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人的“霸王龙”
2019-06-11李晗张萌梁九清刘晓炜
李晗 张萌 梁九清 刘晓炜
幼儿的社会性在与人际互动中逐步发展。幼儿间常出现触摸、推、拉扯、打闹等行为,有些是幼儿游戏的表现,他们通过动作接触表达喜欢、希望被关注等互动意愿;有些是幼儿社会交往发展不成熟的表现,打、咬等行为可能会造成伤害。案例中,奇奇在与同伴相处时,总是“咬”人,就像一只“霸王龙”,给小朋友和家长带来了很大困扰,老师们更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心。
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容易被其他因素影响的时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变化的。本文对奇奇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成原因和老师的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为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其下一步工作提供帮助。
奇奇的行為表现分析
奇奇小时候敏感、胆小、缺乏安全感:“与同龄孩子玩耍时,显示出胆小不敢主动靠近生人。”“坐车时,从不敢乱动,也不在车上睡觉,很警惕地睁着眼睛看。”“在游乐设施前,很多项目不敢游戏,生怕有危险。”奇奇从几个月开始“咬”人,主要是咬亲近的人。进入幼儿园后,他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攻击性行为,以“咬”为主。引起他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情况有:其他小朋友有他想要的东西,如,奇奇在娃娃家想要笑笑和锴锴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矛盾,如,奇奇说小彩在卫生间拦着他,所以咬了小彩并骑在她身上;攻击回避他、不喜欢和他互动的小朋友;看似无理由的攻击行为,如,奇奇入园第一天,就无缘由地咬了一口烨烨的手臂。
从奇奇的行为表现来看,是典型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奇奇在和同伴交往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同伴交往中的信息存在负向加工倾向。对于其他小朋友有意或无意的举动,奇奇倾向于把它往不好的方面想,比如天天咳嗽时有唾沫飞到奇奇脸上,奇奇就认为天天是故意朝他吐唾沫;进入中班后,同伴无意中碰到他,或他觉得自己的权利、利益被侵犯时,都会认为对方是故意的。
第二,缺乏有效的同伴交往技巧。如,想要笑笑的玩具、不想被小彩拦着和丁丁推他时,他都使用攻击性行为来应对。这是奇奇出生后就习惯的解决方式,能让他感受到安全,属于他的心理舒适区。
第三,缺乏对“咬人”结果的深刻认知。奇奇的移情能力还在发展中,同情心和同理心还未发育成熟。如,同伴摔倒后很痛,奇奇不能联想到自己摔倒后疼痛的感受。
第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从奇奇的行为表现来看,他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是比较冲动的孩子。
奇奇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幼儿行为是成人世界的“镜子”。在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发展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幼儿早期的行为问题主要来自于环境。
◆ 自身原因
幼儿期,孩子的社会性开始萌芽,希望与同伴交往,同时又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不具备好的观点采择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也很难考虑到行为的后果。
埃里克森认为4~5岁的幼儿喜欢使用新的认知技能并试图征服他的周围世界。幼儿在这一阶段会精力充沛地行动去探索世界,在成人看来这些行为会带有一些攻击性。奇奇产生攻击性行为也与这一年龄特点相关。
◆ 家庭原因
