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致的创新探索 个性的发展构建

2019-06-11王安潮

音乐生活 2019年1期
关键词:管弦乐弦乐室内乐

王安潮

以技艺展示与成果汇报而向学校致敬,是校庆的重要形式之一。从2018年11月22日至12月中旬,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就是以教师艺术实践音乐会、学生音乐会、室内乐音乐节、讲座、大师课、校长论坛、国际远程教学展示、全国音乐附中优秀学生展演、教师音乐会、“音中奖”比赛等,来向其建校65周年校庆献礼的,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这所成就辉煌、斯特恩所誉的“每扇窗户都有天才”的中国优秀音乐学院附中在近年来的创获展现在大众面前。校庆不仅局限在校内,还吸引了国内外、海内外音乐院校师生的参与,观摩交流、分享学习,展现出共同探讨、聚议谋划音乐附中的办学及发展方略。12月3日举行的《传·习——2018作曲学科教师作品专场音乐会》展演8位作曲教师的风格迥异作品,精彩纷呈的创作吸引了业内外关注,高为杰、唐建平、郭文景等作曲家在学院书记、院长林在勇及附中校长丁缨的陪同下观赏了演出。丁缨、强巍吴、岳淼、邵青、居文沛、彭荣鑫、高弘、沈叶等8位的8部作品,形式不一,体裁不同,题材多样,或室内乐或管弦乐,或声乐或器乐,或民乐或西乐,将观众带入附中作曲学科蓬勃发展的氛围中。

一、室内乐:以精致,致创新

室内乐是附中学生的创作和演奏的基础课,它以形式各异但却追求精致的艺术品质而成為创作、演奏的重要实践领域,而老师的垂范作用自然非常重要。据丁缨介绍,附中从2010年开始组建室内乐科以来,每年有80组不同的室内乐组合,这也为室内乐创作提供良好的氛围。除了课程教学中的份额增加外,还激励师生尝试各种乐器组合,弦乐四重奏、无伴奏合唱及各种民族乐器的组合形式,不一而足,它们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传·习》音乐会上半场的室内乐作品既是教学成果的展示,也是学术至上追求的传统,“传”的是学校学统,“习”的是技艺能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展露了附中作曲学科蓬勃发展的内在缘由。

沈叶的《民歌五首》采用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三重奏的形式,取材了川地的五首民歌:1.摘葡萄,2.庄稼调,3.尖尖山,4.豌豆蔓儿吊下岩,5.采花,这部作于2011年的三重奏所追求的民歌主题旋律及其和声现代性的丰富变化,是沈叶承继马勒、巴托克、贝里奥、桑桐和杨立青的学术传统,尤其是后二者,桑桐在上个世纪末四十年代以《在那遥远的地方》,杨立青在六十年代以九首山西民歌,创作钢琴曲,曾在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此次因时间关系,演出选了第一、二、五首,沈叶以同名四川民歌的不同主题及其情绪而进行的重奏探索,弘扬的不仅是民歌的隽永旋律,还意在精致的和声变化、多样的多声音乐织体而赋予民歌以新的意境和韵味。前后乐章快慢相间,错落有致,情绪不同,趣味迥异,展现了蜀楚文化的粗犷、瑰丽与灵秀。其中,对民歌主题出现位置及声部的精细考究,使得主要安排钢琴声部的和声在衬托或渲染更为明丽,富有风格特色。如《采花》中将蜀楚羽调式mi-do、la的核心材料变形而用于大提琴及钢琴声部,将“时序体”(以时间先后次第叙事)歌词的意境也予以了一定的色彩变换的考虑,小提琴声部原型民歌主题就在大提琴上以支声复调的形态加以呼应,而钢琴运用色彩和声加以不断推展。尤为值得指出的是,钢琴声部在民族和声的特性色彩探索中注意了多调性、半音化的融入(见例1),从而使现代发展的乐曲富有叙事的内容与空间境界。沈叶近年来探索不同编制的室内乐方面佳作不断,而以原型民歌旋律为法,进而予以现代性发展的尝试,这部作品是较少的也是较为成功的案例,它在国内外上演了十数场次,并被改编成多种版本,可见演奏家、观众对这种探索的认可。

