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者的歌唱姿态与发声状态之间的联系
2019-06-11李博
摘要:对于一个声乐专业的学习者来说,歌唱时能具备正确的歌唱姿态是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也是保持能以正确的发声方式发出歌唱声音的基础。本文将主要从学习调整歌唱姿态来进一步细化歌唱时的状态,从而达到激励专业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歌唱姿态 发声状态 联系
歌唱时具备正确的姿态是专业学习的重要一步,歌唱姿态在众多声乐理论书中也是众说纷纭的。当然,每一种说法和方法都会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证明作为支撑的。而且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种方法,也是因为一些声乐研究者在教学时遇到各种不同问题的学生,而总结出的针对不同类型和要求的学生用哪一种姿势去歌唱是最科学的。例如一些先天气息较弱或者喉咙闭合有一定缺陷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初期阶段,练声时就可以借助一些外力来找到正确的发声状态。当然这种方式对于一个声乐表演者来说必定是不美观的,所以只会建议在最开始接触声乐学习的学生采用这种方式,当该学生学习到一定水平并且可以在不借用外力的情况下正常歌唱,就不能再继续采用这个方式了。而对于一个正常的学生自然要用更科学的姿态,也就是这里要阐述的是大多数声乐学习者应该有的歌唱状态,同时也是业界声乐教育者认可的一种方式。
毋庸置疑,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学好唱歌前的姿态和状态是第一步。正确的歌唱姿态第一点:当在准备歌唱时,身体就需要保持一个积极兴奋的状态。这种兴奋也并不是要整个身体紧张起来,并且一定不能紧张,应该是身体在兴奋的同时放松身体所有的肌肉群。说到这里,很多学生包括笔者自己在学习声乐的初期都会疑惑,既积极兴奋又放松,听起来这是一个相对矛盾的状态,但是当笔者学习到一定阶段之后,会逐渐明白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这里说到的身体积极兴奋,更多的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和情绪转变,而身体放松是指具体的、全身的肌肉放松使唱歌时声音能够通过身体自然地“流”出来。这样出来的声音会是一条线而不是一根棍。第二点:头部与后腰保持呈一条直线,眼睛平视前方稍高一点的位置,下巴稍微往里收一点。胸部自然挺起,两肩与手臂自然放松下垂并将两只手臂的力量转移到指尖,使身体上下形成一股自然的对抗力量。第三点:两腿微张开与肩同宽,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脚掌作为重心着力,身体保持平衡。两腿平分身体的力量。脊椎对于歌唱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脊柱一定要挺拔(驼背是唱不了歌的),通过脊柱找到呼吸的支点,从而帮助歌者寻找到较科学的歌唱状态。
在声乐的实际演唱中,歌唱姿態也尤为重要。在舞台上,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声乐演员,绝不是单用美妙的声音去打动观众的,在舞台上的精神状态和表演风格(也就是歌唱的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歌者不仅要打动自己,更要打动认真倾听你歌唱的观众。大多时候甚至会为了舞台效果添加一些表演成分在里面,这称为表演唱。既然是表演唱,那么其中的表演肯定是在歌唱中占一部分分值的,表演者通过一些肢体动作将观众带到自己所表现的意境中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平日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做一些自己特定的动作,帮助自己达到某个发声状态或者情绪中,从而养成习惯带到舞台上。例如喜欢用踮脚或者伸手为自己打拍子。这些不良习惯是舞台上的禁忌。在舞台上一旦有这样的动作出现不仅不美观,影响舞台效果,而且会让观众对演员的歌唱水平失去信心,觉得这个演员很不专业。在这种状态下出来的声音必定是僵硬的、不流畅的。那么针对以上这些舞台表演中的“不良习惯”,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呢?
首先,表演者上台之前就必须调整好状态和情绪,记住自己是一个即将为观众呈上自己表演的演员,对自己要充满信心。表演者从踏上舞台的前一步就要面带微笑走向观众,给观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笑容要由内而发,让观众能从眼睛里、心底里看到你的自信和笑容。上台之后音乐前奏响起,便应开始酝酿情绪了,此时内心一定要平静,根据歌曲酝酿相应的情绪,整个身体要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并用自己的面部情绪、身体情绪去带动观众。
其次,在歌唱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的情绪起伏和变化适当加上一些肢体动作,让整个表演更饱满。但这个动作也不是乱做,一定要加得符合时宜,尽量精练简洁。千万不能过于复杂频繁,否则会显得画蛇添足了。
最后,表演者的心理状态一般会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所以表演者的情绪一定要保持到表演结束。到下台的时候也不能松懈,守住情绪之后,给观众一个礼貌的行礼,之后大方地走下台,以一个完整而优雅的舞台风度结束自己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胡小莹.试论歌唱者应具备的艺术修养[D].太原:山西大学,2010.
[2]田丹丹.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
[3]崔木子.试论声乐的艺术表现力[D].苏州:苏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博,男,硕士研究生,山西工商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