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引领信息技术

2019-06-11林碧青

中学理科园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引领信息素养提高

林碧青

关键词:提高;信息素养;引领;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对社会多个领域的深入影响,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愈发明显。尤其在教育领域,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辅助教育的信息化引进成为一条正确的发展途径。其中教师作为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教育信息化的成功或失败。所以为了加速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必要的条件。

1  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从技术层面、道德层面和教学层面三个方向来定义。其中技术层面顾名思义,即重点强调信息技术的了解、认知和运用,以及是否具备信息意识。信息意识主要涵盖以下技能:敏锐捕获多源信息、合理筛选有效信息、正确评估信息价值、高效应用信息创造二次价值。道德层面则旨在各种信息活动约束自身的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研究成果,在不侵犯他人权益的基础上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技术。同时不利用信息技術传播非法信息,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教学层面主要强调教师的自身职责,即具备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各项工具,创造内容丰富、互动性友好的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领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协作,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2.1  大部分中学教师缺乏正确的信息意识

校园网、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普及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教师制作的幻灯片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资源没有合理利用,仍然全部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授课,造成教学质量低下,信息技术也基本没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集中力和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对授课知识的理解,这种落后的思维观念仍然是常态。

2.2  缺乏良好的信息检索和信息整理能力

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知识文库、文献数据库等,大部分教师一方面没有培养成良好的检索技能,一方面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盲目检索,造成各种碎片化的、有价值的信息无法为己所用,常常无从下手。检索技能的缺失,造成无法真正的筛选和获取有价值的内容;盲目检索,对各种信息生帮硬套,精华糟粕全部收拢在一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内容的质量。

2.3  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由于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的陌生感,导致不愿意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缺少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公开课活动上是大部分教师的现状。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现阶段普及信息化教育的重点。

3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3.1  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培训教师信息化技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需要具备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氛围,逐步让教师有条不紊的接触信息化设施和技术,从零到一,从无所适从到灵活运用。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信息技术的普及活动:

(1)面向教师开展针对性的信息培训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教师的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进行强化和巩固。现在学校数字化建设基本达到三通两平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教师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所以要让老师学会应用这些软硬件设备,学会合理应用优质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在具体的研修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研磨。例如,在我们学校,先对教研组组长和年轻人对在平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主题培训,然后让他们利用每周集体教研时间对组员进行有效的指导,以点带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磨,熟能生巧,老师们对信息技术的技能不再陌生,有了自己善长的技术领域,并能适时和老师们探讨自己的信息技术使用心得,无形中提升了信息素养。

(2)消除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错误的思维壁垒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不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利用有趣的短视频、丰富的材料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校应该灌输新型的教育方式理念,突出现代化教育的特点。比如,在我们学校,由于领导的重视,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新媒体、新技术的培训,学会合理使用校园数字化设备,制作微课、教学课件、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创建数字化的平台,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教学,真正做到智慧教学,这样不但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成长,而且也构建了新时代新模式下的信息素养的提升方式。

3.2  学校需要提供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教育价值的舞台

完善的信息化硬件设施,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舒适的空间;正确的信息化引导,驱动教师将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融合为一体。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学信息化的专项评比、信息技术竞赛,积极鼓励教师小试牛刀,大显身手,有效的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督促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逐步提升,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的全面落实,而不是虚有其表,仅在公开课等正式场合进行“表演”,在平时的授课中仍然固步自封。信息技术和其他的知识一样,都需要长期的实践与操练,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比如,我们学校利用录播室为老师参加 “一师一优课”“微课”等教师技能比赛提供了信息技术保障,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创建比赛,教师有了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钻研的动力和意识,提升了信息素养。

3.3  培养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关键因素

即使学校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平台和氛围,教师如果不积极参与,不打破固有观念,效果可想而知。面对信息时代的信息碎片,教师需要具备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发掘信息价值、创造信息二次价值的能力。面对海量的教育信息素材,成套完备的教学课件,只有做到不生帮硬套,不直接窃取,而是对现有的素材进行二次加工,才能真正做到为己所用。教师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一种更加直观的展现知识、传播知识的途径,一种高效合理的学习方式,切不可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总之,信息化的时代需要教师张开双臂,积极主动地迎合信息技术的怀抱,逐步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同时,将信息技术化作一把利刃,消除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加速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落实。教师只有做到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迎接教育的变革,在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才能在教育变革的潮流中运筹帷幄,扬帆前行,才能不被信息化时代所抛弃,才能使教育真正做到信息化,现代化。

猜你喜欢

引领信息素养提高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