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索
2019-06-11彭倩
彭倩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作文的因素,突出写的训练,引导得法,学生就能从中吸取多方面的营养,充实自己的写作。而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深度的融通,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互动平台。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读写结合 数字化学习环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程标准》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先所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
一、语言积累为奠基
1. 课内积累:主要采用背诵的方法。内容包括:好词、好句、好段,古诗词、名段名篇等内容,通过摘抄、背诵的方法来积累。引导学生归类积累,把自己积累的词语以及精彩的句子和段落背诵下来,形成独特的记忆链。
2. 课外积累:以鉴赏为目的。就是通过欣赏性的阅读、感受、品評、体味,揣摩表达的方法技巧,汲取艺术营养。鉴赏实现了由内容到形式的过渡,是积累的更高层次。鉴赏内容:韵文,儿童诗、现代诗歌、古诗词曲、笠翁对韵等等一些最经典的诗性文本。
二、语言仿写作导航
积累是一种内外交互的双向运动,它不能只是机械地吸收,只有不断地把积累的东西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使“积累”处于一种激活状态,得到不断的提升并获得勃勃生机。
作文仿写训练应该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即课内训练作文与课外生活作文。我们的操作方法:
1. 课内仿写:发展为利用现行的语文教材,向课文学习语言,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组词、造句形式与方法;构段、谋篇的类型特点,指导学生每课练说,练写一个句式或说写一段话。例如:
仿写句子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也可引导学生积累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仿写段的方法。如教《海底世界》第三、四自然段、《大江保卫战》最后一段、《北大荒的秋天》的第二——四自然段,及时引导学生分别理解并积累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承接关系、概括与具体关系、综合关系等一些构成段落的规律和方法。
仿写篇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体裁积累写篇的方法。例如学习《东方之珠》一课,让学生领会课文,从而积累“总—分—总”的写法,使学生不断地从作者思路中得到启发,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便于解决学生习作中“怎么写”的问题。
2. 课外仿写: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针对生活需要练笔,为了实际需要习作。如中年级学生:每逢节日、家里人过生日,自制贺卡送别人;练习写观察日记、成长日记;办手抄报;把对身边人的思想、行为的看法写下来;设计提示语、广告牌;给远方熟识的或不熟识的人写信等。
三、训练技巧提能力
作文讲究技巧。技巧是开启思维之门、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经过反复的实践研究,以“人、事、物、景”为训练主体,把小学生常见的几类作文的技巧编成二十四字口诀:
写人作文:抓住特点,写活人物;具体事例,彰显品质;多种描写,综合运用。
写事作文:抓好要素,突出重点;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点面结合,具体生动。
状物作文:有序观察,大胆表达;特点用途,介绍清楚;虚实结合,合理想象。
写景作文:方位地点,次序井然;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动静结合,融入感情。
以写人作文为例,写活人物,就是要写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就是指这个人身上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这个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这一阶段的实验工作,使我们认识到: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项多方位的综合性工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从解决说话时要言之有物入手,逐渐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最后形成作文能力。
四、数字环境促研究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一、缓慢、刺激度弱,使得学生对生活观察不细,感受不深,作文内容空洞、陈旧,教师虽使尽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产生厌烦。作文教学需要重新定位。而随着数字化学习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一个以数字化学习环境教育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它必将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注入新的内涵。
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的“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应把作文能力老老实实地看作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辩证统一的智力技能。尽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会有很多,但我还要说:“写作水平要提高,读写结合须走好。”
参考文献
[1] 曹利娟.探寻读写结合策略,落实语言文字运用[J].小学语文,2017(143-144):50-57.
[2] 陈李娟.“全语文”的“自文本”编辑[J].小学语文教学,2017.(1-2):55-57.