孩子在与家人的接触中逐步获得成长,家庭的结构、氛围、教育方式等都在“塑造”着孩子。许多孩子入园后表现出的行为问题都与其前期的家庭养育环境密切相关。从奇奇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对他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首先,奇奇缺乏有效陪伴,表现出不安全依恋倾向。发展心理学家西尔斯认为,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对他的生理性照顾会增强他对人和社会的信任和友好;反之,则会增强他的不信任。通常没有和父母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儿童总是会用攻击行为来应对其他儿童。奇奇小时候缺乏父母陪伴,长期由保姆照顾,使得奇奇胆小、缺乏安全感,他抵触生人接触,通过攻击别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其次,家庭教养方式不合理。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对于奇奇的攻击行为,父母应对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外婆倾向于忽视型,外公倾向于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冲突很容易造成幼儿无法用稳定的标准认知自己的行为。这也是奇奇的行为比较“顽固”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家长对奇奇咬人的行为原因和后果缺乏准确认知。案例中,父母虽担忧奇奇持续咬人的行为,但他们更多关注行为本身,不清楚孩子的行为动机和原因,也没有意识到该行为会对孩子的同伴交往及班级中家庭间的关系产生连锁性后果;祖辈则还没有意识到奇奇咬人行为的严重性及纠正这种行为的紧迫性。
最后,家长的教育是幼儿行为发展的重要中间变量。良好的家庭教育教给孩子适宜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幼儿出现不当行为时,应给予有效的反馈和纠正。从奇奇的案例来看,家长做了一定努力,但是效果不如预期明显。
老师对奇奇攻击性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
案例中,老师们体现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对奇奇充满爱心、耐心和恒心。用安抚、说教、鼓励等方式和“代入式教育”“专人关注”的方法,时刻关注奇奇,引导奇奇,这些做法是合理的,也确实减少了他的攻击行为。如,“进入中班后,奇奇的攻击行为减少,倾听、观察、言语表达等明显加强,表现出极强的与同伴交往的需求”,一些小朋友也开始接纳这只“霸王龙”。即便是吐痰事件再次将奇奇的攻击性行为推到风口浪尖,老师仍不放弃,为帮助奇奇健康成长不断尝试。
老师具体的干预措施有哪些呢?“通常会大声喝止先阻断事件继续,然后及时关注被伤害的孩子身体状况进行处理,接着就事件采取说教的方式让孩子听道理,最后疏导被攻击孩子的心理,并期待奇奇‘按照自己说的去做。”这些措施从问题处理程序上来说是合理的,但略显刻板和程序化。3~6岁幼儿心理快速发展,他们正在学习理解和揣摩他人的想法。如果每次都以同样的方式处理,奇奇很快就能摸清老师的“套路”——只要当时表现听话并道歉,这件事情就会过去——从而形成一个行为反馈的固化环路。老师没有让奇奇看到自己攻击行为带来的“后果”,也没有利用任何方法来对他的行为本身进行校正。“代入式教育”和“专人关注”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这种认知引导和行为监控的方法显然没有让奇奇学会在冲突面前如何有效、客观地识别信息,如何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
从家长工作来看,幼儿老师与家长进行了几次约谈。只有妈妈对奇奇的行为表现出高度关注,并会采用聊天、隔离方法来进行干预,也会配合老师进行教育;父亲赞同老师的观点但没有实际行动;而祖辈对奇奇行为的态度基本是放任。由此可见,老师在与家长达成理念和行为上的共识还有一定距离。老师需继续促进家园合作,只有家园密切配合,改善奇奇的行为问题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只有奇奇的行为改善了,才能改善全班家长工作的氛围和成效。
对幼儿老师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尝试为老师们提出以下方法建议。
◆ 充分準备,预防为主
只有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效地制止幼儿的攻击行为。因此,老师需时刻观察和关注奇奇,一旦奇奇被拒绝或情绪不稳定时,在他做出反应之前就介入引导。老师可连续几周记录奇奇打人的时间、缘由、次数,总结他攻击性行为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发现奇奇喜欢抢玩具,那么当奇奇到玩具区时,老师就应该提高警惕,预防不良行为发生。
同时,为了保证其他幼儿不受伤害,若奇奇近期攻击性行为发生频繁,老师则应考虑使用案例中提到的“专人关注”方法,派老师专门陪伴奇奇;若其攻击性行为有所减少,就默默关注,让奇奇回到同伴中去。同时,老师可以观察奇奇平时在班里与哪位小朋友相处时不太出现攻击性行为,可以将奇奇多和他安排到一组。
◆ 共情引导,开展专题教育
