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绘本剧为途径 实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2019-06-11曹春香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皮影绘本传统

曹春香

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活动是贴近幼儿日常并能够深入其精神的,基于传统文化绘本的绘本剧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这样的特质。因为传统文化绘本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优秀的文化品质,在其转化为绘本剧活动之后,更是处处散发出民族文化的强大魅力。它不以表演为目的,而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延伸出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在绘本剧综合实践活动中,幼儿发展的主体性、整体性与差异性得以实现,良好的学习品质也得以培养。同时,宏大抽象的传统文化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变得亲切可人、直观具体,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浸染与熏陶,并逐渐成为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儿童。

精选优秀的传统文化绘本

绘本选择是第一道关,它的质量决定着后续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深入性。故事类绘本因其曲折的情节、具有表现力的人物和丰富的想象力,最适宜转化为绘本剧,因此,我们着重在故事类绘本中筛选优秀的传统文化绘本。

在具体的筛选标准方面,重点从绘本的艺术性、文学性和教育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艺术性上,画风独特,艺术形式鲜明,能够体现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如水墨、剪纸、皮影、版画、传统民俗服装等;文学性上,文字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具有生活化和鲜活的特点,能够体现民族的语言特点与习惯;教育性上,能够进行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精神的渗透,如传统的民俗、节日、历史背景、人物等。

每到假期,我们就会鼓励老师和家长们共同思考并推荐下学期班级重点研究的绘本,在学期初的计划研讨中,我们会就大家共同选择的绘本依据三个方面的标准进行逐一分析,同时预设其可能开展的方向及大致的脉络。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班级将筛选出的绘本(2~3本)投放至班级图书角,结合幼儿自主阅读的情况及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的情况,最终投票选择一本大家最喜爱的绘本,作為本学期重点研究的对象。

在上表中可以看到,在实践中深受教师和幼儿喜爱的绘本基本都是我国特别经典而又脍炙人口的童话、寓言、传说及故事等。这些绘本都有不同的版本,选择时我们尤为谨慎。如,西游记系列绘本,我们在反复筛选中,寻找到上个世纪80年代外文局出版的那套,图文质量堪称经典。

在“读编制排演”的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读编制排演”是我们在绘本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施过程,具体分别为“绘本阅读”“创意编剧”“道具制作”“合作排练”“展演”。

绘本阅读

“阅读”是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其他活动开展的前提。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不同的是,我们会在引导幼儿了解主要角色及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依据绘本本身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如绘本《大闹天宫》,人物形态各异、动作夸张,其中的服饰与道具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此,我们一方面借助于音频、视频等引导幼儿了解《大闹天宫》的历史背景、主要角色及情节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会将阅读的重点放在人物动作以及服饰、道具的观察上。在幼儿细致观察、模仿、绘画等的基础上,幼儿对孙悟空等主要角色及故事背景有了初步的理解。这样的“阅读”是更为深刻的阅读,也是最有效的阅读。

创意编剧

由阅读延伸出的“创意编剧”,是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反映幼儿生活及经验的创编活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编剧本。很多时候“读”和“编”是同时进行的。创编的内容除了角色之间的对话外,还可以有场景的丰富、角色及情节的增加、动作和表情的想象等。凡是幼儿感兴趣的,都可以作为创编的内容。如绘本《神笔马良》,其角色极其鲜活,人物表情各异、神态动作多样,而书面语言又不多,非常适宜进行创编和模仿活动。其中有一个场景是马良为村民画了耕牛,大家都非常兴奋。围绕这一场景,幼儿对不同人物的想法和语言表现出不一样的思考。

“马良在水缸上开心地跳了起来。”

“小弟弟拿着青草要喂耕牛。”

“老奶奶弯着腰,看着耕牛笑,‘耕牛长得真壮实。”

“醉汉头上顶着酒壶,‘我想要马良给我画好多好多的酒。”

……

在教师开放性语言的引导下,幼儿的创编是他们自身想法的“自然流露”,他们理解了小孩子的天真、懂得了老奶奶的希望、知晓了醉汉的愿望,这些都体现出幼儿对特定文化背景和人物的解读,也体现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道具制作

“道具制作”也是绘本阅读的延伸活动之一,幼儿对于那些在服饰、造型、道具、场景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绘本具有强烈的兴趣。如绘本《哪吒闹海》,除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绘画风格之外,其中人物的服装、造型、道具等都具有鲜明的特性。如幼儿发现哪吒在不同时期穿的服装都是不同的,婴儿时期穿肚兜,少年时期穿汉服,重生之后穿莲花战袍。随后,他们萌发了为哪吒制作服装的愿望。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从设计稿的确定到不同材料的搜寻再到分组制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包括设计稿内涵的确定、材料的适宜性、如何有效连接、如何保证美观等等。这样的过程,不仅是幼儿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幼儿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对接的过程。

合作排练和展演

“合作排练”是绘本剧综合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排练更多涉及角色的选拔与分配、演员的配合、道具的使用顺序等等,这个过程是对幼儿想法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幼儿之间进行碰撞、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展演”则包括剧场工作、剧务工作及后续的演出工作,也是幼儿将他们对绘本人物、故事情节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和表达的过程。坚持不懈的愚公、勤劳善良的马良、急于求成的农夫、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勇敢机智的小兔子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被幼儿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他们也在表演和展示的过程中,理解并认同了这些典型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并逐渐成为他们个人学习品质的一部分。

在“读编制排演”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支持幼儿在深度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内化。如在绘本剧《三件宝贝》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在阅读故事并掌握情节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皮影特点,随即便开展对皮影的系列探究活动。先是寻找有关皮影的实物、图片等,在充分调查和感知的基础上,幼儿了解到皮影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可以用牛皮、驴皮、羊皮等制成。随后,补充材料,尝试制作。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皮影人物设计、绘画、关节连接等,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皮影制作的方法,并制作出自己感兴趣的多种皮影,包括《三件宝贝》中的多个人物形象。为了实现表演效果,他们用白色的幕布和塑料架子制作了用于皮影戏表演的幕布,反复演练皮影是如何动起来的。最终,幼儿自己创编的《三件宝贝》《大耳朵图图》等在期末展演中深受全园师生的好评。

绘本剧的实施过程是实现幼儿深度学习和综合能力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到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内涵,生发出强烈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皮影绘本传统
指间功夫
绘本
绘本
绘本
皮影的来历
少年力斗传统
老皮影渐显投资价值
清明节的传统
安康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