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清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2019-06-11韩葳曹俊杰侯文江

南方农业·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韩葳 曹俊杰 侯文江

摘   要   发展生态农业既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生态宜居”的要求。结合小清河淄博段流域内生态治理情况,通过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小清河流域内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力发展认养农业、打造生态观光农业集群、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等对策。

关键词   生态农业;小清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山东省淄博市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006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农业建设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矛盾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方法。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不仅关乎着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更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综合全国来看,201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土壤污染的估算数据,认为全国中度、重度污染土地已达到333.33万公顷,大多数已经不宜耕种[1]。小清河流域多年的污染也使得重金属沉积在河床,导致了沿岸土壤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即符合当地现状,也符合政策导向。

1 小清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小清河位于黄河流域,发源于济南,途径淄博的桓台、高青两县,孝妇河与淄河汇入小清河。在淄博的流域内,凭借着小清河的生态恢复改造形成了2个比较有规模的生态农业基地,即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高青县东北部黄河沉沙区的蓑衣樊村。二者各有特点,也有发展的不足,对淄博市其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1 多元化渠道发展的生态观光农业

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利用率的有效选择。日本生态农业的萌芽是伴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诉求而发生的[2]。而在淄博小清河流域内的生态农业是依托乡村旅游所建立的,这与其他地方有不同之处。

文昌湖原名“萌山水库”,坐落于淄博市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内,是山东省淄博市境内的一座中型水库,位于淄川区与周村区交界处,是淄博市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水源地之一,是离淄博市张店、淄川、周村等3个城区最近的大型水域。水源的主要补给来自于小清河的支流孝妇河。文昌湖区周边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工业比例逐渐降低,通过土地流转兴建了如“上坡地家庭农场”等生态观光农业基地。该农业基地主要以生态有机果蔬种植和采摘体验为主,13座果蔬大棚种植了草莓、蓝莓、黄瓜、火龙果等作物。做到了一年四季均可采摘,弥补了一些观光农业基地单一品种的缺点,使得土地利用率最大化。自2014年建立以来,逐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体系。

高青县是淄博市的农业大县,素有“江北鱼米之乡”的美誉,黄河穿越其中。位于高青县东北部的蓑衣樊村,地处黄河沉沙区,村内河网密布,适合水稻种植。2015年蓑衣樊村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通过稻渔共作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高青县的有机大米、稻田虾、稻田蟹等绿色农产品都实现了效益倍增。蓑衣樊村这样的“种养结合”模式也已写入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根据山东省农业厅的相关数据显示,在山东各种养示范区中,最低能减少化肥用量21%,最高减少80%;农药用量最低减少30%,最高减少50.7%。农药化肥使用降低也表明投入的费用降低,稻田中的虾蟹可以用于出售,对广大农户来说既减少了投入又增加了收入,生态农业对农民来说是百利无一害。不仅有“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蓑衣樊村还开发了“渔家乐”“垂钓”“精品民宿”等项目,生态观光农业形成产业链,单单“渔家乐”一项,2017年就收入3 000多万元。可见,生态观光农业给农户带来了极大的收益。

1.2 低碳节约型循环农业与低碳农业建设

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现代管理手段和传统农业经验,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以获得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的现代农业,它与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具有很多相同特征和要求,符合环境友好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3]。循环农业遵循“3R”原则(Reuse、Recycle、Reduce),即农业生产的废物再利用。例如近些年大力发展的“秸秆还田”加工青贮饲料、牲畜粪便回收制造沼气[4]。根据淄博市农业局的统计资料,2014年淄博市建设青贮场所9处,年青贮玉米秸秆约2.67万公顷,并且秸秆还用于生物反应堆、莲藕种植、沼气工程,秸秆还田后,小麦玉米每667 m2产量分别增加10%和12%。平均每667 m2节约开支约300元[5]。

低碳农业(low-carbon agriculture)与石油农业的含义完全相反,低碳农业遵循农业生产活动中减少碳排放,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和能源结构,将碳排放轉换为碳的固定[6]。同时,低碳农业兼顾土壤中氮、磷等元素的平衡,促进生态农业发展。这一点,珠江流域的桑基鱼塘切实符合低碳农业的标准,高青县的稻米种植以及文昌湖区、张店北郊的小麦玉米种植业遵循低碳农业的原则,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同时,增加农业有机物(如秸秆、牲畜粪便、池塘淤泥等)的用量,在改善土壤环境的同时,减少了碳排放。

