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教学研究(上):“净版”解析
2019-06-11刘梦恬
【摘要】本文从教学的角度,以“净版”(即原始版本)《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依据,结合自身的演奏实践及学习经验,通过文字讲解的方式对其代表性的记谱法、表符法、演奏法进行解析,为更加准确地演奏与练习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记谱法;表符法;演奏法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莫扎特(W.A Mozart 1756-1791)的名字几乎成为了“音乐神童与大师”的代名词,在古典音乐界更是如雷灌耳。他罕见的音乐才华、天才的创作能力、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以及不计其数的重量级作品,奠定了他在西方音乐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莫扎特一生短暂,而他的创作涵盖了所有音乐类别和体裁,在数量和质量上无人企及,为全人类的音乐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对于学习小提琴的人而言,特别是专业演奏者,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伴随着他们的音乐学习和演奏生涯,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训练材料和学习范例。本文从教学的角度,以原作版“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依据,通过文字讲解的方式对其记谱法、表符法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对应的演奏法,旨在提升演奏者对于“净版”的理解以及在演奏方式上的准确度。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素有协奏曲之王的莫扎特在为管、弦乐器创作的协奏曲中,小提琴协奏曲的数量居首。正是在1775年,年仅19岁的莫扎特创作了被后人称之为“萨尔斯堡协奏曲”的五首小提琴协奏曲。如此年轻的莫扎特在一年之内有这样优质高产的创作,毫无疑问是出自于天才之手。此外,还与他当时的生活环境不无关联:当时的莫扎特在萨尔斯堡担任大主教的首席小提琴一职,演奏和创作的委约接踵而来,“工作所需”是客观因素。另一方面,第三次意大利之行给予了莫扎特创作灵感。与此同时,他对作曲技法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这样的“创作热情”是内在动力。当然,这些是根据历史背景而作的“主观解释”,却足以说明青少年时期的莫扎特对小提琴的精通与偏爱。
二、乐谱版本的选择
在一般的教学与演奏中,对于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而言,常见并常用的乐谱版本大致有如下四个:骑熊版(Baerenreiter Urtext)、亨乐版(Henle Urtext)、彼得斯版(Edition Peters)和上海音乐出版社版,其中骑熊版和彼得斯版分别曾被人民音乐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引进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每个版本的出版按照其出版意图进行,通过编辑者的音乐视角与理解给予演奏者以参考和解释。
“净版”一词来自德文“Urtext”,意思是原始文本,又称原始版本,是音乐界公认的最接近作曲家创作意图的乐谱版本。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净版”并不是完全以作曲家的手稿直接印刷出版而成,而是由“版本注释学”的专家学者们根据作曲家的手稿(有的是作曲家亲笔多次修改的手稿)、第一次出版的版本,以及结合时代背景、历史资料、作曲家风格甚至个性特征等方面,经过一系列全面、严谨、细致的考察和研究之后确定的原作版。因此编订者在忠实于原谱的基础上而作的编订和注释是相对精确和有说服力的。这样的版本不仅还原了“无添加”的音乐文本,同时给予演奏者的音响实现(二度创作)以启发和空间。“净版”具有很高的学术性,是音乐家、演奏者研究学习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上佳版本,也是国内外各大小提琴比赛推荐使用的乐谱版本。
