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理解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019-06-11张思京

湖湘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党的领导

张思京

摘要:党的十九大指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深刻理解、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用高度的自律与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每一项工作,是新时代赋予共产党人的重大使命。

关键词: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政治领导力量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9)02-0069-12

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十九大修订的《党章》鲜明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什么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什么要坚持、怎样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既是重大思想认识问题,也是重大实践课题。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内涵与要义

(一)首要前提:“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这一科学论断涉及政治领导、政治力量、政治领导力量三个关键词,以及“最高”的深刻内涵。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理解党领导一切的钥匙。政治领导是党的总领导,是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总纲总揽,是党的领导政治性的必然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是实施政治领导的唯一主体。党依靠党章和宪法赋予的政治权威权力,确立并落实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宏观控制,进而影响到微观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从而落实和保障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国家政治生活中政治力量不止一种,党是核心政治力量。在党周围,还有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台联、青联、文联、残联、科协、记协、对外友协、贸促会、法学会、红十字总会、欧美同学会、黄埔同学会等团体,国家政权机关也属于政治力量。所有政治力量,都接受核心政治力量的领导。8个民主党派党章都做了明确规定,如九三学社章程:“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党实现政治领导的载体,包括党的部门、党的组织,党领导的国家政权组织,民主党派以及其他所有团体组织。政权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党施政;民主党派通过民主协商、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实现政治价值,将其政治影响融入党的政治领导;工青妇等组织通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些政治力量,既是接受党政治领导的客体,也是落实党政治领导的主体。

党实施政治领导的方式,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领导是前提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主题和主线,依法治国是路径和方略。党实施政治领导的手段主要有政治动員、思想主导、法纪约束。党运用政治权威进行政治动员,以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目标进行政治引导,赢得被领导者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而自愿服从和主动配合。党的政治目标与人民的意愿完全一致,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运用政治权力主导思想意识形态,使党员保持信仰、固本培元,使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德治。党的政治权力还表现在党通过纪律管理党员,通过国家机器管理公民,两种手段都具有强制力。

党是最高政治力量至少包含以下几层含义:其一,只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政治领导力量,其他政治力量都不是政治领导力量。其二,其他政治力量发挥政治作用,以与党的目标一致为前提,其最终指向具有高度一致性。其三,其他政治力量发挥政治作用,是党政治领导的贯彻和体现。其四,民主党派除了以上特点外,还有对党的监督建言。综上所述,中国有多种政治力量,政治领导力量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唯一”自然是“最高”,强调“最高”,是其绝对权威、绝对力量的准确表述。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与毛泽东关于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的论述及《党章》关于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规定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既然已明确党是核心力量、领导核心,为什么还要提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呢?第一,如前述,各种政治力量政治地位不是平等的,党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其他政治力量处于绝对被领导地位,这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政治前提。第二,“核心”内涵一般不是能直观感知到的,各种政治力量环绕团结在核心周围,在视觉直观上给人平面、对视印象,久而久之会影响到深层次的心理认知。“核心”基础上提“最高”,由“平视”转变为“仰视”,更能诠释定位。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中,坚持党的领导包含在“两个基本点”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中,尽管“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但这一核心内容没有单独提出来,其极端重要性的显示在客观上受到影响。“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回归本意,饱含深意,突出政治内涵,占据政治制高点,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首旨。

(二)最高原则:“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中居于统帅地位,既是首要方略,又是最高政治原则。

领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关键在于“一切”两个字。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党领导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党领导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的政治原则、政治建军的核心要义、强军思想的重中之首;党领导市场经济工作,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发挥经济政治两方面优势,确保经济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领导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党领导立法,审定立法规划,提出立法建议,审批重要法律法规指导原则,决定立法重大问题,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切实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作用,把党的主张、人民意志变成法律规范,使之成为全党全民共同的遵循,并且,党直接领导和开展党内立法工作,推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结合;党领导政法,国家专政机关包括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反邪教机构、武装警察部队等相关的部门,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工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政法各单位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党领导文化艺术,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实施宏观指导,把好文艺方向,党委宣传部门统筹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抓总,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文联、作协等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格局;党领导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教育为人民、为党治国理政、为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党领导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核心上层建筑,是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夯实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管干部,政治路线确立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制定干部工作政策,主导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和推荐重要干部,确保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总而言之,党领导一切工作,部署一切工作。