2 小清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007年,淄博市被农业部确立为全国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淄博市的生态农业建设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规模,尤其是小清河流域内,生态观光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成果显著。一直以来,淄博市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了一系列的补贴,同时也加强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促进了淄博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 生态农业缺乏有力政策支持,工业反哺力度较弱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生态农业建设对土地要求更高。在小清河流域内,尤其是文昌湖区,虽然经过土地流转将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经营管理,但是土地数量远远达不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条件。以文昌湖区“上坡地农场”为例,通过土地流转了龙口村约66.67 hm2的农业用地,农民将土地流转后选择外出打工,这就导致了生态农业建设环节中农民参与度大大降低,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土地在进行什么农业生产活动。由于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农户缺乏主动性,使得生态农业建设和推广力度大大降低[7]。由于达不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条件,也就无法形成如日本“JAS”生态农业标准的行业规范。

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政策仍然停留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会议纪要等,并没有像日本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相继推出的《可持续农业法》《生态农业推广法》一样进入立法的层面。淄博市农业局发布的2017年淄博市农业工作要点中,提及到“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整建制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相关政策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民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得到收益有限。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为二三产业發展提供劳动力,但二三产业对生态农业的反哺力度没有达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在文昌湖区以及桓台、高青等地,提倡农药化肥使用“零增长”,提倡使用可循环地膜等,这都需要工业的发展与反哺才能弥补减少用量带来的农作物减产的影响。国家鼓励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流转,流转后可对土地集约化经营管理,减少了人工投入。剩余农村劳动力需要工业扶持[8]。在企业招聘和使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上,并没有例如税收、保险、经营等相关优惠性政策支持。其带来的影响就是,流域内的生态农业建设只停留在生态观光农业上,科技含量不足,后续发展缺乏动力。

2.2 生态农业建设与第三产业之间的耦合度不足

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教育、科技、金融、保险、物流等第三产业的支持。就目前而言,淄博市小清河流域内生态农业只是以示范园区的形式建设,并没有大规模地推广。在建设中,基础设施完善、人才培训、科技研发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单单依靠农户以及中小投资者很难实现大面积推广,往往会使这一好的项目半途而废,如文昌湖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就面临着技术和资金上的缺口。就上坡地生态农场而言,整个农场缺乏有效的布局规划,园区凌乱没有次序感。园区内的26.67 hm2荷花湿地,由于缺少栽植技术,造成了大面积的枯萎,使整个园区损失较大。在张店区南部城郊零散分布着一些生态农业园,以采摘观光为主,农业科技含量低、规模太小,处于亏损状态,最直接的原因也是缺少资金、技术扶持。

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是我国支农惠农的重要金融工具,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受损因素较多,导致了农业保险和信贷风险极大。生态农业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农业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虽然一些地方(如文昌湖区、高青县等地)通过土地流转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将土地交给了有实力的投资者进行经营,但生态农业在金融和保险领域缺乏政策支持,风险要比传统农业大,这也阻碍了生态农业发展,使得经营户在现有状况下不敢轻易扩大规模经营,社会资本在无保障的前提下也不愿将资金投入到生态农业建设中去。农产品具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特性,这也使得农产品陷入了恶性循环中,触及到了农业保险和信贷的痛点。

生态农业建设最根本目的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生产生态农产品使农民创收致富[9]。农产品要想尽快占领市场,物流必不可少。尤其是冷链物流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纵观整个流域内,相应配套的仓储物流基地无法满足农产品长时间、远距离的销售,这也制约了生态农业的规模扩大。以高青县蓑衣樊村的稻田蟹为例,稻田蟹属于河蟹的一种,河蟹死后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组胺,误食会使人心律失常、危及神经系统。稻田蟹的冷链运输至关重要。但是,整个村没有相关配套设施,这也导致了稻田蟹只能在本村的农家乐以及近郊销售,无法打开省内乃至全国市场。而且,河蟹作为高附加值农产品,在蓑衣樊村只能作为稻米的附属品销售。在小清河流域内,落后的物流配送设施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2.3 媒体宣传力度及知晓率不足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举措,也是农民创收致富的新途径。不论是生态观光农业旅游还是生态有机农产品销售,以及其他形式的附加值生产都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尤其是生态观光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更加需要媒体的宣传。但是,由于宣传费用以及相关负责人缺乏宣传意识就出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况。

在媒体传播中,传统的电视和广播更具有公信力,受众范围也广。以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和广播为例,淄博市拥有4套电视频道和3个广播频率,没有专门服务农业频道,相应的生态观光农业推广也集中在南部山区的几处知名景点。在小清河流域内,只是在新闻报道中介绍了文昌湖和高青两处景点,相应的广告播出时间也与受众的收视习惯不相吻合,这就给形象品牌的推广造成了障碍。

