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切教育的根本
2019-06-11杨昀
杨昀
近年来,素质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在众多学者关于素质教育的论述中,大多数都集中于学校教育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家庭及社会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论之甚少。然而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家庭是生活的载体,家庭教育中能否有与素质教育相同的目标订位及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及效果。
1 解析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当前各级各类学校虽把素质教育提高到很高的位置,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还存在许多阻碍。孩子来到世上,思想纯洁如一张白纸,家长在这张白纸上涂什么颜色,孩子的心灵就被染成了什么颜色。当孩子常年生活在家长的鼓励中时,他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当孩子常年生活在批评中时,他也就会经常去谴责他人;当孩子常年生活在敌意中时,他会越来越喜欢与他人斗争。比如说,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对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科学研究,他家里到处是实验机械,一有空就钻进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父亲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家庭良好的创造气氛,对诺贝尔日后走上发明之路,有很大的影响。 “农民怎样对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要强调,从而实现双向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标。
2 正视家庭教育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及部分家长自身素质的限制,目前家庭教育问题颇多,家长应正视家庭教育:
2.1 爱得越多并不是越好。爱得越多越好,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爱不行,滥施爱也会走向反面。溺爱孩子往往会迁就孩子。表现在生活上,就是不满足于孩子的吃饱穿暖,而要吃好穿好。现实情况是,城市孩子的挑食现象越来越严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症大幅度增长,大大高于农村孩子。思想上无原则迁就孩子,该让孩子做的因迁就而不做,能力得不到发展;不该做的因迁就而不制止,孩子容易走弯路邪路。曾经有一位日本的教育家说过,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爱,然而最无私的爱未必是最适合培养孩子的。这样的爱可能会影响孩子,让其变成暴君,或懦夫。
2.2 爱不等于包办代替。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爱真是“无微不至”,凡是能为孩子想到做到的,都代为想到做到,这种做法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限制了他们能力发展,而且养成了孩子惰性的思维定式。思想上的惰性和依赖性,又造成形为上的无能。这种恶果迁移到学习上,造成孩子学习品质不佳,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强,因为学习是不能包办的。
2.3 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但不少父母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一旦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便往往采取下列措施:一是陪读。孩子做作业,或父或母陪在身边“压阵”。这种孩子一旦离开父母,成绩往往一落千丈。因为陪读既不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也不能培养意志和毅力,相反只能使孩子更具依赖性,更缺乏自觉性。二是“辅导”。家长辅导孩子,也不过一两门功课,无法辅导所有的科目。况且,即使能辅导所有的科目,也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三是请“家教”。家教是以知识补偿为主,非智力因素差的孩子,他们缺少的恰恰不是那种补偿。
3 改善家庭教育
家长望子(女)成龙(凤)心切,但由于投入缺乏正确有效的方法,家庭教育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产生“5+2≤0”(意在校学习5 天的教育小于或等于孩子放假2天在家所受的负面教育)的现象。教师们即懂得一定的教育理论,又有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在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等方面往往比家长胜出一筹,因而应主动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往和沟通,协调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引导家长逐步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3.1 幫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价值取向和合理的教育目标结构。变单纯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家庭教育中,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家长普遍都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唯一评判教育的标准。他们都认为,成绩是最重要的。常常会忽视道德、劳动、体育等方便的培养。这是一种错误的倾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不仅需要知识渊博,更加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强壮的体魄,这才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应该说,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也逐渐趋向“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判。家庭教育价值取向打破了陈旧的观念,形成以知识为基础,同时发展孩子的道德、劳动、体育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从而全面去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也是渗透在平时生活之中,让孩子们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教育。
3.2 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艺术。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有效的方法,更谈不上艺术。要么宠爱成性、娇生惯养;要么棍棒相加、“高压”政策,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作为教师有责任通过适当的途径向家介绍和传授一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如: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要抓住时机,适时进行教育;要善于疏导,开渠引流,把疏与堵有机结合起来;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要严格要求孩子,有时也要宽容孩子的过错。适当宽容有时也会起到意外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帮助家长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使我们的下一代在素质教育下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