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2019-06-11陈舒萍
陈舒萍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小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感受,运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小学生,才能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积极教导学生尊重教师,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班级管理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建高效课堂,实现兼容并包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 尊重 小学班级管理 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难以满足现阶段学生发展的根本需求。现阶段,小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使教师占据着主要教学的地位,成为教育的主宰者。学生在教师班级管理中,必须服从教师的一切指示与安排,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会对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教育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积极转变教师传统思想,进而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感受,只有将师生关系构建于尊重之上,才能促进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充满尊重、和谐的校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教育之花永驻。故此,本文主要以尊重——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进行以下几点分析,以期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一、尊重学生的个人品格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占据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人品格,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主体,在小学实际班级管理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基本准则。在以往,由于教师自以为是的心理,总是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将教师的主观想法自行加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上,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人品格。小学教师常常运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一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为前提,运用“揠苗助长”的手段,违背了学生的个人意愿。针对此现象,小学教师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检讨,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思想发育尚未成熟,生活经验匮乏,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赏识学生的言行举止。如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没有对学生关爱有加、呵护备至的关心,势必会阻碍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品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主张与想法,因此每一位学生都值得教师尊重。在小学阶段,每一位学生都会犯下过错,这是学生成长的必然阶段,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针对班级规章制度,如果学生总是违法班级的规定,教师不能为了惩罚学生对学生进行攻击。大部分小学教师在处理班级管理事务时,针对学生之间的纠纷与摩擦,会阻止学生为其申辩,忽视学生的个人想法,教师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产生纠纷的学生都会予以严肃批评,无论对与错,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故此,尊重学生的个人品格,教师首先要摆正班级管理的观念,运用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对待成绩提出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在班级管理中,要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想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反思,尽管学生的想法不是那么完整,或许还会存在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做到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进而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转变错误的想法与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向。小学教师还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感,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同时,也要对其充分希望。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助于师生关系和谐的建立,以尊重为重要枢纽。
二、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性
班级是一个集体,学生作为构成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体现学生的差异性。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也使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同时不能武断、盲目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与分析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性格、习惯等,进而在组织班级活动时,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教师表扬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
现阶段分层教育已然成为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分层教育主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的高低进行有效分层,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可以布置此类学生班级教育事宜,让学生帮助教师完成;而针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班级建设事宜,让学生协助教师完成。学生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下,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班级责任感,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中,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师生情感,有助于班级活动顺利进行,营造和谐、愉悦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未来发展。所以,小学教师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实施分层班级管理,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共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三、尊重学生的个人思维
在小学阶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人思维上,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行使表达意见与见解的权利。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表达意见,有助于构建和谐、民主、愉悦的班级氛围,体现尊重式班级管理的作用,而愉悦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众所周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要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召开班会,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为主题,教师可以明确几点,例如制定按时上下学,不迟到早退,有事请假;在校期间穿校服并佩戴红领巾;爱护校园公共财产,不乱涂乱画,保护学校财务等相关制度[4],让学生纷纷发表建议或意见,进而尊重学生的个人思维。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教师可以斟酌考量,在黑板上写出建议,让学生采取投票的方式,针对建议进行表决,当票数过半,表示該建议予以采纳,建立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体现班级管理制度的个性化,使班级氛围更加和谐、愉悦,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尊重学生的个人思维,也代表着教师相信学生,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尊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发现班级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进而让学生学会尊重师长、敬爱同学,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摩擦时,教师应该及时询问事情发生的起因,进而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注意语言不易过于严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信任,从而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离不开爱,更离不开尊重,只有教师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够让学生打开心扉,让教师了解学生心之所想,进而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班级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运用赏识的眼光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与表扬,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够有效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让德育之花永驻。
参考文献
[1] 莫利民.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思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0):251.
[2] 乌兰图雅.如何在管理工作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外交流,2018(30):72-73.
[3] 潘艳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思想转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4):80.
[4] 张道英.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速读(上旬),2018(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