例1、《采花》的原型主题及其发展

无伴奏合唱是室内乐中的又一较为精致的艺术形式之一,丁缨致力于这一形式的探索已经有些年头了,包括高为杰教授在内的很多专家都曾对其之前的泰戈尔诗词的创作记忆犹新。此次的无伴奏混声合唱《未来的模样》(林子词)《望海潮》(柳永词)同样带给人以雅致隽永的气质。作品选取了古今两首不同风格的诗词,在和声上做法考究,注意了各声部间的均衡,如《未来的模样》开始处运用的三度音程,给人们展现了合唱本原的纵向、整体的音响特色,让人们想起了巴洛克时期的教堂合唱的纯净与温暖;随着音乐的发展,同步型的纵向和声逐渐化为多声线条的复调声线,注意了声部的呼应关系和情趣的营造,到“你知道天这边有我的念想”时,音乐再予以统一性的“强调”,达到同步的纵向和声的状态。这种有分有合、有纵向有横向的变化,使得作品很有段落的层次感,而其纵合化和声的运用也使作品意境多变,如“想”字上大七和弦就非常具有紧张性,是将前述音乐发展的力量聚拢,将和声的张力进行了恰当强调。

例2、《未来的模样》的和声纵合

在《望海潮》中,丁缨运用了单音裂变等手法,一开始由G长音,以次逐渐引入大二度音程F、小三度音程bB、大三度音程bE、纯四度音程C和D、纯五度音程D等,它以G为轴心而做的上下援引(见例3),使得音乐的和声逐渐饱满、丰富,打破了原来和声的纵向或横向的构成模式。这种手法是丁缨长期以来坚持的探索,多样的和声构建形式,逐渐探索无伴奏合唱的纯净、精致的音响世界。除了微观的和声构建考究外,丁缨的作品也注重结构层次的布局,浓淡、快慢、紧松等对比手法,使得作品的音响富有情趣,满足了审美情趣对变化、新奇感的实时需求,听来令人饶有趣味,这也使她的作品注重学术性探研的同时,又注意普适的可听关照的特点凸显。

例3、《望海潮》中的单音裂变

注意民乐作品的探索也是附中教师创作的侧重点之一,高弘的《轴离——为古筝和钢琴而作》,作品在中国线性音乐思维的基础上,以单声音乐的生成与扩展为突破,以“a音为中心”,采用向下、向上的逐渐扩展的形式逐渐展开其音高。从其节目单的介绍可见,高弘是有其理论先导的意识,“以轴为正,离之为融”,有“引言”与“变异”(增值augmentation、映射reflection)等理论的支撑,从而使其作品有一定的可控思维的特征。除了音高上的构想外,在民乐器古筝的常规和非常规演奏法的利用上,《轴离》也有音响个性的探索,如其第42小节在琴码上拍奏而表现的飘渺意境,第53小节处在古筝旋律线条的构建基础上的点描手法的、多种声响形态的融入,这将中国民族器乐思维和西方现代音乐手法进行了融会。

