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2019-06-11陈波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2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数学

陈波

[摘           要]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这对中职数学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一直困扰着我们,参加《经济政治与社会》优质课建设课题组的实践让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现结合参与德育组《经济政治与社会》优质课建设过程的探索与实践,浅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关    键   词]  德育渗透;数学;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204-02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德育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育的核心。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自然会受到数学学科特点的限制,它很难像一些其他学科一样用语言、故事、视频等手段渗透德育。所以,如何把数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诸如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热爱科学、坚持真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正确的世界观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一直是困扰数学教师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渗透德育呢?本人认为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

一、理念上,教师不能“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标准,德育渗透一定要注意策略性和可行性,不能“喧宾夺主”。

然而,在教学中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不能机智应对教学过程。教师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以至于课件与所传授的知识不相吻合。当课件“误导”学生的思维时,教师不应让课件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而是要及时调整教学(问:是调整内容,还是手段、方式?),机智面对课堂教学过程,如可利用一些实物或图例正确引导。教师以多媒体(手段或形式)主宰教学(内容),不能直面生成,引发学生的思考,试问:这样的课堂有效吗?实践证明,能否上好一堂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不是精彩的课件。学无止境,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示范者和引导者,应该坚持终身学习,在不断学习中努力充实自己。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适量、适时、适度地使用课件辅助,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案例,充分利用多媒体“铺高”学生的起点,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 “桃子 ”。但对于一些要学生独特体验的内容,我尽量不用多媒体 “画蛇添足”“喧宾夺主”。

只有认真贯彻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并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思想或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接受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上,要立足于学生心理特点

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背景等因素,其还不能真正理解爱国主义是什么,社会公德又该怎么做。学生在中职阶段的德育目标之一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各科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地渗透行为习惯教育。

本人的体会是离开家生活但独立性仍有待提高的学生大部分还是渴望被关怀,而“爱”是他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也是打开学生们心扉的钥匙。教师有责任用自己的爱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满腔热忱地用爱去滋润、激发学生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氣,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空间。

(一) 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思考的动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主要与学习活动及喜好直接相关,如希望计算得快,简单易懂,喜欢做有趣的练习,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所教科目的教师等。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尝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向学生讲述数学起源的故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自身的责任感。

(二)感化学生,培养学生有自尊、自信之心,是学好数学的精神支柱

教师无私的爱、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都对学生是一种很强的教育力量。例如,对个别不守纪律或对学习数学有些懈怠的学生,我们不应采取冷漠说教或训斥的方法。为了不让学生掉队,本人利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做好教育工作;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依靠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找到逐步提高学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会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使学生懂得去关心爱护他人,懂得理解和宽容,懂得真善美。同时,我们也从中感到工作的快乐和充实,不仅是学生的教师,也成为学生的朋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用爱去感化、鼓舞学生。

三、内容上,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在中职数学教材中,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注释等,有不少可以用来进行德育的数学材料,但是教材中有不少素材隐藏着德育内容,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元素,本人一般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把数学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好的情境创设不但可以做到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还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学。如我在讲《椭圆》这一节时,以航天英雄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为例创设情境,不但符合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善于利用阅读资料渗透德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阅读材料往往因为不是考试内容而被教师忽略,其实这些材料很多反映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我们国家一些优秀数学家的事迹,利用好这些阅读材料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为祖国献身的热情。满腔热血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家的爱国情操。

(三)巧妙利用应用题渗透德育

数学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图形、数字、数学符号,但这些很难和德育联系在一起。但是有一种问题形式我们是可以充分利用应用题。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应用题。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了解我们国家的巨大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渗透德育

数学是基础学科,它与其他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将德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最有力的途径和方法。如在讲函数图像和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时,让学生感受图形之美,对称之美,进而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再比如,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论证,会使原本弯曲型变得直线型、化繁为简、生疏变得熟练、灵活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易学的目的。

(五)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渗透德育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化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在学习《不等式》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不等式的大小比较关系。我截取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冠打破世界记录的视频,并用视频设计制作了慢动作动画。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不等式比较的关系,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简单介绍刘翔受伤后继续坚持训练比赛的事迹,培养学生不畏艰辛,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

四、形式上,策划组织有趣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

教师不仅要在课内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数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实践调查等途径解决教材中实习作业的任务,既能使学生学习得到发展,还锻炼了学生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提高,达到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的效果。

首先,活动的内容要把思想道德放在首位。加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有合作,又有独立思考;既有心情愉悦,又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寓乐于学,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感受数学,增强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构建初步的数学思想。

其次,要注重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模仿能力较强、从众心理较普遍等青春期的特点,切实做到樂中学,学中乐。

再次,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力求新颖、生动、形象、有趣。

总之,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必须是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人人都有可做的活动,人人都有可学的知识。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培养,特长发展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是一门集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但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面向学生、充分挖掘、精心策划,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实践,把培养“四有”的合格中职生作为己任,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教育,时刻不忘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发展。

参考文献:

[1]学生德育教育指导小组.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2]孙少平.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4).

[3]宋秋华.聚焦中国新课改之实践教学[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

[4]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数学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