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低的原因及对策
2019-06-11邱琴
邱琴
如何引导高职学生认真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稳定及符合办学理念——为社会培育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学生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加强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特别是高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1 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低的原因
1.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是社会中时常有这样一种说话,现在不是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许多大老板、大企业家只是小学生,但仍然有所作为,所以他们忽视学习的重要性。
二是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对社会对其的容纳有一种怀疑,感到前途渺茫、失落和自我轻视,从而学习风气较差。
三是网络使用日益生活化,网络游戏不计其数,学生无法正确使用网络技术。他们不是利用网络技术来学习,了解时事政治,而是成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QQ等,根本没有心思认真学习。
1.2 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是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面对教学对象素质低、能力差,有些教师就将他们定格为不可能教育成功,所以不抱任何希望,随其自行发展。
二是教学创新方式方法不够,一些教师根本不主动去发现和了解学生的特点,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一味地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创新教学方法,造成课堂缺乏吸引力,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1.3 家庭方面的原因
一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将所有心思放在如何减轻家里负担。有的选择自暴自弃,表现不佳,希望退学,出去打工;有的申请勤工助学,集中精力赚钱,对学习不重视。
二是家庭富裕的学生,从小衣食无忧,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认为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随意放纵自己的行为,非常反感学习。
三是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现象特别严重,使孩子从小就在不和谐的家庭长大,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尽管来学校读书,但心理包袱大,心思很难集中于学习,所以时常会产生心理问题,有的直接申请退学,有的即使在学校学习,但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1.4 高职学生自身原因
得过且过混张文凭。这种心理在高职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中较为普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考试失利者,他们大部分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方面比较欠缺。即使就读高职也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他们心目中,只有考上本科院校才能出人头地,才会有出息。而高职院校无论是在校园外部环境,还是在教学条件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在与考上本科的高中同学的交往中,看到了这种差距,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读高职很没面子,看不起自己,甚至看不起就读的学校和老师。在这种妄自菲薄中,他们的意志日渐消沉,更加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培养高职学生学习兴趣几点建议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既充当教师的角色,又充当学生父母的角色,还充当学生朋友等角色。结合自身辅导员工作实际以及学习所获得的宝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师生共同明确职业教育,走出误区
职业教育并不是就业教育,也并不只是为市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而是如黄炎培先生所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四个:一是某个性之发展;二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會之准备;四是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最终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辅导员应通过知识讲座、思想教育、聊天等方式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学与不学都能有所作为”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多与任课教师交流,做好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建议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辛苦,积极配合老师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加强辅导员自身学习,做学生热爱学习的好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文化知识和心理素质,而且需要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正所谓“打铁更需自身硬”,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适应高职学生求知欲强、视野开阔的特点。老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看到老师勤于学习,热爱学习,学生也会随着老师的步伐不断前进。
2.3 深入实际,做到“三心”教育
辅导员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低这一严峻问题,必须及时给予细心、耐心、爱心的思想教育。例如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当学生因家庭困难,负担过重提出退学时,辅导员必须细心、耐心地加以引导,为学生分析出退学只能暂时减轻家里负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学生自身来分析,既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也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出去打工,但打工能打一辈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倘若从现在确立好学习目标,顺利完成学业并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同时也能让家人过得更好。目前,我们必须坚强地面对困难,学校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很多,何不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来争取,这也是减轻负担的方式。当了解学生父母时常吵架,甚至已经离异的情况时,进行及时的爱心教育。通过面对面交谈、打电话、发信息、聊QQ等方式去关心、爱护他们,鼓励各班委干部有意识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深深感受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组成的大家庭也是非常温暖的。同时能渐渐明白父母不和,儿女只能尽力协调,若不能挽回那也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能尊重他们的选择。但我们必须坚强,因为我们已不再是孩子,完全可以靠自己。当学生违纪时,需及时耐心教育。例:曾经所带的学生虽旷课,但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听他说明原因,从而让他真切感受老师的关爱。第二次因母亲生病住院没来得及给我请假,但第二天主动来说明原因,请求老师原谅。通过以上情形,我们可以看到高职学生已具有成人的思想,懂得感恩,仅靠打骂、处罚等方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从思想上来引导他们,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那么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4 懂得转换角色,尊重和理解高职学生,培养他们自觉成才的自信心
辅导员在和学生的交往中,一定要真心实意,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做到以心交心,诚信和谐。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敏感的时期,个性张扬,自尊心强,但有思想,重感情,俗话说,“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花”。
1)极力营造激励氛围,建立激励机制
以毛遂自荐的方式选出班团委干部,以身作则,帮助大家明确职责,增强宗旨服务意识,制定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制度,赏罚分明。鼓励他们履行职责的同时,要求必须认真学习,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通过奖励优秀、树立典型激发学生斗志,让每名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身处一个求上进、求发展、求先进的优秀班集体,不容自己出一点差错而影响整个班集体的荣誉。
2)极力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调动学习兴趣
一是认真开展入学教育,帮助高职学生矫正入学心态。通过讲解人生规划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明确为何上高职?如何上高职?上高职何为?
二是告知各项评奖评优的条件,除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积极思想外,学习成绩非常重要,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努力学习将所有奖项收为囊中之物。
三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组建语文、英语、书画、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院系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发掘自己的潜力,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鼓励学生正视社会竞争,拓展知识,积极备战
马克思提出:“以往的哲学关注的是如何解释世界,但关键是如何改造世界。”目前我们虽生活在校园这个小环境里,但终有一天会踏入社会,接受现实的挑战。 “逢进必考”已成为寻求工作的前提,所以除了学好学校安排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之外,更应拓展知识,掌握关于面试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等。言外之意就是在学校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时迎接挑战。
3 结束语
总之,无论提出怎样的方式方法来改善高职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他们学习的学习兴趣,都离不开辅导员的“三心”思想政治教育,都离不开辅导员作为家人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都离不开辅导员作为朋友一样去理解、帮助他们。也希望辅导员能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解决他们遇到的一切问题。笔者认为,辅导员有发挥这一德育角色的先天优势,能在大学生中进行基于学生主体的、内容丰富具有時效性的、针对性的教育,并根据情境灵活运用和发挥。
(作者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