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居男高音人物形象浅析
2019-06-11贺飞
贺飞
《后宫诱逃》( Die Entf u hrung aus dem serial,K384)可以说是莫扎特最早写成完整的歌唱剧,如果考虑到从他晚年的《魔笛》(K620)到贝多芬的《费德利奥》以至韦伯《自由射手》延续下来的纯德国歌剧的发展情况的话,这部作品占据着先驱的地位。对于莫扎特来说,这部作品的创作时代是他短暂生涯中最幸福的时期,欢欣、明朗的心情反映在作品中,从而为我们更准确的把握这部歌剧作品的创作风格提供了审美线索。
文章所阐述的咏叹调出现在第一幕第五场,主人公贝尔蒙特带着即将重逢的喜悦出场了,因为佩德里奥给他带来了再好不过的消息——康施坦茨还活着,在这里唱出了“噢,康施坦茨,我还能和你见面吗?”行板,A大调,2/4拍。这首作品在贝尔蒙特所演唱的四首咏叹调中是较有难度的一首,较多的华彩乐段考验着男高音的演唱功底。1到8小节采用宣叙调的形式开始了主人公的叙述。歌词开场的两个“Konstanze”,演唱要采用呼唤的语气,音色运用半声的形式,贝尔蒙特久别女主人公,要体现出他内心的思念之情。第四小节歌唱语气锋转,“dich”一词在德文中是人称代词,第二人称,歌唱时要坚定,不能拖泥带水,人物内心情绪要和第一二小节形成强烈对比。“O wie angstlich,o wiefeurig”,作品来到第五至八小节,这里的“a ngstlich”是“小心不安”的意思,而“feurig”又是“激动热情的”,贝尔蒙特面对自己仆人给他带来的好消息时复杂的内心,这是真实的吗?但是我又多么渴望见到自己的爱人!歌唱时要把握住男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特别在语气方面还要把上述两个词汇唱出对比。
作品的第九小节开始,进入咏叹调的部分,曲式结构为ABA+尾部。“klopft mein liebevolles herz”直译为“敲打我爱情的心房”,十六分休止符演唱要轻盈,气息要灵活,充分显现贝尔蒙特的不安和焦虑,十四小节至十八小节是华彩乐句,华彩乐句是莫扎特歌剧标志性的创作手法,无论男高音还是女高音的声乐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到五六小节甚至十几小节快速跑动的旋律,能否演唱好这样的乐句是成功阐释莫扎特咏叹调的重要标志。从歌唱技术层面上来讲,持久的呼吸支持是必备条件,演唱较长的乐句时是不允许歌唱者终止音乐的行进,从中间进行换气,否则人物的情感表现就会大打折扣;另外良好的头声也是必备条件之一,没有很好的头腔共鸣,跑动华彩乐句会显得笨拙、迟缓,人物的艺术形象无法得以展现。在歌唱语言方面有两个词汇一定要注意,一个是“klopft”,另一个是“mein”。笔者通过学习和观察,很多演唱者在第一个词汇都会把后面的辅音群“吃”掉了,原因在于旋律给予的时值很短,是一个十六分音符,在德文中,它的每一个字母都是发音的,如果漏掉一个或两个字母的发音特别是辅音,词汇应有的意思就改变。第二个词语“mein”,这个单词发音倒是没有什么难度,容易忽略的是字母“n”的发音。笔者在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一位声乐教授的大师班上演唱这首作品时,教授总是反复提醒我这一点,所以时隔多年仍记忆犹新。作品来到29小节,连续的十六分休止符要演唱的准确、机动,不可拖泥带水,歌唱呼吸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人物形象上贝尔蒙特此时“颤抖、激动不安”的情绪要得以展现。在随后的两小节演唱时一定要连贯,这样与之前小节的断音节奏又形成了鲜明的音乐对比,人物形象和内心情绪进一步得以描述。从34到40小节,莫扎特采用了“层进”的创作手法,我们可以从钢琴伴奏的声部中得到最直接的感受。笔者这里还是强调演唱语气的把握问题,三个音乐排比乐句切不可演唱一样的力度一样的感觉,演唱的平淡无味会使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因此歌唱时力度方面要一句一句的增强,情感上逐渐投入,在最后的一个乐句达到音乐的最高潮。在42至58小节这部分,我们发现作曲家的每个乐句基本都是采用弱位节奏的方式起音,采用这样灵活跳跃的节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刻画男主人公此刻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但从演唱者诠释作品的角度来说,怎样把节奏歌唱的精准是一个难题。笔者有一个简单的学习技巧,虽然咏叹调采用的2/4的节奏,但我们可以把八分音符唱一拍,每小节演唱四拍,这样可以避免快速演唱中节奏模糊不清的问题。这一段落除了上述的节奏问题外,两个德语单词的发音也需注意,分别是“bange”和“wange”。“bange”中文译为“恐惧、害怕”,很多初学德语的学生把这两个词汇后尾的“ge”拼读在一起,从而发音上出现错误。从咏叹调第60小节开始,进入到作品的再现部分,歌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前面已经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1、演唱莫扎特咏叹调可以进行和谐自然的气息训练。
歌唱需要合理、连贯性的呼吸,良好的音色以及丰富的情感展现需要借助气息的调节达到目标。莫扎特歌剧的咏叹调纯净、透明,对明确声音内涵、建立良好的呼吸支持体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通过演唱其作品达到气息掌控的技能目标。
2、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可以训练清晰的起音和准确的咬字技能。
他的歌剧音乐朴实、准确,节奏特征鲜明,能够较好的训练演唱者的起音和咬字。我们在歌唱时,应保持清晰的演唱、柔和的音乐处理,声音要具备良好的流动性。每首作品的起音要演唱的平直精准,不能存在任何滑音,咬字要柔和清楚,牙关要松弛,如果咬字过于僵硬,就会出现刻意追赶节奏、语言不清晰的问题。演唱者耍全面熟悉歌词,循序渐进的训练,逐步提高朗读速度。再者,在确保语句清晰的基础上,实现元音没有印记的变化,借助此类的咏叹调作品,可以全面练习元音,提升语言的连贯性,强化咬字处理的柔和效果。
3、歌剧中丰富的人物角色优化歌唱者的聲音训练情绪。
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呈现出良好的歌唱性、显著的旋律性特点,同是还显现出其作品内容中的快乐情绪、忧伤的情感,展现了丰富的戏剧性艺术魅力。莫扎特歌剧各类人物形象鲜明,所塑造的主体都是借助咏叹调来完成,我们在阐释这些咏叹调的时候,不仅应掌握优质的声音处理技巧,同是也要合理的了解每个人物的声音风格以及人物角色特性,进而精准把握作品的整体风格。
本文所论述的内容立足于莫扎特男高音的人物形象把握,实际上在演唱莫扎特其他声种的咏叹调作品也是要求我们在声音训练中层级化,进行和谐自然的气息训练,提高灵活连贯的声音技巧,优化训练心绪,从而激发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综合价值,赢得良好的教学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弦、徐国弼、申文凯、安绍石译.《西洋歌剧名作解说》[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郑茂平.《声乐语音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