(三)核心要旨: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治理好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根本保证是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并入一句话阐述,说明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坚持党中央权威,必然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党中央权威。坚持党中央权威,就是坚持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最高权威。列宁指出,“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1]“任何革命运动,如果没有一种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的领导者组织,便不能持久。”[2]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大正式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维护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更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首要政治纪律。2017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时明确: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主动将重大问题报请党中央研究,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并及时报告落实的重要进展,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从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做起,从最高政权机关党组织做起,为全国各级党组织坚持党中央权威树立了标杆。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就是全党服从中央。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核心是全党服从中央,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该由中央作出决定的,其他党组织无权僭越决定,“涉及全党全国性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和解释。各部门各地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3]13中央作出的决定,全黨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对党中央作出的决议和制定的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向党组织提出保留意见,也可以按组织程序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党中央提出。”[3]13“全党必须自觉服从党中央领导。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民军队,各人民团体,各地方,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其党组织都要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3]14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好“四个看齐”,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以及自行其是、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重大问题请示报告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一项重大制度约束。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组织及省区市党委定期向党中央报告工作;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或重大决定及时请示报告;执行党中央重要决定情况专题报告;突发性重大问题和工作中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省区市党委在党中央领导下工作,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接受党委领导、向党委负责,向党委请示报告。

(四)题中之义: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以“众星捧月”“中军之帅”阐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总揽全局是党在政治力量格局中核心地位的体现,是“最高政治力量”的必然要求。“协调各方”则体现了党总揽全局、实施领导的工作着力点。

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需要注重以下几大环节。一是科学决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决策难度越来越大,既不能“拍脑袋”,又不能“开旧方”,更不能“越底线”。这就要求加强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研判,增强决策前瞻性预见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协商、听取意见,增强决策针对性科学性;加强务实苦干、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决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人民中心。党的事业终归是人民的事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表达。始终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坚持民需是第一信号、民心是最大政治,知民心、惠民生,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持续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依法执政。立足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加快构建统一透明、规范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实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四是用好干部。《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用好思想建党传家宝,加强思想教育,补钙强骨、固根守魂,守护好建党兴党强党的生命线;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营造山清水秀政治生态。过去对干部的要求,存在强调“公仆”忽视“骨干”,强调奉献忽视关爱的偏差,应全面准确理解党章关于干部的定义,把“骨干”地位与“公仆”要求完整结合起来,在政策上明确干部队伍在整个社会阶层中应当享有的与“骨干”相适应的待遇水平,同时加强激励鼓劲、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工作。

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必须与必然

(一)掌握领导权是一切政党与生俱来的追求

政党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并且发展到高度组织化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认为,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利益意志的代表,是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掌握领导权是政党实现政治目标、政治主张的必由之路,政党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就是政党力求自身强大以争取并巩固领导权的过程,领导权是政党领导的核心。政党的领导行为包括两个层面:在党内,党的中央机构统一全党的意志和行动,以期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在党外,党最大限度影响各类政治力量,争取最广泛的支持参与,以期实现党的政治目标。一旦掌握政权成为执政党,任何政党都不会轻易放弃领导权,这是执政党遵循的一般规律。

目前世界上195个主权国家,除极个别实行政教合一体制或人口极其稀少的国家外,无一不是由政党来领导,并形成了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议会选举决定执政党、共产党一党执政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两党制或多党制被西方奉为具有普世价值的政治制度,但近几十年来,社会团体大量兴起,民意表达渠道空前广泛,越来越多的政党奉行中间路线,其最初的政治追求往往放在了次要地位,政党团体化、团体政党化趋势明显。这是西方政党制度开始走向衰落的一个标志。而以社会主义中国为代表的坚持共产党执政、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正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掌握国家权力,领导党和国家事业,这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又是《宪法》和《党章》的规定,有着合理的历史逻辑和充分的法理依据。在党的领导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与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良性互动,有力打破了现有世界政党制度格局。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的建党原则

