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研究

2019-06-11沈跃龙代长彬

知识文库 2019年2期
关键词:终端互联网+课堂

沈跃龙 代长彬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自诞生以来便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及行为习惯。同样,它也极大地冲击着高校里的传统教学。课堂上“低头族”不断增多,这不仅严重影响课堂纪律,更是大大降低了教师授课的质量和效果。在当今“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运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这对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几乎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在给人们带来便捷和舒适的同时,也在一次次挑战我们的传统行业与传统观念。当然,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高等教育。

1 高校思政课引入移动终端的必要性

作为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社会活动之一,教育行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如今面临的最大挑战恐怕就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了。手机对于高校的课堂,特别是思政课的课堂造成的冲击和挑战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将其引入课堂,是否有必要呢?

从正面来说,移动终端引入课堂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现如今许多教学用的App都内置了很多有用又有趣的设计。比如枯燥又费时的考勤,在移动终端上只需要轻轻一点或者摇一摇,就可以在一分钟内轻松完成;再比如传统课堂上最难操作的师生互动,在移动终端里也可以通过讨论、留言、投票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既规避了举手的尴尬,也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从反面来说,就算不把移动终端引入课堂,手机在课堂里的存在度有时甚至比老师都高。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许多高校都采取了不同措施加以应对。比如在教室前放置手机袋,让学生将手机放入袋中等等。可以说,大多数的策略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堵。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以至于很多教育工作者感慨,手机简直就是洪水猛兽!没错,既然是洪水,“堵”显然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更应该学会“疏”。因此,既然没有办法将手机挡在门外,那我们就应该大大方方把它们引进来。

2 高校思政课的“逻辑翻转”

2.1 实现了教与学关系的翻转

在我们以往的各种教育理念中,不管是教师主体、教师学生双主体亦或是学生主体,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难以真正改变“课堂是老师的天下”这种状况。老师说,学生听,这是一套固有的教学模式。纵然会有一些学生的参与,也受制于人数和时间的限制,无法改变教师作为教学真正主体的地位。这是传统社会下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必然结果。学生的知识绝大部分只能依靠老师和教材的传授,因此学生愿意扮演知识接收者这样的角色。可是,互联网的到来使得一切都改变了。手机作为一个小小的移动终端,它的另一头连接的却是整个世界。学生几乎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了解到一切他所需要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满足于接收者这个角色,他们更愿意扮演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所以,当学生的参与需求在现实的课堂中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自然就会选择放弃与逃避。而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移动终端,利用其中的教学App,不仅可以实现全班的参与,甚至可以在翻转课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如果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把自己看作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并全身心的参与其中,我想上课玩手机也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2.2 实现了教学方式的翻转

传统的教学都是围绕相对固定的教室、相对固定的上课时间,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向相对固定的学生,以相对固定的形式传授相对固定的知识。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无法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和多样性的互动。但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首先,慕课教学的发展蒸蒸日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率逐步提高。聆听名师讲课已不再是名校学生的专享福利,普通高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一睹大师风采、甚至与其开展线上互动。

其次,学生对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学生有展示自我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大多比较在意别人的眼光,面对面的交流会增加“暴露自己”的风险。因此,这也很好地解释了课堂中举手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的原因。而互联网的教学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匿名的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而又不用担心被别人指责。往往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发言又会引发其他同学的热烈讨论,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创新。

2.3 实现了教学理念的翻转

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反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心地位,然而在现实中,学生更多的是扮演知识接收者的角色。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互动或者实践活动,也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需求。诚然,由于思政课课程性质的缘故,我们更多的需要弘扬主旋律。然而,忽视学生实际需求的单方面理论灌输,只会适得其反,这也是以往思政课抬头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我们也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

从理论上来说,个人的正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重视引导而非强迫。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大成功,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水平较低、信息严重不对称情况下的结果。而在如今互联网较为发达的新时代,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受到来自互联网四面八方的冲击。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所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在新时代下的今天运作起来显得举步维艰。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我们都亟待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确立。而移动终端的引入,是我们當前可以实现这一教学理念的重要抓手。

3 移动终端引入思政课的具体措施

3.1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3.1.1 整合互联网资源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化,无论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自身,都在努力搭建和推广自己的慕课平台和慕课产品。由于各自的实力、经费以及教师特点的差异性,当前整个慕课市场鱼龙混杂,水准也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特点,即便像北大、复旦的精品慕课也未必适合每一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因此,面对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慕课资源,高校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保证资源权威准确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3.1.2 整合教师资源

整合校内的教师资源,组建网络教学团队。老教师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有些更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有着相对权威的地位,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主心骨”的作用;年轻教师有冲劲,对互联网和相关技术的运用较为熟练,对网络教学的新颖形式也有较高的接受度,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互联网资源的开发、整合和运用的“先锋队”作用。因此,将老教师的学识、教学经验与年轻教师的活力、网络技术相结合,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提高授课形式的新颖程度。这无论是对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还是对于老师提高教学水平都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3.2 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3.2.1 利用已有资源,开发新的资源

发展混合式教学,首先必须要有线上资源的建设。对于很多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个绕不开的巨大难题。目前许多学校的做法是请相关的专业团队来负责制作教学资源,但是由于经费太高,难以在各校推广。因此,学校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成为了当务之急。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来看,我们并非要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效果,而是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入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层次的教学资料,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体系。

3.2.2 完善线下活动,检验线上学习

通过线上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通过线下活动巩固、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种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突破了以往只有在教室里获取知识的枯燥环境和单一的学习结构、考核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和考核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这种变化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参与活动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当然,凡事都要辩证地看待。移动终端引入课堂虽然有那么多的好处,但也有很多限制条件。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比如無线网的区域覆盖以及相关网络资源的版权获得。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引入移动终端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的难度、性质和学生的驾驭能力。最后,移动终端引入课堂还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且张弛有度的规章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只有合理的制度才能保证移动终端在课堂中真正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就目前而言,要想真正将移动终端引入课堂教学还有很多困难。但是,这是一个历史趋势。从慕课到微课、从中央到地方。我们每个人都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互联网正在掀起教育行业的革命。而移动终端,作为承载互联网的载体,也一定会在教育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项目名称:“互联网+”时代下安徽省高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jy038。

(作者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猜你喜欢

终端互联网+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
完美终端
酒业传统终端向资本血拼迈进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如何防范终端销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