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分析走向交易

2019-06-11谭昊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仓位格力电器茅台

谭昊

编者按

2018年的A股市场可谓清味寡淡,遭遇一场“寒冬”,展望2019年以至更远的未来,市场依然会“我行我素”,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市场“任性”之前去发现风险和价值。今天,《红周刊》与今日头条独家合作共建“V视角”栏目,本栏目为资本市场专业人士而设,为市场提供原汁原味的大V们的看法、决断和思想。无论前路迷途抑或正道光明,我们都会与投资者相伴一路,喜乐相随。

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分析和交易之间的关系,大部分人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分析能力强,自然就应该赚钱。反之,如果一个人最终的投资业绩是亏损的,那一定是分析能力不行。这是在广大投资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误区。事实上,分析和交易之间的关系远没有这么简单,分析与交易之间,还隔着两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而一个完整的流程则应当是:分析—论断—决策—交易。

分析离交易最远 决策离交易最近

分析的过程是指一个人收集信息,用归纳法或者演绎法,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举个例子,格力电器发布了年报,你把财务报表拿出来仔细研究,看看毛利率、净利率、现金流等指标是否正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比一比,看市场占有率的领先优势是否依然存在等等,这就是分析的过程。

不同的人分析同一件事物,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比如一个财务高手就可能看出一些报表中的可疑的蛛丝马迹,但是一个不懂财务的人,就如同看天书,浑然不觉。不过即使一个分析能力特别出色的人,也并不意味著他在交易中就一定能赚钱。事实上,分析只是投资中的一个环节,而且是离交易最远的那个环节。

讲个故事,笔者的一个朋友,是广州一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审计师,有一次我们聊天,他说起他的几个朋友曾经是最早上市公司深发展的审计师,他们对深发展的财务情况非常熟悉,可以说了如指掌。深发展刚刚上市不久,他们朋友聊天的时候就问深发展这只股票怎么样?那几个审计师连连摇头,说这样的股票千万不能买。而结果呢?深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年涨了几十倍。可见,分析能力与赚钱之间的相关性可能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高。

我们再来看第二步,叫做论断。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假设你花了好几天分析了格力电器的财务报表,计算了几十项财务指标,也做了跟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这个时候你需要得出一个论断。如果按卖方研究的惯例,通常结论的格式是这样的:推荐,六个月目标涨幅10%;或者强烈推荐,六个月目标涨幅30%。这就是一个论断。

但是请注意,如果你只分析却不做出论断,那基本是在“耍流氓”。什么意思呢?只做分析是完全没有风险的,但是做出论断是有风险的。做投资,就是需要你在某种程度上去承担风险。既然你花了时间做了分析研究,就要先做出一个论断,哪怕这个论断可能是错的。因为只有你做出了论断,才有可能得到市场的反馈,然后根据这个反馈,再去迭代自己的认知模型。

如果你不做论断,而只是做分析,那么,一个几乎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是——不管市场反馈给你什么,是涨还是跌,你都会自认为自己之前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你没有得出明确的论断,就无法证伪。所以你的大脑会欺骗自己,把所有后来发生的事情解释成你的分析早已经囊括了。就好像你拿到了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世界上任何一把锁,这当然是一种幻觉,而这种幻觉会阻碍你的认知升级。

在做出了论断之后,下面我们进入第三步,叫做决策。你可能会有点奇怪,论断和决策之间有区别吗?它们不是一回事儿吗?笔者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它们的确不是一回事儿。还是沿用上面的例子,假设你分析完格力电器的情况后,你得出了一个论断——未来六个月目标涨幅30%,强烈推荐。你会根据这个论断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呢?一定会买入吗?那可不一定。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假设你现在同时研究了五只股票,格力电器是这五只中未来六个月目标涨幅最小的,你会买它吗?如果说分析和论断更多的是一种纵向研究的话,那么决策往往是一种横向比较的过程。决策往往是在优中选优,或者是要弱中去弱。你对某一个单点的或单个公司的论断,并不必然会导致你产生买入或者卖出的决策。到了决策这个环节,你会发现,你需要承担的风险更大了。

事实上,投资就是一个连续决策的过程,而决策也是离交易最近的一个环节。甚至有可能你会觉得,一旦决策做出来了,不就等于交易了吗?比如,你在比较了几只股票之后做出了决策,不买格力电器买贵州茅台,因为贵州茅台的预期涨幅更高。这的确是一个决策,而且根据这个决策,也会产生接下来的交易行为。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决策就相当于交易了。但是笔者要告诉你的是,决策与交易之间依然有很大的不同。