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区别的重要标志还在于,它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实现“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无阶级、无私有制的新社会”[4]200这一政党史上最宏大目标,客观上要求党的组织比其他任何政党更联合、更团结、更强大。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旗帜下,《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部分“资产者与无产者”、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均是围绕“联合”阐述党的目标纲领和斗争方式。在这个世界性政党体制内,各国共产党都是其支部,中共“一大”通过《第一个纲领》短短十五条,其中第十五条就是“联合共产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特殊的历史使命,决定它必须成为进步政治力量的领导核心,马克思、恩格斯1850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这是最早关于党是核心领导力量的论述。这一核心领导力量,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恩格斯最早系统研究并于1873年写出了著名的《权威论》:“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最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这是最早关于党的核心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重大问题上不仅建立了理论,而且付诸于建党实践,确立了以下组织原则和纪律规范:在党的章程上,地方性组织的章程不得与政党的共同章程有抵触;在党的组织机构上,组织机构包括支部按规定统一命名称谓,不得再用宗派名称,不得成立与共同目标不符的分立主义组织;参加组织的成员在生活方式和活动上必须符合组织目的;在上下级工作关系上,上下级党组织定期联系和报告,“每个区部至少每两个月向总区部报告一次本地区工作进展情况,每个总区部至少每三个月向中央委员会报告一次本地区的工作进展情况。”[4]601这也是最早实施的党内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列宁在此基础上,用民主集中制的原理系统阐述并成功践行了党的集中和权威,强调無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阶级的领导通过党的领导来实现,党是无产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党“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制。”[5]

(三)党的领导定义变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领导认识的深化

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领导的定义,经历了“政治领导”“一元化领导”“党领导一切”“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和“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几个提法。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最早明确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指出,无产阶级“要经过它的政党实现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这是对党的政治领导的进一步强调。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中央做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这是第一次提出“一元化领导”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党领导一切”的思想,1954年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讲话中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962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70年代,毛泽东又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讲的最多、分量也最重的是党的领导。邓小平反复强调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7]341-342在阐述四项基本原则时邓小平指出,“这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7]266邓小平提出了“党要善于领导”问题,而要善于领导,必须突出抓好党的政治领导。邓小平在1980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在阐述党委和政府职能分工及党委对政府的领导时指出,“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7]339“政府工作当然是在党的政治领导下进行的,政府工作加强了,党的领导也加强了。”[7]339-340在阐述党委对企业、学校等领导时指出,“党委摆脱日常事务,集中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监督工作。这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更好地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7]340并指出,这些单位的行政负责人“除了要受上级行政部门的行政领导以外,还要受上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和同级党组织的监督。”[8]340十二大党章第一次完整地定义了党的领导,即“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在一切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十六大党章在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定义的同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和“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第一次提出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概念,并且第一次提出了重大问题“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领导原则和领导方式。十八大党章延续了上述提法,增加了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十九大党章对于党的领导的阐述有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代替了“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的提法,党的领导包含了但不局限于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而是一切都在党的领导之下。对党的领导表述和要求的变化,体现了党在理论、思想、实践上的与时俱进。

(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国际国内经验教训分析复杂形势和重大使命得出的唯一科学结论

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是要不要、能不能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历史。共产主义者同盟只存在了5年多时间,除了反革命势力过于强大等客观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处于初创时期的党的最高领导层,对革命高潮能不能到来、何时到来、怎样到来存在严重分歧,集中统一领导缺乏高度一致的思想基础。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对外部敌人开展斗争的同时,总委员会在内部坚定开展了对普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其中巴枯宁另行成立秘密组织“社会主义民主同盟”,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分裂中央”行为,第一国际经历了生死存亡的严重考验。在总委员会实际领袖马克思领导下,秘密组织被取缔,巴枯宁被开除出国際。

