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转变成“文明”,档案工作大有作为
2019-06-11连朝霞
连朝霞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何把“文化”的积淀,转变成“文明”的彰显,梅州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为抓手,通过各级图书档案组织,全面挖掘、收集、整理,为“创文”提供大量翔实可靠的历史文化资料。但是,就目前档案技术工作者不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的状况客观存在。要改变现状必须端正服务态度,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古人有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图书档案工作者既是历史遗产的保护者,也是历史档案的使用者。图书档案工作负责记录国家的各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其保存下来的任何形式和内容的资料都十分珍贵。这些资料又能够为今天的社会现代化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和启示。图书档案工作服务当地社会两个文明建设大有可为。因此,提高档案技术人员素质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
梅州市于2017年4月正式全面启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本文以配合梅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为例,说明档案工作对当地社会如何把“文化”的积淀,转变成“文明”的彰显,促进社会绿色、内涵发展大有可为。
1 要“创文”先了解“文化”
梅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十分丰厚,特别是历史文化遗产,上至秦汉,下至近现代,都十分厚重,故有“文物由来第一流”之美誉。笔者通过查阅包括《梅州市志》、《嘉应州志》,以及各县区的地方志,还有大量的有关梅州近现代的历史文化档案资料,把梅州的历史文化积淀当中最主要的内容做一个简介:重要的历史文物有岭南四大名寺之中的灵光寺和神光寺,还有梅县学宫、黄遵宪故居、叶剑英元帅故居,还有被誉为华夏民居一绝的客家围龙屋。作为梅州“文化之乡”靓丽名片是客家教育文化。梅州自唐至清光绪一千多年间,封建科举教育为梅州培养了大批人才,嘉应由此设州。清代状元吴鸿督学广东时,盛赞梅州“人文为岭南冠”,乾隆年间嘉应知州特设“人文秀区”牌坊于衙前大街。
教育文化成绩斐然,封建科举时期梅州登科者众,计秀才16479人,进士121人,举人1645人。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之后,新式教育兴起,梅州名列前茅。由于普及教育的程度如此之高,为梅州成就了“院士文化”、“将军文化”、“大学校长文化”。据不完全统计,“两院”院士有28位,大学校长有340多位,辛亥革命以来的著名将领有520多位。所以,教育是梅州社会文化的靓丽品牌,是梅州成为“文化之乡”的奠基石。在梅州这片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教育沃土上有许多“百年老校”,至今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开国元勋叶剑英的母校东山中学;曾为新中国培养出8位“两院”院士的梅州中學等等。
客家名人品牌也别具特色。无论是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战场上,还是文化思想界、商业界、体育界,都涌现了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洪秀全、叶剑英都是客家梅州籍人;又如学问文章“为粤东最”的李象元,广东“第一才子”宋湘,岭东诗派代表黄遵宪,“诗界革命巨子”丘逢甲,中国画现代大师林风眠,“亚洲球王”李惠堂等,商界巨贾如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助学慈善家田家炳等。
这些沉甸甸历史文化档案资料,对梅州“创文”来说,无疑是宝贵的遗产,是必须擦亮,才能成为靓丽的名片。文化现象她是一种存在形式,只有转化成一种文明行为,才能体现出社会实践价值,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要促进这种转化,档案技术人员为研究人员准确高效的提供服务。要深入挖掘这些名人的奋斗故事、爱国故事、励志故事,图书档案有大量工作可做,比如收集这些历史名人的史料、传记、文物,并通过有效途径妥善保管、推介。在地方特色文化方面,有许多瑰宝需要挖掘整理,加以保存和发扬。比如在客家区域流传的客家山歌、汉剧、版画、杯花舞等等。政府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通过举办“山歌节”、“汉剧节”、“汉调音乐节”等活动平台,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场馆,让这些艺术活动回归群众生活,在生活中保存、创新、发展。凡是这类的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都离不开图书档案工作者的支持和服务。
2 服务“创文”要提高素养
目前,相当一部分档案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适应信息化、互联网社会的要求。就以服务地方“创文”这一重大活动来说,暴露出来的问题更直接:许多档案技术人员对当地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对历史文化资料收集、检索能力欠缺。加上专业意识不强、业务素养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服务意识差等问题,不能胜任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档案管理技术工作的矛盾明显暴露出来。因此,就如何有效提高档案技术人员素养,为“创文”提供有效服务谈一些个人的思路。
第一,提高道德修养,端正服务态度。图书档案记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就是这些历史发展状况的记录员和保管员。由于图书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图书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要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遵纪守法,保守国家机密。要求从业人员做到“三观”端正,即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普世的价值观。其次,要热爱本职工作。图书档案资料是人类宝贵的知识财富。如果没有图书档案资料的支撑,没有大量的图书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就没有一批又一批科学研究成果的产生,就没有一批又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的出现。那么,社会的进步也就变得不可想象。尽管图书档案工作意义重大,但是,工作单调枯燥,如果对本职工作不热爱,极容易见异思迁,不能够安贫乐道,终于职守,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所有,做一个合格的图书档案管理技术人员要深刻理解本职工作意义和作用,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充分发挥本职工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职能作用。
第二,提升业务素质,适应工作需求。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现代化能力,就是要求档案工作者要熟悉掌握在档案管理活动中所运用到的科学技术。科技现代化使大量的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图书档案工作过程之中。从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储存、检索、发送至用户,系列的工作流程必须依靠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处理数据的知识和能力。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要求图书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具有熟练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已经从过去纯手工操作转变到计算机操作。知识范围也变得更宽,即不仅学习掌握图书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与图书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背景、理论知识与科学技术,比如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文史知识、统计学及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术。基于目前图书档案工作者的专业背景参差不齐,大量是非图书档案专业转行过来的。因此,如何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补好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这一课成为提高图书档案工作效率的重要课题,否则,无法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图书档案工作的需要。例如:一个没有掌握“全宗原则”相关知识的档案工作人员,对收集到的大量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时,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个全宗之间的档案分类的混乱。
第三,参加继续教育,提升服务质量。参加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针对性强,业务能力提升见效快。培训的组织者一般都会针对当前的热点或难点问题,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加以论述和解决,学以致用的效果特别明显。同时,档案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是仅仅听听课的过程,同时还是学员互相交流互动的平台。学习期间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互动都是极为重要的学习。有利于档案技术人员把各自的成功经验共同分享,失败教训共同吸取,各自在不同的学习需求上获得满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