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19-06-11全烽岐

知识文库 2019年2期
关键词:表现力钢琴演奏钢琴

全烽岐

钢琴是我国音乐教育课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钢琴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技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想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就显得尤为关键。如果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具备良好的音乐表现力,那么能够更好的提高其演奏效果,进而使得学生整体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就目前来看,在钢琴教学中,有些钢琴教师多侧重于学生钢琴弹奏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就使得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弹奏技巧,但是却难以表达钢琴作品的情感。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多重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本文就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

钢琴有乐器之王之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学习钢琴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钢琴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和关注。在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是一门尤为重要的学科,钢琴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钢琴伴奏、独奏等音乐技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的审美取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钢琴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钢琴技巧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而就目前钢琴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业余钢琴教学还是专业钢琴教学都普遍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很多老师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在钢琴演奏中难以完美诠释音乐作品,无法做到真正的有感而发,演奏缺乏一定的情感。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在钢琴教学中就必须把提高音乐表现力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善于对音乐作品进行思考和研究,从多方面吸取营养。

1 音乐表现力概述

音乐表现力简单来说就是音乐的呈现状态以及随之散发的艺术感染力。在乐器演奏中,作为演奏者仅仅具备演奏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将作品情感、自身情感结合作品本身进行表现的能力,只有这样,演奏出的作品才能够具有灵魂,具有灵魂的演奏作品一定与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在乐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将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发散性的音乐思维融入到技巧中,从而使得作品具备丰富的情感张力,这样作为听众也能够从表演中获得心灵的共鸣。音乐作品本身的属性及内容是音乐表现力的基础,而音乐的深度则取决于演奏中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在钢琴演奏中亦是如此,作为演奏者不仅需要对音乐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属性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对音乐作品更深一层的意义和情感有所感悟,这样才能够充满情感的将音乐作品表达出来。在钢琴演奏中,对于演奏效果的评判标准,不仅需要考虑到演奏者的技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而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在具备娴熟的技巧的同时,还具有自身对音乐的感悟和思考,将这种思考与感悟与技巧相结合,作品才能够具有灵魂。

2 培养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意义

在任何乐器教学中,培养音乐表现力都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音乐表现力是乐器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音乐表现力的乐器演奏也就是缺乏灵魂和情感的演奏,难以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同时也无法让听众产生共鸣与感慨。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也需要提高对音乐表现力培养的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思维,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

音乐表现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想象的发挥、情感的表现、共鸣的产生。就想象的发挥而言,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钢琴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在钢琴学习中,想象力尤为重要。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决定了其演奏的钢琴作品是否能够更好的表达情感。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实现情感的传递。就钢琴演奏而言,情感是作品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演奏,其演奏出的作品必定无法吸引听众的情感共鸣,进而无法取得完美的演奏效果。因此,在钢琴演奏中,作为演奏者需要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再次创作的效果。这就需要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表现情感,达到音乐表现力培养的目的。就共鸣的产生而言,这是钢琴作品最为核心的作用。钢琴作品只有产生了共鸣,才能够使得演奏者及听众感受到钢琴的艺术美,并激发自身对钢琴作品的感悟。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可以使得钢琴作品共鸣产生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钢琴作品有更深层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提高钢琴演奏效果。

3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果学生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就能够更好的将情感和技巧相结合,使得钢琴作品更加丰富更加具有灵魂,进而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钢琴综合能力及音乐素养。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作为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能够更好的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3.1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就目前我国钢琴教学现状而言,很多钢琴学习者并不是因为自身兴趣爱好而选择学习钢琴,比如是为了增加一门技术,为了考级等原因而选择学习钢琴,对于钢琴学习具有较大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所以在钢琴学习中,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学习钢琴技巧,对于音乐并没有好好感受,而有些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也更多的是侧重于技巧训练,缺乏情感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也较为低落,进而整体学习钢琴的质量也难以得到提升。对此,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了解音乐想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然后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进去,更好的表现乐曲的内容,从而赋予钢琴弹奏更强的感染力,进而实现培養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目的。就感受音乐而言,每个人对音乐的感悟都有一定的不同,即使具有良好的天赋,也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和指导,不断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比如要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通过听力训练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进而使得学生对所学的曲目形成敏锐的听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训练。不同的钢琴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姿态,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多欣赏一些经典音乐,对各种类型、派别的音乐进行聆听,不断的吸取营养,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同时审美能力、音乐素养也能得到提升。当学生对音乐能够有所感、有所悟,那么,在此基础上进行对钢琴的学习,也会更加的顺利和有趣。

3.2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在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果对音乐作品没有清晰、深入的理解,那么演奏的广度也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即使掌握一定的技巧,也无法演奏出动人、完美的作品。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还要重视学生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对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等进行讲解,而不是直接开始技巧教学,当学生带着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学习时,能够更好的投入感情,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巧。另外,在钢琴教學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研读乐谱,乐谱中包含音符、节拍、指法、曲式结构等丰富的信息,对于学生而言是重要的学习指导。通过研读乐谱,学生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进而可以对曲子的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那么在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音乐作品时,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乐曲本身的特征,进而便于掌握和深入理解作品,更好的完成作品弹奏。

3.3增强艺术实践能力

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形式。如果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较低,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是纸上谈兵。对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要做到对乐谱上的每一个标记、符号充分掌握,保证指法的正确性。另外,在钢琴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各种钢琴实践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持续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各种钢琴比赛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商业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弹奏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实时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在未来实际表演中学生出现怯场问题,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弹奏技巧、耐力等多方面水平。

4 结束语

在钢琴演奏中,钢琴弹奏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情感也尤为关键,技巧高超并富有情感才能够更加完美的诠释钢琴作品。而想要钢琴作品充满情感,作为钢琴演奏者就必须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将音乐的情感表现出来,进而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对此,就需要在钢琴教学中重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摒弃一味学习技巧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音符看作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将单纯的手指技巧变为立体的音乐生命。这对于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表现力钢琴演奏钢琴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纸钢琴
纤变墨画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