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论语》中悟君子之道

2019-06-11张文娟

知识文库 2019年1期
关键词:信义高尚论语

张文娟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作为一本语录体的文集,其中收录了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言谈,其中涉及修身齐家等多重修养条例。其中对于君子的论述则更为高妙。君子是富有高尚品德,才智卓尔不群的人。从不同的论语篇目都可以感受到孔子内心对君子的价值判断,领悟到孔子内心对君子的憧憬。

1 君子仁爱又信义,品格高尚如山峰

在孔子的眼中“仁者爱人”,他把富有爱心作为君子判断的第一要义。富有爱心的表现在于自己能够爱护家人、爱护朋友、爱护贫苦受难的人。在这种博爱中,融合自己的“泛爱”思想。同时孔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使得他追求仁爱中的“孝”、“悌”,在这种孝敬父母和关爱长辈中,感悟到仁爱是君子的第一精神操守。在他大爱无疆的思想中,包含了他对宇宙万物的挚爱之情。因而他的仁政思想是其精神的内核所在。子曰:“道仁,仁与不仁而已矣。”就是主张用仁政来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注重仁爱,更要讲究信义,孔子对于信义的认识是格外推崇。从先秦时百家争鸣中主张信义的重要开始,在孔子的思想中,融入了自己的普世价值。在孔子的《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道出了义气的重要作用。见义勇为是做人之本、舍生取义是做人根本、慷慨就义是成功之道。孔子更是奉劝要不义之财不要贪,主张用信义来面对人间的万象,获得高尚的人格。

2 君子尚礼兼智慧,才学渊博若古井

在《论语》中也提出了君子的外在行为要求,在尊崇礼仪的要求中,让自己懂得要用谦卑的情怀来面对一切。在尊崇礼仪的历史中,从周代崇尚行礼开始,礼仪就开始呈现出了一定的规范。在示范、规矩的引领下,使得统治者对于文明等的要求都有了一定的规范。孔子在《论语·颜渊》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孔子对于礼仪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内在的价值规范,让自己能感受到这种规范在内心的潜藏。《论语·季氏》中更是将礼仪作为成人的标准之一。“不学礼,无以立。”就表达了内心学礼的要求。

在孔子眼中,要成为君子,还在于富有高雅的智慧。其中,孔子说:“知者不惑”更是表达了自己眼中的君子必须要广泛获取多种知识和智慧来丰富自己的涵养,增长自己的见识,使得自己能够有充沛的才智来面对一切。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就是强调了君子内心对于智慧的追求中要注意自己的内省精神。从而让自己获得求学中的羞耻之心,让自己能以更高尚的品格来面对一切。同时,自己要能“学而不厌,诲而不倦”,让自己在育人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获得高雅的人生情怀。

3 君子重道又宽容,内外兼修似明镜

《论语》中告诉读者,成为君子还要重视道德修养的锤炼。在对道德的判断中,孔子把追求公道和道义作为自己的人格目标,使得自己明白要能够在对道德的追求中获得公平的正义感。在《论语·述而》孔子说:“志于道”就鲜明地表达了自己要在追求道义的路上矢志不渝的精神。在其中,孔子将自己的内在精神冶炼作为自己的要求,从中让自己获得高雅的求道精神。孔子赞扬他的学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从中就表现了自己的一种精神世界的纯洁。在其中,折射了孔子奉行仁义、修炼道德,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甘守清贫、崇尚道义的人。

在孔子渴望成为君子的路中,更加重视宽容作为自己的人生规范。宽容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精神。在宽容中,才能获得高远的心境。孔子说:“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哉?”表达了自己渴望首先从统治者为开端,树立自己的宽容思想。同时,孔子强调要宽恕待人,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得到自己的做人思想。让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中更多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因而他强调“君子不党”“约之以礼”都是要求自己内心世界获得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的准则。

4 君子崇文兼不器,恪守人格如沧海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之道的论述还在于他追求内心的斯文,孔子主张在公共场合要注重内心的的宁静,注意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表达真醇。从而让自己获得外在的气质流露。此外,孔子还注重外表世界的文雅,在内心获得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强调了对于内心世界的文雅之心与形体之质的真实辉映,彼此配合得体。最终成为真正的君子。

孔子的内心还注重精神的独立,他对精神世界的判断标准就是:不器。在成器思想的左右下,很多人都感叹自己需要外在的追捧和打磨让自己成为一件器具。但是孔子力排众议,在追求精神世界的独立中。孔子在《论语·为政》说:“君子不器。”就更鲜明地表达了自己需要对“不成器亦君子”思想的認识。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中,使得孔子把保持高尚的人格操守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这样的人格清醒中,孔子用“君子周而不比”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求得进步。

总之,读《论语》汲取内在精华和智慧,可以让自己获得高尚的人格,更能在成为君子的路途中获得真实的内涵,获得生动的行动力。

(作者单位:惠阳中山中学)

猜你喜欢

信义高尚论语
信义兄弟
跟踪导练(一)(1)
当没有人看到
高尚的人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材料作文“卑鄙与高尚”导写
尴尬官司:40万元买不断一桩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