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2019-06-11张峰

知识文库 2019年1期
关键词:阿长连续性文本

张峰

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把握好学段的阅读目标特征,准确定位好教学的认知基础,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特级教师沈大安指出:非连续性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教学中要进行同类文本的比较,或结构,或内容,或语言风格,或对课文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范畴。它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于提升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 整合教材资源 探索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1 以现行的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老王》为例,对非连续性文本有关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课文的插图是非连续性文本最直观的呈现。统编教材中《阿长与〈山海经〉》由原来1幅图片变成现在2幅,《阿长与〈山海经〉》增加的这幅图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插图这一非连续性文本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让学生想象故事内容,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老王》一课没有插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适当拓展,随机插入老王画像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从画像中直观感知老王的特点。学生从图画中获得与文本主体一致的有用信息,利于学生进行文本的朗读体悟。

预习提示、课后练习、积累拓展的设置方面,更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学生的生活情境。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这样的指向,是基本信息提取,更倾向于考查学生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能否把握阅读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得出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1.2 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了解编者情感、编写意图,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插图、预习提示、课后练习、积累拓展、小资料等领会编者价值取向,叩击文本关键点,使学生从这些非连续性文本中感受文章的意蕴,感悟人物优秀品格的光辉,陶冶自己的情操。

2 利用教材资源 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能够阅读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把握好学段的阅读目标特征,准确定位好教学的认知基础,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第二题中,让学生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这一题目的设置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经验,根据题意要求,要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进行取舍整合,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这样的练习设置的语文课程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其所指向的学段教学目标也必将通过中考这一特定的途径得到不断的明晰,最终落实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

学习《老王》一课,在“初识老王”时出示老王的画像这一非连续性文本(下文有提及),学生对老王有浅显的认识后,再“走近老王”,出示老王档案,让学生快速读文后填写:

学生通过阅读,填写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理解预习提示第一题“阅读课文,想一想,在作者眼中,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就有了很好的突破口,降低学生在自主感受、理解中的难度,对老王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老王》课后第二题“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这种练习题的设置,是要求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能提取相关的信息,这也是阅读素养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从七年级的教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利用小组讨论等机会常常做这些训练和练习。长此以往,会慢慢发现一些规律和思路,那就是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诀窍所在,也是语文知识技能得到提高的表现。

总之,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立足教材,吃透教材,在备课上舍得下功夫,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單位:亳州学院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阿长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阿长最看重的是“福”
阿长与沙县小吃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阿长买《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