三、“净版”解读
读谱是演奏工作的开始,更是演奏的前提以及必要条件。曾有演奏家说“80%的音乐信息来源于乐谱”。的确,善于发现、准确解读至关重要。错误读谱导致理解偏差,从而直接影响演奏效果和音乐表达。笔者将例举作品中的代表性段落,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用帶圆圈的数字标注,对记谱法、表符法以及相应的演奏法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解读和分析。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和弦演奏:
①莫扎特时代使用的小提琴和现代小提琴有着明显的差别。随着在当时象征着贵族阶级的小提琴在一定程度上的普及以及演奏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乐器的需求、演奏技术的开发使巴洛克小提琴与弓逐步现代化。款式结构的更进带来了三个显著的声学变化,即音域的拓展、音色的丰富、音量的增强。如今,当我们用现代小提琴演奏时,一方面尽可能还原作曲家当下的创作意图和音乐“原味”,另一方面,对于协奏曲而言,也需要考虑因演奏场所和演奏人数的变化,做出演奏方式上的调整。“净版”的钢琴缩编比较接近管弦乐队的原谱,独奏的第一个和弦就要保持乐队前奏的情绪和力度,否则难以延续之前的音乐,出现在音响效果上的“脱节”。小提琴独奏进入注意发音质量,做好启奏准备。建议先用下弓练习和弦,体会第一拍(强拍)的律动。找到和弦演奏的角度,体会右臂“释放”的感觉。分解演奏动作:弓从空中落至和弦,当弓接触弦时用很快的弓速将声音拉开并倾向高音,同时配合左手快速密集的揉音。
莫扎特作品中的颤音(tr):
②莫扎特作品中关于颤音(tr)的演奏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研究的话题。“tr ”的起始音是上方邻音还是下方邻音,演奏家们有各自的理解。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遵照演奏莫扎特作品的一般规则,即从上方邻音开始。
莫扎特作品的标志性记谱法:
③八分音符(spicatto)的演奏是莫扎特的标志性风格:即附带·或标记的八分音符,或同时伴随连线的组合八分音符。受到巴洛克时期羽管键琴特有的音色和演奏法的影响,在莫扎特弦乐作品的演奏上,根据不同情况,八分音符通常演奏为legato及spiccato,实际演奏效果与键盘乐器的staccato演奏法相似,对于这种音符的演奏法我们暂且称它为“断音”。但与staccato不同的是,spicatto既有短促轻巧的音效,也可能有充分厚重的音质。这里的八分音符在演奏方式上,弓不宜离弦过高,弓毛与弦接触的时间稍长,用流畅的、相对多的弓段来演奏(选择弓的中间或偏下部位更易控制)。
④莫扎特作品中經常出现的两音相连的八分音符,从演奏法上说,通常第二个音演奏的需相对弱一些,略有收尾之意,可以想象体会一下演奏“减弱”力度记号的感觉。同时,表达的分寸感及音符演奏的清晰度需要注意。
莫扎特弦乐作品中弓速的运用:
⑤ 经过Solo前四小节,独奏声部第一个乐句结束。从第五小节开始进入了下一个乐句。与第一个和弦不同的是高音“A”持续两拍,演奏时注意保持速度的流动的和弓速的流畅。用宽广的弓段、更为积极的情绪带出“A”音,引出饱满的第二句。
莫扎特作品中常见的节奏型:
⑥多次出现符点节奏,以及加连线跨拍子的四分音符。在演奏这样节奏型变化的地方尤为要注意时值的准确和速度的保持,心里持续“分拍”才能够精准节奏、延续律动。另外,这里前后两次附点节奏中的十六分音符上方没有“·”,因此,前后演奏法要保持一致。同时不间断地将情绪推至一连串轻盈的组合八分音符。
⑦以两拍为一个音组,每组第一个音尤为重要,演奏出横向旋律线的走向:高音至低音逐渐递减(D-C-B-A-G),但同时也不要忽略与八分音符的连接。练习由第一个音的揉弦带动送至八分音符,并且为它预留弓段使八分音符充分“歌唱”,以此方式循环继续“揉”到下一个音。
莫扎特作品中的装饰音:
⑧⑨关于莫扎特作品中装饰音的演奏,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记谱法与演奏法。在这里,“净版”出现了两种装饰音记谱法:、。有时莫扎特也将装饰音记谱为、、、。根据原始版本的注释,大多数情况下,实际演奏都为十六分音符(短倚音)。
指法的确定与弓速的运用:
①为了保持同一根弦在音色上的统一和音乐的延续性,建议前四个音都在E弦上演奏,通过1指将“B”音换至第四把位。弓速在莫扎特弦乐作品中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模仿巴洛克时期小提琴轻盈的音色、松弛的发音、简单直接的旋律感觉演奏,把前四个音“唱”出来,由此进入一个新的乐段。
