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充满思考

2019-06-11周正乔

知识文库 2019年1期
关键词:损耗灯泡电压

周正乔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地位。那么在现阶段怎样活跃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生发挥其自身的主题性地位,变课堂为学生的舞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呢?

通过实践,一个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很有价值——问题教学,让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适时给学生合理的问题,让他们处于不断思考中,主动汲取知识,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教学围绕问题展开,问题在教学中得以解决,教学又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教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教学,不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教学方法而言,不论是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还是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等,都离不开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有了问题,才有探究的可能;有了问题,才能发现规律,有了问题,才有讨论的话题。

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但不好的问题,可能让学生毫无兴趣,也可能使学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问题设计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基础性: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二是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有能力解决。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有发展的空间;而且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有成功的可能。

2 科学性:首先要求设计的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背科学常理;其次,设计的问题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生学习模型、理想化、假说等方法;设计的问题还要注重体现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体现新形势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3 针对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切不能用不着边际的问题为难学生。

4 启发性: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简单的一问一答,只会使学生懒惰,长期如此还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造成损害。教师应抓住教学的内在矛盾,把握时机,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问题,使学生达到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5 有序性:设计的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6 现实性: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科技、生产实际,要有时代气息,突出“应用性、实践型”,表现物理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物理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提高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7 发展性:增加问题的开放性,促进多方位的发展。设计问题,或将学习引向深入,揭示其物理本质;或引发一些新的思考,打开通向新世界之门,让物理教学达到蕴味无穷的境界。

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通过提出问题,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使学生学习情绪更加高涨,兴趣更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有了一些心得,下面通过一篇公开课的学案来简单说说我的实践。

演示1:(1)灯泡直接接在电源两端(2)灯泡经过长导线后接在电源两端

现象:(1) (2)

问题1:做为用户,你认为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问题2: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实现上述要求应该如何去做? 。

一、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1、

方法:

2、

问题3:如何达到第二个途径这样的目的呢?(阅读思考与讨论,互相讨论,得出结论)

方法:

演示2:采用高压输电后看灯的亮暗情况。

例题:发电机输出电压为220V,输出功率为44kW,输电线电阻为0.2Ω,求(1)直接输电,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各是多大?(2)如发电站用匝数比为1:10的变压器将电压升高,经同样的输电线传输,再用匝数比为10:1的变压器降压给用户,则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各位多大?

解:

问题4:是否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呢?为什么?

3、思考:输电过程中还有哪些损耗呢?

4、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减小这些损耗呢?

二、电网输电

优点:

知识拓展:利用课余时间上网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输电方式,查找不同输电方式的特点,对比它们的优劣。进一步查询先进的输电技术及相关需解决的一些技术难题。

电能的输送这一节内容,是交变电流和变压器等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我从模拟现实生活的实验出发,如演示实验1,(1)直接将灯泡接在电源两端,让学生看现象(比较亮,灯泡正常工作)(2)通过长长的输电导线后,再将灯泡接上,再让学生观察现象(灯泡很昏暗,发光异常)。然后提出一个问题——问题1:做为用户,你认为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想到用电要可靠、保质、经济。接着根据学生说出的用电要求提出第二个问题——问题2: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输电线上的电能损耗),实现上述要求(可靠、保质、经济)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降低线路上电能的损耗。

再讲解“减小线路中电流”这一问题时,我提出问题3:如何达到减小线路中电流这样的目的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课本上的思考与讨论,完成小问题,并互相讨论,互助合作,共同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输电电压。并且通过改进输电线路,利用变压器先提高输电电压,通过长导线输电后,再利用降压变压器降低电压(其他条件不变),让学生看现象(等很亮)远距离输电导线的影响非常小。

但是我们生活中用的是交变电流,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始终处于变化中,那么在实际应用中——问题4:是否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呢?为什么?思考:输电过程中还有哪些损耗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减小这些损耗呢?

自然而然的就抛给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没一个问题都很容易引导学生朝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方面的一些硬件、技术和需求方面去思考。然后可以利用学生思考后的结论,趁热打铁,介绍我们国家输电的基本概况。

一节课,通过几个问题,就很容易地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己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钻研,并且很快掌握了知识,甚至能很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设計教学问题,以有效地创设问题情景,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都属于预设性问题。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活动,捕捉生成性问题,展开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物理组)

猜你喜欢

损耗灯泡电压
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与减损对策研究
几种常见物体在5G频段的穿透损耗测试分析
点亮小灯泡
手工课堂之小灯泡饰品制作
5G传播损耗及链路预算
谈谈电压
灯泡为什么做成梨形?
我们身边的电压
学换灯泡
挑选超频CPU?先看看VID电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