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

2019-06-11高婷峰

考试与评价 2019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高婷峰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推进,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重视。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语文教学是一种母语教学,学生在认知上没有障碍,学习内驱力很难被激发,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其问题的解决在于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实现自主的语文学习。本文在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展开探讨的同时,对在形式下教学策略的展开也进行了分析,为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新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只有被激发起阅读的兴趣,调动起积极性,才可能会主动地去学习。相对于那些初中生和高中生而言,小学生的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如果学生对哪门功课或某些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和家长强迫学生学习,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但不会去努力,更让学生产生反感。因此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阅读的兴趣,他们才会付之于行动,才会产生对阅读的渴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一些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故事,给学生留有悬念,让学生课后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整个故事情节,鼓励那些喜爱读书的小学生,带动其他同学,定时在班里举行“读书活动”,评选“最佳小读者”等来激励同学们。这样,使班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起每个小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教学阅读之前,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鼓励学生认真自觉地阅读,然后从中寻找答案,总结分析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教学目标的要求

阅读教学还是以学生为主,所以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好的阅读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阅读和学习的时间,万不可以老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阅读,要做好学生阅读学习中的引导者。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被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启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引导性的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实践,更好的完成阅读活动,体验阅读带来的喜悦。教师在授课中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根据课标要求了解阅读教学时的教学任务,这样才能在授课时更好的把握时间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对于刚入小学的年轻老师来说,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就要多多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學水平。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处于一个基础的位置,很多的字还是不认识的,这也是阻碍他们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认识常用字,提高阅读的效率,拥有一定的阅读量。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楚地知道什么知识是需要拓展的,才能更好更合理的安排时间,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和分步背诵,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

四、读写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就意味着教师首先是参与者,旨在为学生开辟有效对话的途径,提高对话的质量,为写作拓展思路。读写结合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写字、阅读、作文是一个系统。阅读具有吸收功能,为作文提供样式;作文具有表达功能,体现阅读的效果和水平。读写两者相辅相成,读是理解和吸收,写是表达和运用。吸收才有助于表达,在表达的运用中又可以加深理解。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五、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与阅读课文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采用教师范读、课前陪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比如,教师每天清晨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讨论,培养其自主看书的良好习惯。教师的范读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掌握语气、语速、语调等技巧的最有效方法,而且还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不断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想象力丰富,个性突出,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使课内与课外进行有机融合,理论联系实际,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上利用插图进行练习,课外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把在大自然中自己感到有趣的现象、发现的东西等在课堂上进行描述,一开始可能只是简单的讲解,词语也相对匮乏,然后再加入好词好句,慢慢积累就会达到绘声绘色的讲述。

总之,小学阶段,小学生养成自主的阅读习惯,掌握精炼的阅读方法,同时也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他们将会受益终身。小学生通过不断扩大阅读范围,加快阅读速度,阅读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掌握的知识也会更丰富,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震宏.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3(6).

[2] 李红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读与培养学生读的能力[J].教育,2012(12).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