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基于”: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智慧和勇气
2019-06-11储著源
储著源
[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智慧、决心和勇气。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主要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四个基于”;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D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9)02-0028-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处于历史发展关键时期,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和勇气,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党处在历史紧要关头所作出的一个伟大决策,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主要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一、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基于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这个最伟大梦想的领导核心力量。面对发展困境和复杂形势,党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关系道路探索方向和民族复兴进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这要求党自觉对挫折、对现实和对未来作出深刻反思,要求党在面对困难和迎接挑战过程中深刻把握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意味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面对重大挫折和发展困境,党有责任、有义务带领人民探索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在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集中体现了党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和坚定信念。
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重大挫折,面对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差距,面对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够强大,中国共产党人反思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反思党自身的成败经验,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一方面,深刻反思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但是,重大挫折和现实困境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反思,同时更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检视,探索一条通向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另一方面,深刻反思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即反思党带领人民实现什么样的理想和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个重大问题。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的最高理想,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标。面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转折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做到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又要做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带领人民找到一条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二、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基于深刻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
深刻总结实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和优良作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苏联模式正反经验中作出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决策。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正是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经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实践经验,不仅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而且深刻总结了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经验,还深刻总结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验,从而形成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战略观念和实践理念。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高度自觉的科学方法论和正确价值观,即改什么、怎样改、为谁改、谁来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刻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内在规定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始终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根本方向和实践道路。
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还通过独立探索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然而,历史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当时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在苏联模式影响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更加艰难。一方面,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仍然未能全面认识,特别是在建设贫穷的还是富裕的社会主义问题方面存在着较大误导。总体审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始终是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先决条件。一定意义上,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关键要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最大限度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另一方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但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仍然未能完全掌握。脱离客观实际,违背经济规律,单纯崇尚一大二公,等等,这意味着党未能完全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帶来的重大挫折,由于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方面的理论认识误区与实践发展困境,全党亟需再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创造性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解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显然,在邓小平同志引领下,全党达成了一个广泛共识:改革。正如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三、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基于深刻洞察时代潮流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准确判断成为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充分理由和强大自信。世界需要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发展,这是世界人民的呼声和期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是当今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尊重世界人民意愿和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实质上,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和为人类谋幸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和信念。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然而,“文化大革命”十年不仅使中国未能跟上时代潮流,反而拉开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差距。只有改革开放才能顺应潮流、跟上时代、缩小差距和实现跨越,这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洞察时代潮流的深切感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自觉融入时代潮流,不仅可以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开拓广阔发展空间,还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各方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因而,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应有的战略视野。
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既基于党对重大挫折的深刻反思,又基于党正视我国与世界的发展差距。一方面,“二战”之后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何发展如此迅速,为何我国在“二战”之后拉大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差距,这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等等。这是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决策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正视我国与世界的发展差距,而且深刻分析时代主题,深刻把握时代潮流,找出发展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为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发现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发现不足,如何弥补不足;发现优势,如何利用优势;发现资源,如何利用资源,这是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决策必须回答的实质性问题。总体而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判断战后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清醒认识到世界各国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利用经济全球化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着力创新发展科技,全面增强了综合国力,从而拉大了与我国的发展差距。于是,我们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基于深刻体悟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大挫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体悟到,贫穷是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的,落后的生产力是不能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只有富裕,只有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人民幸福。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历经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重大挫折,人民群众期盼摆脱贫穷,期待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更为迫切。1978年,安徽小岗村十八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摁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摆脱贫困、创造富裕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期盼和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深刻体悟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从而成就了安徽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农业“大包干”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的美誉,这更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是在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中作出實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以说,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功之道。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和伟大决策本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和伟大决策直接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问题是时代声音,问题是改革开放的逻辑导向。一定程度上,问题倒逼改革,有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改革思路与方法。“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所有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状况方面,具体体现为物资短缺,缺衣少食,人民群众生活缺少应有的保障。安徽小岗村农民改革就是由生活困难倒逼而发起的。“大包干”之前小岗村二十户115口人,能跑能蹦的都外出逃过荒,生活困难可想而知。所以说,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是小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必然引起党的高度关注和深切体会,小岗村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创举,党没有压制反而支持便是典型例子。如此理解,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一是顺应人民群众期盼;顺应人民群众期待通过改革创新而走出发展困境的愿景;顺应人民勤劳致富、过上幸福生活和美好生活的愿望。二是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满足人民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需要;满足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需要;满足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契合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主体。历经苦难,历经艰辛,中国人民深刻领悟到,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才能幸福。安徽小岗村农民“大包干”代表着人民改革的呼声,并且这种改革绝不是一个改革个案,绝不是为一部分谋幸福的改革,而是期待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展开的全国性、全局性改革,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改革。可以说,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大包干”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直接促进了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这直接为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增强了底气、勇气和信心。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一是意味着党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觉醒,意味着党面对重大挫折始终没有放弃初心和使命,始终没有放弃圆梦的艰辛探索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念。二是意味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觉醒,意味着党面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经验,自觉深度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败实践,科学回答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道路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创造性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意味着党对时代主题和时代潮流的觉醒,意味着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己任,以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智慧正确把握和判断时代主题和世界形势,高举世界和平与发展大旗,不断努力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四是意味着党始终关心人民、爱护人民,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群众的一言一行总是在党的眼里、心里,意味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诉求获得了党的支持和认可。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既基于中国共产党对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把握,更基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人民前途命运的高度负责,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智慧和历史使命的实践统一,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又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高超的实践创造性。
责任编辑:王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