1 创新创业能力与高校课程体系有力融合

1.1 创新能力

对于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要贯穿于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始终。创新是一项思维活动,应当推出培养大学生思维开拓能力的相应课程。宣扬创新能力在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们了解到创新能力的意义。创新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的关键。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在创新中,社会才会往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而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与创新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推动社会快速发展。

在大一大二阶段开展独立必修类创新课程,内容可采取教授创新理论、训练创新思维与方法、专业认知实习等形式。低年级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先导,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未来创业实践奠定基础,理论课的比重大于实践课。课程开设目的旨在丰富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信业是革新十分迅速的产业,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特点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训练好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1.2 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可谓是创业能力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创业能力指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能力,能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新的结果。在高年级教育阶段,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开展创业实践课程,在优化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在通信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比赛,创造将课堂上的理论将实践结合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2 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障碍

2.1 应试教育模式打消学生创新积极性

传统教育体制局限性体现在分数上,大多数人认为分数高的学生优秀,反之则较差。这样的认知环境容易造成学生的自我怀疑,导致学生自我错误的评价,压制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传统教育的方式十分保守,由老师将知识教与学生,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导致无法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分数唯一论导致学生过于重视分数和排名,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学习。一个优秀的学生,应当是德、智、体、美各方面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也会打击学生创新积极性,导致学生不敢提出异议,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创造潜能无法充分发挥。并且,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生接触的课程較少,学习只追求标准答案,这就使得学生不敢挑战权威,不敢创新,只能瑟缩在标准答案的框架之下。

2.2 高校创新创业氛围环境不充分

高校创新创业氛围环境补充分体现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只停留在浅层的理论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发展取向不能指向纯粹的高深的理论探究,也不能停留于对未来美好教育理想的描述,而要“直通”现实的培养开创性个人的“教育工程”,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会说应该是什么,不知道究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高校向来重视理论教育,即使承认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也会因为教学任务紧张而将创新创业课程搁置一边。高校对创新创业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缺乏平台进行实践,造成了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忽视。大多数人认为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经验和资本方面均受到了限制,创业成功几率不高。

2.3 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

就目前形势而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是课程结构不够系统,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体系还未建立。二是实践型教师能力不足,高校缺乏经验丰富的创业指导教师,多数仍是从事一般理论教学的教师,并不是从企业聘请的专业指导人员。这就导致学生在接触创新创业课程缺乏基本的理论和操作经验,造成课程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3 对于破除目前障碍的探究方法

3.1 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

应试教育凭其一定文化和社会基础,凭其与高考保持的一致性和快速对接,更是凭其利益共享和利益维护机制的运行,保证了多少年来其“强势”的地位。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在传授学生知识时,应当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将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以简单直白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更加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高校还应当及时更新教材,使大学生接受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

3.2 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高校应当创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熏陶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高校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积极推广创业社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在校生以多种形式进行创业。创建校内创业园、创业孵化中心等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组织校内创新创业团队,开辟创新创业新思路,结合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3.3 改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结构

高校应当提高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的意识,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交流和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了解行业技术需求,切实体验创业所需要素,根据需要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除此之外,还应当引荐校外师资力量,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专家和企业家开展培训课程和讲座,并参与实际的教学工作,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创业。

4 结束语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还是高校素质教育转型的必然需求。深入分析高校创新创业面临的障碍和探究方法十分重要,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辟了新思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社会需要,为国家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大学生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