例4、《轴离》中的民乐思维与现代手法融会

弦乐四重奏是西方音乐的基础性体裁,在附中作曲的教学中也是主要基础任务之一。彭荣鑫的弦乐四重奏2.0《后》就较为注意传统四重奏创作手法的运用,如在主题塑造及对题的呼应上,引子中对主题材料的呈示,在第1 2小節出现的主部主题是在中提琴声部进入,并以第二小提琴对主题进行移调呼应,进而以其他声部如大提琴、第一小提琴次第进行点缀并形成和声色彩的转换,其目的是建构弦乐四重奏典型的音响效果。其音乐主题的形象设计也注意其辨识度,旋律先平、后扬、再转的三步骤,主题兼具了展开性空间,为后面奠定发展提供可能(见例5)。乐曲在创新思维上表现为,其一是对主题的发展,在主题中引入半音化进行,为其后续的现代性发展奠定基础;其二是对比性手法的大量运用,如在地35小节处以短促动机而与主部主题的长线条形成对比,主调性与复调性思维并置而形成对比,从而形成多重音响空间,其三是现代手法的运用,点描法、多调性;其四是线性思维的开放性结构发展,将乐曲的八个片段不断呈现出新奇感,将弦乐四重奏这一传统西方体裁中国化发展上进行了较好的个性化探索。

例5、《后》中对弦乐四重奏的传承与发展

室内乐的探索使教师音乐会展现出较强的学术品格,是学高为师的垂范之举,它们或以典型题材形式、或以经典民歌的现代发展、或以民乐的新音响开发、或以雅致的合唱等手法,展现了不断深挖广开的群体创新意识。

二、管弦乐:以新锐,求发展

如果说上半场的室内乐主要展示的是内秀之气的话,那么下半场的管弦乐主要展示的是外显之魅。从形式看,四部管弦乐形态各异,居文沛的《九天玄鸟》是以横笛与管弦乐队相协奏,邵青的《山河-II,水》强调的是饱满浓烈的管弦乐队色彩,岳淼的《童年日记》(1.牧童短歌,3.鸣蝉,4.星星·梦,5.纸飞机)渲染了素淡的管弦乐队风格,正因为通篇的考虑,岳淼说此次没有演出节奏性强的、管乐木管铜管为主的第二乐章,强巍吴的《笛域千秋》是为竹笛与管弦乐队而作的恢宏篇章。从风格上看,四部作品在其现代性的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选择,《九天玄鸟》取材于温予词的《水调歌头·畅游万里空》和秀丽婉转的“水磨调”昆曲,但却以变化绚烂的色彩进行新锐的发展;《山水》注重整体性管弦乐色彩的构建,以古典的变衍手法而凸显“乱”之新景观,新乐境;《童年日记》以管弦乐素描的清淡笔触,小而精,秀而丽,展现了那些朴素但却记忆犹新的久远时光;《笛域千秋》同样以竹笛协奏曲为体裁,但却更为注重旋律线条的构建而给以跌宕起伏的美感。

《笛域千秋》在序的部分以不同乐器的点描手法而营造了乐曲的氛围,表现了绚烂多彩的基调,寓意华夏文明滋养的千秋伟业,并以华夏音乐文明中的笛乐为载体展现了翻腾跳跃的音型。竹笛主题是由向下滑行跳进的动机与二度音程颤音式紧随五度音程跳进的两种动机构成,颤音型的、跳进型的动机后来被逐渐拉宽放大,逐渐衍变为旋律起伏的线条。作品将点状的动机逐渐变为长线条的旋律的扩展式做法,为其笛乐主题构建了多样的形式,而非程式化的自由衍变的做法(见例6),也为笛曲打破陈规求得了发展之道。

例6《笛域千秋》的主题构建及衍变之态

岳淼的《童年日记》并非在意挖掘色彩绚丽的管弦乐所具有的宽大幅度,而是在意某一具象形态的管弦乐手法呈现,这种单一形态的管弦乐手法有着教学实例的某种意味。其作品由五个小曲组成:《牧笛》以弦乐和木管为主展现了清悠牧笛过狂野的悠闲,《戏》以管乐的跳跃和热烈展现了戏耍的童趣,《鸣蝉》以管弦和声来描摹夏天蝉虫呜叫的声响,《星星·梦》以弦乐铺衬下的金属制打击乐器的晶莹剔透而来表现星空之下少女的梦想,《纸飞机》的管弦齐鸣是全曲的总结而来表现童年时的纸飞机的游戏之态。作品抓住了童年特定场境,以特定的乐器或乐器组为主色调,从而展现了管弦乐写法中的特定场境描绘能力。如《牧笛》以长笛(包括短笛)为主,以轻快而灵动短笛节奏音型(见例7),展现了牧笛声声自得乐的悠然童年生活状态。在塑造这一主色调的基础上,管弦乐手法中抓住了弦乐队(包括竖琴)铺垫与衬托,以音型予以呼应,以持续音予以衬托,以和弦的灵活织体予以律动推进等,这些手法可见岳淼在管弦乐上扎实功底和娴熟运用,这一定会在其教学有所实践并获得成功的发展之道。