国际共运史最惨痛的教训是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和苏联共产党的消亡。苏共失败,不善于党的领导、自动放弃党的领导是根本原因。在党内出现严重问题时,苏共不是从管党治党上解决问题,而是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政治上,戈尔巴乔夫用“西欧式的社会民主思想”改造苏共,动摇了党员理想信念根基,使苏共逐渐丧失引导改革和发展的能力。组织上,先是实行差额选举,唤起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投入政治热潮,导致政治经济秩序全面失控;后是宣布共产党是议会党,实行总统制。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苏共中央解散,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苏共的教训警示后人,任何改革包括政治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前提;党的领导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任何局部的放松,都会带来全局性的严重后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也经历过多次重大考验。与苏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党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在早期,党先后经历了罗章龙、张国焘分裂党的严重事件,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高岗、饶漱石及林彪、“四人帮”等事件。改革开放以后,党直接面临着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尤其是政治领域、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些领域、部门,也出现了对党的领导含糊其辞、语焉不详现象,导致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党和国家内部出现了严重隐患和重大风险。全党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解决中国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党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必须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党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顽强的意志品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从根本上扭转了局面,显著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十九大在总结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鲜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做出了战略性部署,相关论断写入了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与最大优势,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响亮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尤其是总结我党自身发展和执政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以及冷静分析肩负的伟大使命、面临复杂局面和重大挑战基础上做出的唯一正确结论。

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自律与自觉

(一)在澄清模糊认识基础上形成自律与自觉

1.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的基础,统一思想是更高意义上的解放思想,二者相互融汇,循环往复,不断递进,螺旋上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97年辉煌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的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这一思想体系形成后,全党的首要任务就是用它来统一思想、武装头脑,使之转化为指导伟大实践的利器。党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457万个党组织,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统一思想的任务尤为重要。这要求党员干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于一切工作实践;把解放思想作为必由之路,坚决破惯例、止惯性,破除思想行为和体制机制存在的各种弊端,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时要防止借解放思想之名各自为政,破坏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防止打着统一思想旗号僵化停滞、远离实际、空喊口号,损害党的生机与活力。

2.统一政令与实事求是。统一政令,就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实事求是与统一政令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过去党和国家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思想和工作统一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之下,充分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把握、对经济建设、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的深刻把握。坚持全党一盘棋,是最大的实事求是;贯彻好执行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3.“领导一切”与“一元化领导”。党领导一切工作,不是简单复制“一元化领导”。根本的相同点在于,党的领导是一切胜利之源。“一元化”领导体制对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推进“四个伟大”、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就牢牢把握领导权这个核心问题而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一元化领导”的加强版、升级版,该强化的旗帜鲜明强化。但是也有着重大区别。进入新时代,党的领导面临新的历史环境、任务使命,拥有更全面更坚实的工作基础,党已经深刻把握了经济建设、政党建设、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和政权机关在党领导下依法履职各司其职工作机制。过去“一元化”初衷,并不是党包揽一切,周恩来曾明确论述:“党应该领导一切,党能够领导一切……我们所说的一切是说党要管大政方针、政策、计划,是说党对各部门都可以领导,不是说一切事情都要党去管。至于具体业务,党不要干涉。”但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使党没有能够很好实现这一初衷,由于多种原因主要是文革的发生,“踢开党委闹革命”“砸烂公检法”已经严重削弱了党的领导,这种状况下,党又不得不代替和包办政府部门的具体职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弊端。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加强党的领导,变成了党去包办一切、干预一切;实行一元化领导,变成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变成了“一切统一口径”。邓小平还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7]328-329新时代“党领导一切”完全可以避免过去出现的弊端:党领导的内涵,突出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而不是包揽和包办一切具体事务;党领导的主体,是严密、健全的党的工作机构和党的各级组织,包括设在政权机关的党组织;党领导的方式,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支持和保障各类政权机关依法依规履行职能;党定政策做决策的原则和方法,是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4.党政分工与党政分开。当年邓小平强调“党政分开”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语境,基本含义是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党改变包揽一切的领导方法,与政府和其他组织职能分开,党集中精力抓政治领导,放手让政府部门充分履行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针对的是严重存在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目的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但是,一段时间里,随着精力、要素等向经济工作中心集中,一些地方和领域党的领导有所放松,出现了虚化、弱化、缺失的状况。党的十九大果断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回归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本意,是对过去理论和实践上出现偏差的拨乱反正。按照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政治原则处理党政关系,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更没有党政分家。在党的领导下党政有合有分,合与分是辩证统一。“合”是绝对的,“分”是相对的;“合”是原则,“分”是方法;“合”是大局,“分”是局部。“合”是所有政权机关都在党统一领导之下,一切工作都是党的工作,党政统一,政令统一,目标一致;“分”是党集中精力管大事,政府按照党的要求履行行政职能,承担日常行政工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以“党政分工”代替“党政分开”,可以有效避免再出现将其理解为党政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避免将政府简政放权错误推及为执政党“放权”。

