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汉语语言培训班留学生动机管理
2019-06-11周燕杰
周燕杰
来华留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出于融入性动机或工具性动机他们有学习汉语的需要。但是很多人可能从选择长期学历教育转向时间上学制上更灵活的短期汉语语言培训班。扩大短期汉语语言培训班的现有和潜在学生群体,需要多层级的协同努力。政府层级政策鼓励,资金支持,大规模文化交流活动引发“汉语热”;民间组织层级研发APP, MOOC等网络汉语教育资源,丰富外国人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直观体验,创造或加强学习汉语的需求;学校层级完善课程设置,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保持在校留学生持续学习汉语的动机,发挥品牌效应。
1 研究背景
按照教育部发表的来华留学生数据,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量超过44万。来华留学生生源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按洲别来统计,59.84%的学生来自亚洲,16.11%的学生来自欧洲,13.91%的学生来自非洲;8.6%的学生来自美洲,还有1.54%的学生来自大洋洲。关于来华留学生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增长速度高于各国平均增速。还有一个变化是来华留学生不再是以学习汉语为主,选择学习教育、理科、工科、商科等其它学科的人数不断增加。汉语专业是2016年专业选择排名第五。此外,2016年的非学历留学生人数是232,807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来华留学生因为学习或工作的要求需要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但是很多人可能从选择长期学历教育转为时间上学制上更为灵活的短期汉语培训班。
短期汉语语言培训班是个待开拓的教育市场,有很多机遇同时也充满挑战。随着来华留学生和外国雇佣人员的增加,可以预见短期汉语培训在未来是有前景的。因此,关于短期汉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研究不应该继续被忽略。本文将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短期汉语语言培训班学生的动机管理作为讨论主题,探讨保持和扩大短期汉语培训班学生规模的途径。
2 多层面提升短期汉语语言培训班学生学习动机
2.1 政府政策推动
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制度对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中国留学作用明显。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奖学金投入。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来华留学生中有49,022个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他们来自183个国家和地区,占到了留学生总数的11%。获得奖学金资助的学生人数比2012年的数量增加了70%。2016年获得奖学金人数最多的前5个国家是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越南和泰国。而获得奖学金的留学生有61%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个情况与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大量增长有因果关系,证明政府奖学金的撬动效应。
此外,政府机构和相关协会为了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宣传中国文化也组织举办了很多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例如由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等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大乐园、“水立方杯”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和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国家汉办主办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等。这些国家级的活动规模效应明显,据国家汉办官方网站的数据,“汉语桥”三项比赛参加预赛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九万人。通过此类比赛活动为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激发了他们来华留学和学习汉语的热情。
2.2 汉语学习网络平台开发建设
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的时代,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终端设备从互联网获取知识与信息。为了最大化受众,教育界各种学科门类积极利用新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公开课、针对课程开发的APP、MOOC,微课等都是成功的范例。汉语国际教育的专家学者们也在努力开发建设汉语教育的网络课程和平台等。例如,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在2016年推出了全球首个HSK(汉语标准化考试)慕课课程“Chinese For HSK”。课程目前吸引了数千名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线学习汉语。国家汉办建设的网络孔子学院也是一个影响力很大的在线汉语学习平台。注册学员超过60万,它有约4000多名开课老师,7000多个在线学习课件,各类有关语言单项技能训练和中国文化的微课。
汉语网络教育资源丰富了学习内容,扩大了汉语学习者群体。总的来说,各种微课、MOOC课程、移动终端的APP还是初创期,它们是面授课堂的有益补充,解决生源地理位置分散,对外汉语教师师资不足等问题,并不能取代面授课堂的存在。实际上,在设计各类网络汉语学习资源时,可以参考游戏类软件设计时使用的粘性度设计,使用逐步升级闯关,及时奖励等策略吸引更多的學习者,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虽然现阶段汉语网络学习资源是面授课堂的从属工具,但是未来也可能形成竞争关系,所以它们也会促使教师们优化面授课堂,留住学生。
2.3 学校课程设置
尽管以汉语为专业的来华留学生比例下降,但是其他专业的留学生有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需要学习汉语,他们更可能选择学制灵活的短期汉语培训班。另外还有数十万的非学历留学生,众多的外籍雇佣人员和家属等。这些人群都是短期汉语培训班的潜在目标市场。目前国内高校、社会办学机构开设了五花八门的短期汉语培训班。例如:北京大学的汉语进修项目是4周到8周,招生对象是18-50岁间高中文凭以上的学生。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短期培训班是2周到7周,招生对象是16-60岁的外国人。尽管短期汉语培训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教学安排难度大,绝不能把它们当成“现金牛”项目,如果学生感到学不到东西,学习汉语动机减弱,甚至未来不会再选择来华留学,那么长期学历教育的潜在客户也流失了。
只有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管理上,分级教学,每个级别有完备的教学大纲,考核形式多样化,即保持继续学习汉语的信心,也形成适当压力保证学生对汉语课学习目标投入时间与精力。课程设置上,引入直观文化体验项目或者介绍中国国情的知识讲座,正面积极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增强学习汉语的动机。学生管理上规范、高效。留学生事务必然涉及签证、宗教、习俗等问题,设置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专职人员帮助留学生处理这些事务也是增加正面体验,鼓励他们留在中国继续学习。
3 结论
动机是二语习得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还是两者兼具,有了足够强的动机,学习者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做出努力并且坚持下去。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习汉语的动机。这个任务需要政府,民间组织,学校协同合作,方能取得良好效果。政府层级政策鼓励,资金支持,大规模文化交流活动引发“汉语热”;民间组织层级研发APP, MOOC等网络汉语教育资源,丰富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直观体验,创造或加强学习汉语的需求;学校完善课程设置,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保持在校留学生持续学习汉语的动机。
(作者单位:广东东软学院国际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