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情感

2019-06-11周燕

知识文库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灵课文情感

周燕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是缘于小学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现在有不少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脱离情感训练,使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影响了语文学科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也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1 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所以,教师要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以此熏陶感化学生。

2 教师要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的综合体。而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自己的教学热情、课堂激情、生活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起学生情感的涟猗,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3 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地机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授受吸纳,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铭心,具体方法如下:

3.1 用情感朗读引导学生情感

新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意声音和音色外,还要满怀情感地读,声情并茂,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画外之情。

如《笋芽儿》是篇童话故事,文章语言简洁、生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喜、恕、衰、樂随文章情脉而发生的音量适度,快慢适中,如有的如滔滔激流,振撼心弦;有的如春雨霏霏,滋润心田。通过朗读,可以激起学生的情趣,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3.2 用艺术形式激发学生情感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用于课堂教学,是完全可能的。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课文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同时可以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或是在朗读童话时带上头饰,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

如教学《勇敢的少年》时,全文的情感基调是哀愁与深沉的,适时放低缓的音乐辅助学习,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对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渲染作用。

总而言之,用艺术演绎课堂,把课堂彰显艺术。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内容让学生仿佛能看见到,耳听到,触摸到,感悟到,体验到,使他们感受更真切,感同身受。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

3.3 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流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录相、幻灯、电脑软件等多媒体课件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樟树市永泰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心灵课文情感
情感
台上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端午节的来历
唤醒心灵
背课文
心灵小语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