5.党的领导与市场机制。经济工作有两只手,无形的市场机制、有形的政府引导。广义上说“政府引导”即“党政引导”。市场机制并不排斥党的领导,相反,市场机制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目标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优势,为经济建设定向把舵;党的领导核心是主导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尊重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决市场机制逐利性特征决定的可能造成公平正义缺失、市场信号失真的问题;党的领导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改变仅靠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的方式,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依法调控治理经济;党的领导为经济工作提供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是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党的领导为经济工作提供持久动力,能够形成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统筹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办落实机制;能够保障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能够有效治理腐败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二)在健全制度机制中强化自律与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8]落实党中央关于制度机制建设部署的过程,就是强化自律自觉的过程。

1.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2014年8月中央发布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实施方案》聚焦体制机制,突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四个方面26项改革任务: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包括党内生活、党委工作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包括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包括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党员队伍建设制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集聚人才体制机制、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锣密鼓、稳步推进。

2.推进党政机构改革。此次机构改革不再提“政府机构改革”而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到地方提“党政机构改革”,寓意深远。改革目标是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核心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此次改革无疑是历史上最宏大的机构改革,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3.健全领导市场经济工作机制。党领导经济工作,重在抓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党委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实现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推动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4.坚持民主集中制。处理好党委与行政、党委与党组、“班长”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落实行政向党委负责、党组向任命它的党委负责、班子成员向“班长”负责。党委在本区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毫不含糊领导一切工作,所有机构单位毫不含糊服从和接受党委领导。党委书记当好“班长”,发扬民主,善于倾听,防止独断专行,形成整体合力。行政班子成员首先是党委(党组)成员,其次是行政首长;首先是领导集体一员,然后是分管负责人。

5.支持和保障政权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立法机关在党领导下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法律法规,为“善治”提供“良法”保障,党的组织和党员要模范遵守;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办理案件,党组织不得干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部门承担大量具体行政工作,党委不包揽政府具体事务。日常工作中党委与政府联系更为密切,决定事项的边际难以准确区分,一些地方动辄采取常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四大家”联席会方式决策,会海现象、陪会现象突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规则规程。

6.坚持依规治党。打铁必须自身硬。管党治党的准绳是纪律和规矩,经过努力,党内法规四梁八柱已经构架,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学法学纪,知规矩明红线守底线;监督执纪部门切实抓好党内法规贯彻落实。要认识到,依规治党,“规”就是法,一国之内,统一于中央党内法规之下,一省之内,还要统一于省委地方党内法规,防止政出多门、层层加码,防止标准不一、量尺偏差。坚持严问责也慎问责,尤其对基层干部、对某项具体工作失误谨慎问责,允许试错纠错,更好运用“四种形态”。

(三)在党的政治建设中提升自律与自觉

在党的视野下,一切工作都是党的工作,一切工作都是政治,要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政治建设基本前提,严格遵守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政治生活基本规范,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带动党的其他纪律真正严起来;把构建积极健康政治文化作為政治建设重要内容,建设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价值观,“激浊”“扬清”两手抓,最大限度压缩党内不良行为生存空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把增强党的执政本领作为政治建设的有力检验,不断提高“八大本领”,使党的领导干部既政治过硬,也本领高强。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3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3.

[2]列宁全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34.

[3]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25.

[6]赵刚印.“党领导一切”是怎么来的[DB/OL].(2017-11-14)[2018-11-21] http://www.cssn.cn/glx/ldlyj/201711/t20171114_3741449.shtml

[7]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DB/OL].(2018-06-30)[2018-11-21]

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8-06/12385521.htmlqq-pf-to=pcqq.c2c

责任编辑:谭桔华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党的领导
科技看百年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一致性的认识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