例7、《牧笛》中特定场境的管弦乐法描绘

居文沛的《九天玄鸟》也在乐曲一开始以木管乐器开篇,但它却在意木管乐器点状音型的开发,以短促的吐音为主法构建了音响和乐曲的基调,经过一定篇幅的点描,逐渐引入的弦乐的单音基础上的长气息线条,但并不在意起伏的旋律的构建,直到横笛(用大笛演奏)出现,旋律线条才有了些许的形状可观。笛乐以密接弦乐组的方式进入,延续了之前节奏音型变化多样的形态,突出了笛乐声部与其它乐器组的织体间的对比,主题也就较为明显为人辨识,居文沛的做法较为明显地注意了主奏乐器的特色挖掘,淳朴憨厚的笛声与活跃跳动的管弦乐队之间形成了互补的作用(见例8),而她对片段的色彩描绘之法也可见她较多影视音乐创作的手法特点。

例8、《九天玄鸟》中的主题与织体对比

邵青的《山河》之二的“水”篇以管弦乐而描绘水的各种声音状态:静流的、奔涌的、喷溅的、咆哮的,作曲家自己也说有些水流姿态甚至令人眩晕、目不暇接。乐曲一开始就以快速的木管乐组的快速音阶与弦乐组持续的长音展现了快速水流的紧张感,从第110小节开始,又以下行滑奏而表现了水流直下悬崖甚至岩石间飞溅的场景。着力于音响特定形态的构建使得邵青的“水”态各异,有时着实令人目不暇接,甚至某些乐段还颇为令听者紧张,可见作者在管弦乐张力的挖掘上有其发展之道。

管弦乐队写作是作曲学科中的基础技能之一,它直接服务于教学,教师们在创作实践中也不由自主地体现了教学中的思考。而平时创作的委约或许也为其创作的个性生成奠定了基础,如强巍吴的民族性管弦乐线条构建的特点,居文沛音响画面感的色彩构建特点,岳淼画境的管弦乐单一性格的纯粹描绘,邵青的电子音乐手法在管弦乐音响构建中融会等。但乐曲中也有一些试验音乐的手法痕迹,某些技术用得还嫌粗糙,而一味地追新猎奇,一味强调某种音响色彩或织体形态,也使乐队写作中实际内容的表达略微欠缺,有些作品只是音响堆砌,尤其是某些作品对可听性旋律的抛弃,也使其学术性探研之外的内涵构建乏善可陈。

《传·习:2018作曲学科教师作品音乐会》以高超的技术呈现和特定内容表达而展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师们在学术性探索上的既往成就,它在同行面前展现了技术特色与发展之道。作品或以前沿技术探索而展现象牙塔中的品质追求,或以鲜明民族音调的开掘而展现教学中的传统继承,或以层次变化、内容丰富的艺术呈现而展现作曲基础教学中经年创获。音乐会放在65周年的校庆期间面世,自然有着别样的意味,不管是展现教研传承的学术传统,还是研习前沿技艺的个性创建,都是值得津津乐道的创举。我们期待着下一次作品荟萃而共祝70年校庆时刻的到来。

猜你喜欢

管弦乐弦乐室内乐
东平路上的秋日盛事
让爱传出去
我国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分析
小跳蛙
我的好妈妈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