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常见句群类型及教学策略分析
2019-06-11聂忠霞
聂忠霞
【摘 要】 小学中段是从低段到高段的过渡时期。表现在写作方面,则由写句实践向篇章写作过渡,句群和片段的练习成为沟通二者的桥梁。这一时期课本中出现了大量结构清晰、语言优美的典范片段,是执教的好素材。本文从小学中段(三、四年级)常见的句群结构出发,探讨句群教学的策略,意图提高学生的段落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并为其完整的篇章阅读与写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 句群 类型 教学方法
一、句群的概念及教学意义
1. 句群的内涵解读
所谓句群,是以有组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最简单的句群要由两个句子构成。有时候,一个句群就是一个自然段(小节)。值得注意的是,句群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有些段的结构、篇的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小学阶段常见的句群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连续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因果式结构、转折式结构。
2. 句群训练的意义
三年级是小学低段向高段过渡的年级,学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些特点。比较明显的,如在语言表达和认知上往往呈现出点状的、浅层次的思维,分析问题依然从个别词语、句子入手,对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整体上的认知,不能鸟瞰全文。因此在阅读理解和表达上往往不全面、逻辑不严密。甚至因为中低两段语文教学目标层次不鲜明、落实不够有效等原因,导致学生出现语文学习的“低潮期”,不知道提升点在哪里。
这就需要教师关注中段语文的年段特点,重视关键句、段落、全文结构的学习。而句群的读、写是篇的读、写的重要过渡,是不能忽视的。重视句群教学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虚词、关联词的使用,不断渗透知识点,降低写作难度。
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以句群为结构单位构成的各种层次关系,学习句群的各种内在规律,学会句群的切分和组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进行句群教学的目的所在。
二、小学语文中段常见的几种句群例举及辨析
1. 总分结构
总分句群是小学中段最常见的一种句群。该句群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方面分别叙述。根据句群构成分为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三种形式。段落表达的中心就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在教授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顺势理解每个分句的意思,从而把握结构特点及表达好处。总分句群在表达上思路清晰,读者阅读清楚。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第四段便是经典的总分结构:原野热闹非凡。(总起句)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另外《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海底世界》、《恐龙》等许多课文中均有经典总分句群构成的段落,是执教阅读与写作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很容易将总分句群和概括與具体句群相混淆。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有学生认为第一句是总起句,后面分别从姐姐不怕吃苦、陪孙中山玩、姐姐爱唱歌三个方面来写的。说明学生对总分句群的认识有偏差。这段可能更接近于因果句群(先果后因)。总分句群分句之间往往句式比较统一,分句呈并列关系较多。
还有,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郑和远航》第五自然段: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这段是典型的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形式,也有称为概括与具体句群。这种构段只是围绕中心展开表达,不要求分句之间的格式与关系。常见的小学生写作中如:“我们数学老师可严厉了。有一次,我看错了一个小数点……”“平时严厉的爸爸今天很温柔。他拉我到身前,悄悄地拿出一个神秘的盒子……”类似如此,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都是先概括后具体句群。
简而言之,笔者认为,总分结构可以看成是先概括后具体句群中的一种,总分隶属于先概括后具体。只不过总分结构中那些具体描写中心的分句部分格式更严整紧密,而先概括后具体句群中中心句后面的内容则不一定从几个方面分述,只要围绕中心详细展开即可。另外,总分结构不仅在段落中经常使用,在中高段课文中全文使用总分形式构建篇章结构的课文也很多,例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敦煌莫高窟》、《秦兵马俑》等。教师应该在带学生认知该类型段落后,相机引导学生鸟瞰全文,梳理总分文脉,对于学生从点到面掌握全文有很大帮助,进而影响习作构思。
2. 连续结构
连续式结构也是小学课文和学生习作训练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结构,大多数记叙文阅读和写作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两种类型比较多。
这类句群中出现的比较明显的提示词是“先”、“然后”、“接着”、“再”、“最后”等,或者是表示时间的词如“清晨”、“烈日当空”、“晚风习习”、“五分钟后”、“不一会儿”等。但是在一些描写动作的段落中,往往以一些不同的动词来承接一系列动作。如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有关汤姆钓鱼的那段描写用了一连串准确的动词:
汤姆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
还有《哪吒闹海》中,夜叉和哪吒一战,也用了一连串动词。
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便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不同动词的使用使动作描写更丰富更到位。很多学生在习作中最常用的动词是“把”、“拿”、“有”等比较笼统的词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这种句群结构,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词的使用,改变学生习作中动词使用单一呆板,模糊笼统的现象。
3. 因果结构
该类句群结构分两层,或者先写因后写果,或先写果后写因。阅读时,要找出文中因和果的部分,体会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写作中,无论是先写因,还是先写果,都要把因写清楚。因果句群常见的提示词是关联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由其变化隐含了因或者果的句子。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有的因果句群并没有出现“因为”、“所以”这些提示词,但是巧用问号揭示了因果关系,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中: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4. 并列结构
并列式结构是几个句子从几个方面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或从几个方面分别描写一个状物,使读者对状物有个总体了解。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绝对的前后之分。写作中运用并列句群可以把事情或者状物写具体。
在文章中,经常使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又”、“并且”、“反之”、“我们……,你们……”等词语来表示并列关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第三自然段: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恐龙》这篇课文中有:
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鱼龙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写到: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人和状物中也时常用到并列结构: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鲁迅《孔乙己》)
排比和比喻修辞手法在并列句群中也常用。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5. 转折结构
句群中前后两层意思是相反、对立的,两层意思之间有时用“可”、“可是”、“但是”、“然而”等转折词连接,侧重后一句句意的表达。转折结构在课文和学生平时接触到的阅读文章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更是如此。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孙中山破陋习》)
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可是那晚的情景却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也一直回想在他的耳边。(《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三、句群教學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学习句群,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段落的构段形式、篇章的建章形式,真正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下几点考虑。
1. 随文教学和主题归类相结合
课文在编排上是按照教科书编者的意志组织的,苏教版课文大致是以主题为单位,并不一定兼顾体裁,这给归类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随文教学和主题归类相结合。对于句群的执教顺序可以按照“连续结构——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因果结构”的顺序推进,其中小学中段重点执教前两种句群形式。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一个类型、一个类型地教学。
在随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整篇课文内容后,提出重点句群,进行句群教学。先认识理解,后实际运用。通过句群认知、句群辨析、学写句群系列方法让学生掌握一类句群的结构特点和表达好处。结构化的“类”教学更能清晰地帮助学生掌握一类句群。因此句群专项训练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总分句群专项课,事先选择四五个语段,其中主要是典型的总分句群,也有个别非总分句群。通过认知总分句群(教结构)、分析句群、运用句群(用结构)这种“长程两段式”策略让学生掌握句群的辨识和写作。
2. 阅读感悟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句群的教学无论是专项训练课还是随文教学都应该要循序渐进、反复温习。因为语文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是反复出现的。因此句群的训练和读写要循序渐进、降低要求、逐步巩固。
在整篇把握文章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找准读写结合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写作。例如执连续句群,在分析例文之后,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洗衣服、做菜等熟悉的事件为切入点,练写句群。可对比优劣作品,分析连续句群表达的优势。其他句群教学同理。
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巩固所学的句群,有句群意识,在教学初期,建议能够按照类型定期完成句群训练。找句群、辨句群、写句群这些都可以成为句群训练的作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