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农民教育代际流动地区差异分析

2019-06-11余子腾刘聪卢跃段巍巍

南方农业·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子代赋值代际

余子腾 刘聪 卢跃 段巍巍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推进和社会结构变迁,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阶层固化日益凸显,开展教育代际流动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研究农民群体的教育代际流动,对提升农民素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改善教育代际流动性,促进社会公平。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分析了河北省各地农民教育代际流动现状,发现当前河北省农民教育代际流动处于整体向上的发展态势,而且各地的农民教育代际流动普遍合理,地区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农民教育;地区均值;教育指标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028

代际流动是父代和子代在社会地位及职业空间的变化,是社会流动的衡量指标之一。代际流动包括收入、教育、职业等代际流动。教育代际流动是指父代和子代在接受教育程度方面的流动性,父代的学历、职业、子代的户籍、居住区域、年龄、家庭中的排行等因素都影响到子代的受教育程度。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推进和社会结构变迁,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阶层固化日益凸显,开展教育代际流动的深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教育代际流动性,促进教育公平。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育代际流动开展了大量研究。袁磊[1]认为近年来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有所下降,呈现阶层固化的发展趋势,认为收入代际流动有财富转移、人力资本及环境惯性三个实现路径;赵红霞等[2]分析我国存在很强的教育代际传递性,折射出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下层阶级很难通过教育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而上层阶级后代易留在上层社会,从而导致“二代现象”出现,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一直存在差异。黄四林等[3]指出家庭所在地和户籍对教育代际流动的巨大作用持续存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大,研究农民群体的教育代际流动对提升农民素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基于河北省各地的农民教育问题开展调查,以河北省农民为研究对象,以河北省农民教育流动地区之间差异为创新点,分析河北省几个主要城市的农民教育代际流动现状和农民教育整体发展趋势,比较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1 调查方法

2018年1—3月,选择河北省邯郸、邢台、廊坊等主要城市的年龄在20~40岁农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农民父代子代受教育情况,获取河北省农民教育代际流动的相关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教育认知、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父代收入、父代职业等[4],获得有效数据354份。

采用SPSS均值比較的方式,通过对父母及子代文化程度进行编码赋值,以子代减去父代的结果作为因变量,以主要城市作为自变量[5],分析各地区农民子代受教育现状。赋值情况:子代文化程度中,小学文化赋值为1,初中文化赋值为2,高中文化赋值为3,专科及以上赋值为4;父代文化程度中,小学以下文化赋值为1,小学文化赋值为2,初中文化赋值为3,高中及以上赋值为4。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子代受教育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在选取子代教育程度指标时,各项类别高于父代一级,所以在选取因变量的过程中,用子代文化赋值减去父代文化赋值,得出值后减1,最后求得的数值为父子两代流动方向的结果,用于均值比较。

2 河北省教育代际流动均值比较

对父子文化流动距离进行赋值,将单项数据流动距离大于0的数值编码为1,代表向上流动;距离小于0或等于0的编码为0,代表未向上流动。在表1中,取各个地区样本流动距离的平均值,当该地区向上流动和未向上流动的样本数相等时,均值为0.5,表示该地区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处于平衡态势,数值大于0.5的为向上流动,小于0.5的未向上流动。调查的几个城市中,沧州、石家庄、唐山、张家口市的数值为1.00,这4个城市内农村地区教育是全体向上流动的;保定市0.81、邯郸市0.91、廊坊市0.93、邢台市0.95,向上流动情况比较良好;承德市流动数值为0.6,是调查的几个城市中最低,但仍然高于0.5,代表向上流动。说明河北省大多数地区的教育代际流动情况良好,而且各地的教育发展比较均衡,地区间差异不大。

3 影响地区农民教育代际流动的因素

3.1 经济发展水平

调查发现,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村落,其学校建设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教育资源分配的重要因素。对经济欠发达、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北和西南地区来说,地方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立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可与中、东部地区开展相关合作,吸取其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教育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全国教育资源均衡配置[6]。经济是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条件好,政府及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也会较高,包括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科研投入等,整体教育水平较高。在整体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处于经济相对劣势的农民群体对教育的投入也会明显高于贫困地区,比如石家庄市的教育代际流动是1.00,间接说明当地农民对子代的教育投入是较高的。

3.2 产业发展模式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同时,要重视农民子代接受教育问题,提升农民子代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快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例如,第三产业发展较好的一些地区,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农民接触的现代化知识多,有利于农民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增加农民子代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部分现代农业发展良好的地区,在提倡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改变的不仅是农民对农业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的现代化意识形态以及对新型教育的接受能力,这也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3.3 法治执行力度

我国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基本国策。为保障全民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我国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执法严格的地区,对使用童工、未成年人辍学等现象严格把关,改善社会风气,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宣传,切实减少了农民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退学等现象发生,是提升教育向上流动的重要举措。

3.4 农民教育培训

现在以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单位为主的机构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一方面是向广大农民传授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技术措施,同时,也在间接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农民接受高速发展的科技知识。通过提高农民对普通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促进农民教育代际的合理流动。

3.5 基础教育资源

改善教育公平应着眼于基础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政府补贴等措施,缩小高学历家庭和普通学历家庭的子女早期教育投资差距[7]。

4 小结

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分析了河北省各地农民教育代際流动现状,发现当前河北省农民教育代际流动处于整体向上的发展态势,而且各地区的农村教育代际流动也比较合理,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袁磊.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实现路径——兼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6(11):173-181.

[2] 赵红霞,冯晓妮.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及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CHARLS 2013数据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6(8):54-58.

[3] 黄四林,辛自强,侯佳伟.家庭背景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关系及其趋势——基于北京某重点大学2007—2012年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4(3):46-52.

[4] 赵红霞,高永超.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教育代际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1):28-32.

[5] 顾平平.我国教育的代际流动分析——以浙江省和甘肃省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2.

[6] 刘志国,范亚静.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2013(2):1-5.

[7] 佐藤宏,李实.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成分、家庭文化和教育[J].经济学,2008(4):1105-1130.

猜你喜欢

子代赋值代际
寻求阻断贫困多代际传递的路径
《我和我的父辈》: 代际秩序建构与精神传承隐喻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材用樟树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长期低剂量金雀异黄素导致雄性子代大鼠肥胖及其机制研究
不同种源文冠果优良子代测定
抽象函数难度降 巧用赋值来帮忙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