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学写意国画教学的有效运用

2019-06-11侯伟基

知识文库 2019年1期
关键词:海潮国画乡土

侯伟基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成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写意国画是中学美术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并且取材于生活。对于广大农村中学而言,学生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写意国画的重要素材,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写意国画教学的有效策略。所以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探讨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学写意国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写意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同时,写意国画又是中学美术的重要内容,它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也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任何的写意国画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现实的创造性表现,每个地区因其自身情况的不同,在写意国画作品的反映上也有所不同。岭南地区包括了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地处我国南方沿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于广大的岭南农村而言,有着取之不尽的美术素材,所以将众多的乡土资源运用于农村中学的写意国画教学之中,也是拓展写意国画教学素材,提升作品内涵,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途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 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国画活动

写意国画犹如艺术之花,而生活则是肥沃的土壤,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应当将丰富的乡土资源运用于中学写意国画教学之中,挖掘丰富的创作素材,并且结合实际广泛地开展国画活动。

1.1 走出教室、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很多的改革和变化,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写意国画是美术的范畴,它源于生活,来自于无限的自然,所以在农村中学写意国画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跳出课堂的束缚,让他们进入到广阔的自然之中,让他们接近自然、感受自然,在自然中去寻求素材和灵感,从而创造出真正的写意国画优秀作品。比如岭南由于位于沿海地区,海潮是一个地方性的特色,而且这与广大农村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见到海潮,还会受到海潮的诸多影响,而他们对于海潮的认识和态度也各不相同,所以老师可以带学近距离观察海潮,教他们关于海潮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让他们创造性地构思,通过写意国画的形式来描绘海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而面对自然之时也会受到很大的启发,创造力也能够得到激发。

1.2 活用乡土材料,创新国画教学

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但自古以来无论多么优秀的国画作品都没有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相反的是它们是根植于生活,花鸟山川,大江大河,无不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和艺术性的创造创作。所以在写意国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灵活地运用乡土材料,让它们成为教学的活的教材。比如岭南地区有国内其它地区没有的荔枝,有独具特色的骑楼,有出名的广绣、广彩、广雕,有历史悠久的西关大屋,还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方方面面,而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写意国画教学的重要素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受到现有课本的束缚,而要跳出课本的框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着手,选择他们所熟悉的素材,进而探讨写意国画的创作技巧以及艺术哲学等深层次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而且能够更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

1.3 奇思妙想,进行造型国画活动

写意国画重在一个“意”字,它一方面需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和基础,另一方面又需要高于生活的艺术创新力和创造力,这就对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和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村中学写意国画教学之中,应当大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和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不受固定思维的束缚,在生活基础之上进行造型国画活动,创作出优秀的国画作品。比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古诗词与写意国画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将文字、现实与国定进行结合,在思维中进行互换。如苏轼曾写过《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对岭南的诗意化的描写,但是里面的内容对于农村中学学生而言则是日常所见,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读诗去想象画面,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并进行造型国画活动。

1.4 充分利用本土特色,开展国画创作

艺术不是光靠想象,它需要有具体的作品来呈现,国画也是如此。老师在开展农村中学写意国画教学的时候,可以結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土的特色资源,进而开展国画创作,让学生们将生活中的素材通过艺术的加工形成国画作品。比如以苏轼《食荔枝》中提到的一些内容为例,给学生一个主题“苏轼坐在罗浮山下吃荔枝”,这时有学生们熟悉的荔枝,同时也有不熟悉的苏轼,这就需要他们运用艺术的手法将它们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纸上进行合理的布局,将心中罗浮山、荔枝的形象表现出来,同时也需要用一定的手法将苏轼进行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一幅完整的写意国画作品。

2 乡土资源在国画教学有效运用的“四适”

2.1 材料选择的适宜

选择不同的材料所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老师在开展农村中学写意国画教学的时候,应当选择适宜的材料,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适宜的材料需要切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需要来源于本地的乡土资源,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并且利于进行写意国画的创作。比如就岭南地区而言,历史上有很多事件,比如虎门销烟、明末抗倭等,这些是本土的历史资源,但是学生并不了解,不利于用来进行教学和创作。各农村地区有其独特的植物、动物、风土人情,这些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则便于用来进行创作,也容易出好的作品。

2.2 尊重个性旳适度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技能专长,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和发展,这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优缺点,并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他们承担着引导学生走上人生正途的重任,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比如有的学生过于注重自己的个性,甚至发展成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完全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在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制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个性着手,在发展个性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3 安全性活动的适合

将乡土资源运用于农村中学写意国画教学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实践活动,而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既要追求活动的效果,也要保障学生的安全,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这就需要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特别是户外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安全性活动的适合。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去以海潮为素材进行国画创作的时候,必须确保一定的距离,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且对海潮的情况有准确的把握,对活动的整个流程有准确的把控,以保障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

2.4 环境和材料的适应

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材料,它们两者之间本应是相互适应的,老师在开展农村中学写意国画教学的时候,应当从不同农村地区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材料,这样才能够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同样在岭南地区,有的地方受到海风影响较大,有的地方受到海风的影响较小,而不同地区的建筑、植被等都会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所用到的素材也会有所差异,这就需要老师对每个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运用。

总之,农村中学写意国画教学应当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和内容。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当结合实际,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走近自然,大胆想象,积极创作,并且坚持做到“四适”,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题项目】本文是从化区鳌头中学2018年度个人小课题“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学写意国画教学中的运用探索”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从化区鳌头中学)

猜你喜欢

海潮国画乡土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在海边
《难忘岁月》(国画)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爱你最后的方式
国画等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