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06-11杨雨晴江涛范崇
杨雨晴 江涛 范崇
摘要: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与概念、理论、化合物知识以及实验等内容密切相关,其重要性突出,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文章围绕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教学现状展开,分析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学者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 化学计算 问题解决 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属于技能性知识内容,其需要化学基础知识做辅助,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对化学问题进行量化解决,其并不是纯粹的数学计算。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研究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教学过程中,现有的教学策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经常采取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這种教学策略将化学计算类问题等同于纯粹的数学计算问题,没有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背景的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认知不到位,常常是为了计算而计算,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其次,现有的教学策略缺乏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没有授予学生简约的知识结构体系,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这方面的技能。很多教师在讲述这一板块的内容时都是依靠经验,或者是根据高考的需求生硬的传授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题海训练,让其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进行摸索。这些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计算,让学生产生学习此版块的知识除了是考试需要还有什么其他意义的疑惑。学生也没有完全理解各种解题方法的内涵和原理,从而便不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迁移,很多时间都是在麻木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降低其学习效果。以此同时,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的教学结果也不理想,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二、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概念性强,其是化学、数学两门学科知识的柔和,其表现方式灵活多样。高中阶段的化学计算类问题主要包括化学量、化学式、溶液、化学反应率、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方程式等计算内容。其题型多样,涉及内容众多,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1.加大解题思路教学力度
化学计算类题目的解决离不开解题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细致展示计算题目解答过程,从审题阶段开始,让学生对问题进行通读、细读,找出关键点并做好记号,比如题目中出现的一定量、充分燃烧、常温下等词语。然后让学生分析题目已知信息中是否隐藏了某些信息,比如物质组成、摩尔质量等在分析阶段,教师要做好问题情境的品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找寻二者之间的联系,在确定某一具体知识点后罗列出与此相关的公式、化学方程式以及数学表达式,然后建立量的关系。在进行题目计算时,要严格解题步骤表明相关量。在评价时要检查单位是否正确、解题范围是否合理,并对题目问题进行变换,拓展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2.强化变式练习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种类较多,题目变换方式多样,但对所有计算类问题的学习都需要经历获得知识形成印象、联系初步形成、联系以及应用熟练等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迁移能力,强化变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类问题的解决技巧,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一直让学生机械练题,不能够采取题海战术。教师需要把握好题目的训练量,并对题目进行精选、变换,提升题目的价值,增强题目的新意,提升题目的综合性。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全面提升其解决计算类题目的技能,优化教学结果。
3.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在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意义重大,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计算类问题解决教学全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 其学习能力。一般而言,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方法主要有提问法、讨论法以及知识传授法。比如在学习“溶液计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现提出问题,“已知在20C,重为250g的水中最多能够溶解90g食盐,求此时食盐的溶解度是多少?”向学生呈现出此计算题,然后让学生先自己进行思考并且明确告知他们不需要立即作答。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写下解决此题目的意图、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有哪些、应该选择哪种解题方式、理由等问题,当学生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再让其进行题目的解答。最后让学生思考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新问题,发现了与溶液计算知识相关的哪些新规律,在解答了此题之后的启示是什么。以此循环往复,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发现解决中更新认知,培养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结语
要想提升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效果,改变其教学策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向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并通过细致讲解让学生习得此技能。需要强化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敏.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黄治铭.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失分原因分析[J]. 现代交际,2015,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