容错性决定能否长期活下去

说到这里,笔者要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容错性。这个概念也许你并不熟悉,但是,容错性这个概念有可能是你投资中必须重视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因为它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在这个市场长期生存下去。

容错性是指,如果你的决策是错的,你根据这个决策所做的交易,能否保证你依然活下来?就好比你上战场之前穿了件防弹衣,防弹衣是干什么用的?就是万一你被对方的枪给打中了,保证你还能活着回来。这就是容错性。

容错性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投资决策本质上是个概率游戏。假设你做了100个决策,其中有70个是正确的,这个胜率已经非常高了,但是这依然意味着有30个决策是错误的。你做的决策数量越多,其中的错误决策数量也就越多。所以在想象自己志得意满,取得骄人成绩之前,你首先要确保的一点是,自己在犯了这些错误之后,依然能够活下来,能够看到明天的太阳。

那么,我们怎么样能获得并且提高交易的容错性?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仓位的管理。只要你有小学数学水平,你就不难发现,容错性的高低跟仓位的高低是成反比的。仓位越高,你的容错性就越低。反过来,仓位越低,你的容错性就越高。因为即使你看错了股价变动的方向,它带给你的净值波动也会比较小。

举个例子,索罗斯在2007~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出了精准的分析和预测,他的整个四步流程非常漂亮,他分析出金融泡沫可能破裂,得出了看空的論断,做出了做空的决策,也在交易上进行了做空交易。一切都是那么完美,除了这一点——他空头的仓位过重。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股下跌的过程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一波三折。在这个波动过程中,由于索罗斯的仓位过重,导致整个账户的净值出现了大幅波动,他扛不住这个波动,不得不被动做了减仓。所以尽管索罗斯对次贷危机做出了天才般的预测,但是最终他2008年的收益只有8%。当然这个收益率在2008年已经算非常抢眼了,要知道当年很多人都是亏损百分之二三十,但是对于索罗斯来讲是非常不满意的,他为此痛苦自责,反思了好几年。

讲完这个故事,你应该就能理解了,容错性跟仓位是成反比的,要想提高容错性,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不要仓位过重。尤其不要加杠杆,加杠杆会极大地降低容错性,让本来可能赚钱的交易变得血本无归。这就是巴菲特反复讲不要借钱炒股的原因。事实上,巴菲特成功的秘诀之一,正是因为他的资金来源是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是非常长期的资金,这种资金属性天然自带很高的容错性,使得他能够扛住波动。这让他赢在了起跑线上。

上面笔者讲到了,从决策到交易中间有一个非常大的干扰因素,叫做容错性。提高容错性,最大的法宝叫做仓位管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严格止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工具。再比如,投资工具的选择,如果你能对期权的运用得心应手,也会获得更高的容错性。

耐受度不一样 结果天壤之别

事实上,除了容错性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东西也非常重要,叫耐受度。同样面对账户出现了10%的回撤,不同的人的感受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于波动的承受度都不一样,这也是从决策到交易的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让我们想象一下,假设贵州茅台的股价300元的时候,你和隔壁老王,经过认真分析研究都得出了论断,现在的估值很便宜,你们也做出了同样的决策,就是买入,于是你们两人同时在300元的时候买入了贵州茅台,各买了100万元。

结果很不幸,你们在每股300元买入之后,茅台在利空消息的影响下,一路下跌,跌到了250元。这个时候你们大概出现了百分之十几的浮亏。如果你对波动的承受能力比较弱,你觉得百分之十几的浮亏已经达到极限了,这个时候你可能承受不了这种折磨,就把这个仓位砍掉了。如果隔壁老王的耐受度比你强,他觉得最多可以承受百分之三十的回撤幅度,所以他把茅台股票放在那不动,甚至不去看它。过了一年之后,贵州茅台涨到了500元。隔壁老王赚得喜笑颜开,而你却后悔莫及。

回顾一下这个案例,你会发现,两个人分析—论断—决策这三步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因为主观耐受度不一样,最终的结果是天壤之别。当然需要说明一点,并不是说耐受度越高就一定越好,也有人因为耐受度高,要看着股价从100元跌到了10元而无动于衷,吃了很大亏。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分析的归分析,交易的归交易。

猜你喜欢

仓位格力电器茅台
抢夺千元白酒市场 茅台被质疑“变相涨价”
牙科界茅台来了
辣椒之争
文化茅台建设之我见
怎么看待美的集团业绩预告
格力电器未来十年内在价值大探
格力电器扮演举牌方 引发交易所关注
格力电器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