发生攻击行为时,老师要及时处理,避免伤害升级。同时要确保双方幼儿的身体伤害都受到及时妥善的护理。接着,老师应该对双方进行正面谈话,与孩子共情,待幼儿情绪平复之后,耐心询问事情原委,征询或提出正确处理方法,及时纠正幼儿遇到问题用攻击行为来解决的观念。如:奇奇坐在小彩身上说“她拦着我”时,老师可以先安抚奇奇的情绪:“我着急去厕所时,有人挡住我,我也会很生气。但打人是不对的,这会伤害到小朋友。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告诉小朋友你着急去厕所,一会儿再跟她玩。”
教师要真正地了解奇奇每一次攻击其他小朋友的原因,打人、咬人是因为奇奇故意攻击人吗,还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表达某些情绪,但没有找到适宜的方法,从而表现出了攻击人的行为?老师要真正耐心、细致地理解奇奇的情感,充分接纳他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以心换心,与奇奇建立情感联结,赢得奇奇的信任。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给予奇奇可操作的指导,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同时,老师可以尝试设计与解决矛盾和冲突有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解决矛盾和冲突时的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也可以在活动中用故事迁移和同伴榜样的方法,强化幼儿的正面情绪。
◆ 强化正向社会行为,培养同理心
多多发掘奇奇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在班级活动或微信群中多加鼓励,减轻其他家长、幼儿对奇奇的负面认知和排斥心理。当奇奇出现正向的社会行为时,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尽量当着其他幼儿的面进行表扬。案例中,奇奇把滚筒让给蕊儿后,老师给奇奇竖起大拇指,肯定了他的行为,这一点做得非常好。老师还可以在分享环节对其行为进行再次强化,如,“奇奇今天主动把滚筒让给蕊儿,非常友好,我们一起给他鼓掌”。老师还可以根据奇奇的性格特点,适当增加奇奇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委其以“小老师”“小助手”等角色来培养其自控能力和交往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奇奇的移情能力。如果被攻击的小朋友受伤,除了让奇奇道歉,还应让他全程参与老师安抚和处理小朋友伤口的过程,鼓励奇奇安慰对方并帮助处理伤口。参与这个过程能更好地培养奇奇的同理心,让他学会关心他人,表达同情。
◆ 家园一致,做好其他幼儿家长的工作
老师需与奇奇家长持续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可以考虑与家长达成一个关于缓解奇奇攻击性行为的小协议,保证奇奇在家的行为也会受到约束和矫正。首先,要让祖辈对奇奇的行为引起重视,确保父母和祖父母的教养方式保持一致,不忽视和忍让孩子在家中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其次,老师需要把奇奇在园所的表现及老师采取的方法与父母进行沟通,确保正确有效的方式在家庭里也能运用起来。最后,建议奇奇父母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针对打人、咬人等内容开展亲子活动,阅读相关故事,练习使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矛盾和冲突。有了这样的配合,奇奇的行为才能得到更快地改善。
在面对其他家长时,老师首先应拿出对奇奇行为的具体、专业的分析,让其他家长清楚地了解奇奇每次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避免给家长造成“一产生冲突,就是奇奇造成的”的负面印象,同时,向家长说明目前老师已经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的计划,让家长看到可预期的积极前景;其次,老师同样要及时向其他家长传达奇奇已经取得的进步及奇奇的优点,比如他帮助了其他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合作完成了某个作品等等,都可以改善家长对奇奇的刻板印象;最后,和奇奇家长一起努力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当奇奇不再是那个爱咬人的“霸王龙”,那么其他家长自然也就能够接纳他了。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成为被人讨厌的“霸王龙”,他们只是还没有找到正确表达自己的方法。幼儿的成长需要时间,成人对待儿童的行为问题需要耐心和方法。希望本文的分析和建议能够帮老师们分担一些忧虑,尽快帮助奇奇减少攻击行为,拥有正常的同伴交往,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