2017年淄博市推出了淄博农产品品牌标识“HELLO品淄博”,这对生态有机农产品推广是极大的促进。首批公布的名单中不乏蔬菜、水果、稻米、食用菌等农产品,虽然都有自己的品牌,但是品牌推广度不足,市场知晓程度远远低于外来品牌。就像流域内的高青大米、马踏湖区的莲藕、鸭蛋,文昌湖区的大棚草莓等等,品牌化程度低,媒体宣传上只注重本区域的旅游资源,忽视了周边农产品的推广,加上负责人对媒体推广和品牌意识的淡薄,使得这些有机农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农民在这一类农产品上的收入受到了影响。

3 加快小清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农村市场和和农业现代化是解决现阶段小清河流域内生态农业建设问题的关键。依靠市场淘汰一批落后农作物和发展形式,“名优特珍”产品品牌化占领市场。通过科技使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拓宽发展市场。“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经得起检验的农产品和农业发展形式才能使得生态农业建设健康发展。

3.1 大力发展认养农业

认养农业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增值发展模式。简单来说,认养农业是将类似于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的模式搬到现实中来,可以看做是生态观光农业的延伸和创新。同时,认养农业的发展也应当注意自然灾害带给农作物的影响,可以通过前期签订相关协议,使得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便在产生问题纠纷时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解决,使损失降到最低。

认养农业也可以看作是“共享经济”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认养农业,绿色、健康、无污染是市场愿意投资的方向。此外,认养农业解决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最后一米”的问题,无论是从物流成本还是管理成本来说,认养农业都极大地提高了生态农业经营者的收入,创新形式才能使得生态农业发展有活力。

3.2 打造生态观光农业集群,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创建一批生态旅游示范村镇,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鏈。现阶段,生态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更能够吸引工商资本帮助建设生态农业,振兴乡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建设符合产业经济学中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原则。前向则是指为生态农业生产环节提供配套支持与服务的产业或组织。一般来讲,前向可以当做为生态农业提供原材料、技术支持、资金保障、保险支持以及政府政策性扶持来理解。在前向关联中,产业链是个完整的个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互串联,而这些环节是保证生态农业产业能否形成规模效益的关键。后向关联则是指生态农业产品进入市场后所提供的配套支持设施。这里的产品包括狭义的农产品,也包含广义中的旅游产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农产品等。在前向关联中获得了相应的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后,只有进入市场才能获得收益。而在后向关联中,最关键的是农产品的营销以及后续发展。只有通过各种渠道的媒体宣传,让公众对生态农产品逐步接受,市场充分打开之后才能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进入到生态农业产业链建设中,形成良性循环。

4 结语

生态农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多产业、全方位的协同合作。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对淄博市境内小清河流域的生态农业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并结合淄博其他区县的实际情况,借鉴相应的发展成果,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

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市场需求,对于生态农业的参与者与建设者来说,这个市场并不是狭义的本地区和国内市场,而是世界市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制造”逐渐被“中国创造”所取代。拥有大片平原的文昌湖区、桓台县以及高青县可以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辅之以生态观光农业增加就业,而绿色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及出口可增加农民收入。在控制农药化肥用量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利用生物技术达到灭虫施肥的效果,这也是未来农业投资的风口之一。

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管理是生态农业建设的保障,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大规模发展,鼓励城市工商企业下乡经营农业是一个重要途径[10]。生态农业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小农”种植无法满足产业化、集约化的管理经营模式。在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农民由之前的为土地打工变成现在土地的股东,也由之前的“看天吃饭”到现在土地分红。

参考文献:

[1] 杨艳.破解生态农业大发展难题的新思考[J].农业经济,2014(5):27-28.

[2] 秦炳涛.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5(6):104-109.

[3] 曹俊杰,高峰,孙智勇.农业多功能性视域下发展生态与循环农业问题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J].生态经济,2014(6):117-121.

[4] 张秀明,姜志德.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比较[J].农机化研究,2009,31(6):231-233.

[5] 冯光,杨艳,王卫,等.淄博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4(12):36-37,117.

[6] 骆世明.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1-7.

[7] 耿云红.淄博市推进现代化生态农业建设难点问题分析[J].南方农业,2015,9(30):152-153.

[8] 曹俊杰.实现由工业反哺农业向工农业协调发展战略转变[J].中州学刊,2016(11):24-28.

[9] 于法稳.生态农业: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J].企业经济,2016(4):22-25.

[10] 曹俊杰.工商企业下乡与经营现代农业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17(9):63-72.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