莫扎特弦乐作品中的固定组合音符:
②④附带连线的音组,不仅有上述提到的组合八分音符,还有组合四分音符。需要注意每组的第二个音,演奏出由第一个音带出第二个音的感觉,第一个音肯定而第二个音略收一点。这个“尾巴”音既不能演奏得随意显得突兀,也不能缩短其时值听起来草率,所以,这个语气和力度的分寸把握尤为重要。当②演奏完要有一个气口,好似文字表达中的逗号,把句子分成两个部分,形成问答句相互呼应。第一部分要语气肯定,而第二部分为答句稍弱。
③一个开启了这个段落的第二句,预备好这个音所需的弓段由弦上起奏,延续之前饱满而松弛的力度,演奏出短促有力的十六分音符断音让情绪活泼灵动起来。
莫扎特作品中的“快速组合音符”
⑤“快速组合音符”(以十六分音符为时值单位的音符组合)在莫扎特作品中也十分常见。莫扎特弦乐作品中的这些快速跑动的段落大多由音阶、模进组成,指法上较为顺畅,旋律也相对简单。而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音符在演奏上更易被忽略,容易变得越来越快,时值越拉越短。演奏时有必要用“清晰”“均匀”“准确”三个标准来检验演奏质量。练习这组上行十六分音符时,以小节为句法单位,根据音符走向将力度推到下一小节。演奏过程中为了避免无意识的加速,弓段的选择上保持在中弓偏下部位,以增加弓弦的摩擦力。
莫扎特作品的力度表达:
⑥⑦、⑧⑨在莫扎特的大多数作品中力度标记几乎仅限于f与p,以及极少情况下的pp。依据净版的记载,莫扎特这五首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他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共四十一首奏鸣曲(包括未完成的作品)中,f与p是莫扎特最主要最常见的力度符号。⑥⑦与⑧⑨就是两组对比力度,这样的写作方式在作品中十分常见。落实到演奏上,左手方面,依旧是“快速组合音符”,左手跑动要起落均匀有节奏。弓法上,先采用分弓练习,体会弓弦关系以及发音的清晰度。用连弓演奏时,右手需做好发音准备,除了选择合适的弓弦接触点、弓速、压力以外,给予每个音符在弦上的时间,用充足的弓段演奏也是非常必要的。演奏P力度,很多时候注意了“轻”却不“清”。特别是在公开演奏中,由于客观演奏场所的音效不一,演奏者需要因此作出合适的调整,以弥补因客观因素带来的声音上的损失。因此,就要求在练习此类力度时,注意轻而不飘,流动不匆忙。
莫扎特作品中颤音(tr)的例外情况:
⑩上述B段②曾谈及莫扎特作品中关于颤音演奏法的一般规则,这里便是例外情况:tr的起始音与前一个音同为“E”音,当两个相同的音连在一起演奏时,就不重复“E”而从下方邻音“D”开始。总的来说,根据旋律走向判断,同首乐曲需遵从同一规律。
三、结语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历经数百年演绎和时间积淀,它的艺术高度和音乐价值毋庸置疑,不仅为众多演奏者喜爱,更是留给全人类的音乐遗产。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中,对所有小提琴演奏者来说,学习演奏莫扎特协奏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必不可少的音乐“养分”。本文既是笔者教学实践的研究总结,也是对自身演奏的梳理回顾,希望为学习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Baerenreiter Urtext Mozart Concerto in G major KV216.
[2]Wiener Urtext Edition Mozart Sonatas for Piano and Violin.
[3]Alec Hyatt King:《BBC音乐导读26》(国明译)[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4]赵惟俭.小提琴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5]《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第二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6]李名强.“URTEXT”版本的拨乱反正和正本清源——和陈学元先生商榷[J].钢琴艺术,2012(7)46:48.
作者简介:刘梦恬(1985—),女,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讲师,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